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于晓非教授:谈人间佛教 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


   日期:2018/6/5 9: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按: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印度宗教研究专家,“亚洲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于晓非,对自己恩师——净慧法师提出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理解!

  我亲近净慧法师将近十年了,在这十年当中经常听他老人家开示。今天我想谈谈对他老人家提出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的学习理解。在此借“二谛与三性”来表达我的一些体会。

  二谛与三性,这在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诞生于印度。佛陀涅盘后大概五、六百年时,有龙树菩萨出世.后来又有无著菩萨出世。他们所弘传的教法就形成印度大乘佛教鼎盛时期的两轮——中观和瑜伽。传承到我们汉地来,中观主要有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一些经典;瑜伽主要由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法回来而弘传。玄奘大师以及义净大师(唐朝人,比玄奘法师小三十五岁,因仰慕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风范,后也赴印度求法十余年)他们都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印度的大乘佛教无非中观和瑜伽两轮。而中观以二谛为根本,瑜伽以三性为根本。所以二谛与三性是佛法的纲领。要想树立起对佛法的正见,二谛与三性是不能不清楚的。

  二谛:真谛与俗谛

  怎么理解真谛与俗谛呢? 恐怕大家都读过《金刚经》。《金刚经》的最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有为法,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凡夫所能理解所能认识的境界,我们凡夫理解的种种事相。这个事相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为法的特征是缘起的。佛在《金刚经》里教诲我们对一切有为法要作梦观,作幻观,作泡影观,作露观,作电观。一切有为法如梦怎么理解?有人讲既然作梦观,觉得是梦,都是假的。这样讲过于粗糙了。

  作梦观,这是佛陀所作的一个很精彩的比喻。比如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老虎来吃我了。我在梦里着急,跑啊跑啊,一下子醒了。一摸身上,背心都湿透了。老虎真的来吃我了吗?没有,根本没有!我是在梦中觉有老虎来吃我了。有没有老虎呢? 根本没有! 一点儿影子都没有! 认为老虎来吃我了,这绝对是我的一个错误认识,这是第一条。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固然没有老虎真的来吃我,可你不能否认我做了一个老虎来吃我的梦,这梦还是做了。释迦佛用这么一个很精彩的比喻,告诉我们面对一切的事情、有为法,要作梦观。两个方面:第一梦是有的;第二我们对梦作了一个极端错误的认识,那个认识是没有的。

  一切有为法是因缘和合,众缘所生,是缘起的。这个缘起的法是有的。但是没有的是什么呢? 没有的是我们这些凡夫对本来是缘起的、是因条件而生的无常无我的法上强加的一个自性,就是那么一个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独立存在的常一不变的东西。而你加上去的这个自性,佛说根本没有!就像我在梦里觉得老虎来吃我一样,这种见解、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种见解、认识是错误,也不能否定事物的存在,事物的相续,事物的缘起。这就是真俗二谛。真谛是自性无;俗谛是缘起有。佛法讲空,空什么?佛教中的空绝对有它特定的意义。空的是自性,空的是我们对事物的错误理解、错误认识,而不是空的事物本身。我做了个老虎来吃我的梦,我所要否定的是把梦的内容当作真实这个错误认识,但这个梦还是做了。所以佛教空的是错误认识而不是事物,这叫“破见不破法”。

  有人说佛教讲无常,那有没有常? 成佛涅盘了是不是常? 什么是佛? 佛,全称是佛陀。佛陀是印度翻译过来的译音(Buddha)那么译意是什么呢?就是觉者,觉悟的人。有人问佛教是不是有神论? 难道佛教是无神论吗? 佛教是无神论。佛教不承认有一个第一性的主宰的神。佛教所认为的佛陀不是第一性的神,不是一个造物主。佛陀是觉悟的人。觉悟了什么?觉悟了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相。

  那什么障碍了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呢? 就是我们在一切由因缘所生的法上所执着的自性见。也恰恰是因为对世界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我们才生死轮回。我们之所以在三界生死轮转,就是因为我们不认识真实。比如说我,从小一点点长起来,个头在变,相貌在变,脑子里边的知识学问在变,待人处事的方式在变,最后我还要生病、变老,总之我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种种的变化。虽然我处处都在变,但我总觉得有个不变的。什么不变?我,没变。生下来的那个是我,妈妈给我起个名字。到死的时候还是我死了,那个名字底下有一个不变的东西。佛教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见解。其实没有那个不变的东西,这就叫无常。

  有人又问了,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到底谁在生死轮回呀? 这是个大问题。轮回的概念不是佛教所独有的,是释迎牟尼佛创立佛教时借用佛教产生之前的其它思想学说中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人为什么会轮回的理解佛教是独有的。佛教讲一切事物仅仅是因缘和合。不承认有一个轮回的不变的我,好像一个不变的东西在不停地“搬家”一样,这不是佛教的轮回观。

  佛教是讲两个方面——真谛与俗谛。从俗谛上说,世界是缘起的,是有因果的。从真谛上说,世界是无我的,没有一个自性,没有一个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独立存在的、常一不变的东西。这是佛教对轮回的真正的理解。

  所以佛教讲佛陀是觉者,觉悟的人。可是在有神论的宗教中,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我们是被造的。信仰的结果是因主而得救,神与人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佛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觉悟,也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佛。这是佛教跟其它宗教很重要的区别。

  所以真谛与俗谛讲自性无,讲缘起有,讲一切法是空。空的是什么? 空的是我们在缘起法上的错误认识,但是缘起法本身是有。这个有就像我做了一个老虎来吃我的梦,这个梦是有的。所以《金刚经》讲要作梦观。《金刚经》下面讲要作幻观。在佛经里边屡屡有这样的例子,说在印度有一类幻化师(可能就是现在的魔术师)。他准备很多材料,砖瓦呀,草木呀,再让弟子们在台上表演。大家就看见:台上出一头大象在走。台上有大象吗?根本没有! 认为有个大象在那儿走绝对是你的错误认识。但是不能否认这套魔术表演还是有的。所以要作梦观、作幻观。一切法如梦,一切法如幻。

  我们无始劫来所熏习的常见,最不可更改的错误见解,就是认为有一个自性、不变的东西。

  真谛与俗谛是两条真理:一条是胜义的真理叫真谛;一条是世俗的真理叫俗谛。佛法的正见首先是二谛圆融见。什么是有? 诸法因缘所生,俗谛是有;什么是无? 我们对因缘所生的无有自性的法上强加的自性是无!二谛圆融见是佛法的正知见。

  讲俗谛,是讲有的一面,缘起有,世间宛然因果相续;讲真谛,是讲空的一面,自性无,不承认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所以既是因果相续的,这中间又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如果构造一个函数来表达这么一种思想的话,那这个函数应该是点点连续,点点不可导。它点点连续,因果相续;它又点点不可导,不可微,求极限没有常数——这是佛教的二谛圆融见。

  讲二谛圆融就是要对治我们众生的两种邪见。第一叫“常见”,就是认为有一个自己决定自己的、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我的形态、模样什么都可以变,但是骨子里有一个我,那个不能变。佛教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见解。首先要破。用真谛的自性绝对无来破这种常见。但是一讲自性绝对无,有人又倒到另一端去了——“断见”:否定因果。本来世间是缘起的,这种缘起宛然相续。佛陀为破断见讲俗谛,而二谛圆融见才是佛教圆满的见解,叫“不常不断”。

  但是佛陀也讲断见与常见两个固然都不对,可是在你接受不了的时候,与其落断见不如落常见。佛陀讲:宁让众生堕常见如须弥山,不能如入断见、空见如芥子许。佛法的正见是二谛圆融见,既要了解自性空,又要明了因果相续。佛法是以缘起幻有,破有边的常见;以自性本空,破无边的断见。

  现在所谈的这一切,都是从凡夫境界上说的。凡夫总是错误地认为因缘和合的法上有个自己决定自己的、不变的、常一的东西。佛说根本没有!这叫破见。但是佛教破的不是事物本身,事物的因缘相续还是有的。佛破的是我们对有为法、对事物上所起的那种实在的执着,这种实执根本就不存在!

  从二谛的理论中,我就引申出在实践上对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的理解。

  从真谛上讲,观一切法自性本空,就是以般若来修智慧资粮;从俗谛上讲,观诸法因缘所生、因果相续,就是以我们的悲心来修福德资粮。佛陀是两足尊,是两种东西具足的尊者。哪两种东西啊?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修智慧资粮就是时刻地观诸法本来是空。修智慧资粮就是时刻观一切法空,修福德资粮就是观一切法因缘所生、因果相续。相对应的修智慧资粮是修大乘六度的第六度——般若,所成就的是佛的法身;修福德资粮是修大乘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所成就的是佛的报、化这两种色身。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成就才是圆满的。

  《金刚经》里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偈子是对治我们众生的自性见,偏重于真谛说的,是让我们因佛陀的这一段话观诸法的空性,证空性而得法身。佛的色身依法身体性而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的每一相、好都是佛陀在因地里发了无上的大愿,经过多生累劫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行而成就的。

  佛教徒见佛的相、好,就要念佛的功德,很多参禅的人不拜佛,是偏执于一端。禅宗,侧重于智慧资粮,是引导着我们见空性的一个法门,讲要起疑猜: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怀疑。怀疑什么?怀疑错误的见解。人总觉得什么事情都懂,什么认识都对。佛说都错了。所以人要怀疑。其实根本的错误太多了,佛说众生的错误我若一劫、一劫余都说不尽呢。最根本的错误就是执着于自性,执着于有个我。怀疑不起,不破除多生累劫所熏习的错误见解,怎么能见空性?

  而阿弥陀佛的往生法门,侧重于俗谛,是从佛的果德上,从佛陀无始劫来所修行、所成就的福德上说的。观阿弥陀佛的相、好,思念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佛陀的每一相都是其因地的功德所成就的。所以要以信字当头,信佛的功德。信念一定要坚定,才能修弥陀法门。

  从真谛上说,有智慧而不住生死,这是佛陀的智慧,是般若。晓得凡夫生生死死是因为不认识世界的真实,执着于一个自性而舍不得撤手。我们背离了真实因此堕入了轮回,这种正确的见地就引发我们生起坚固的出离心,不会沉溺于醉生梦死的人生。从俗谛上说,有悲心而不住涅槃。这个世界是因缘和合的,我们自己觉悟了,但是要看到还有那么多的众生不觉悟,不晓得这个道理啊。我们要发愿,度众生,让大家一起觉悟、一起成佛。这是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前者,有智慧而不住生死,发起坚固的出离心,就是觉悟人生;后者,有悲心而不住涅槃,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利益众生,就是奉献人生。觉悟人生,这是佛教顶天的一面;奉献人生,这是佛教立地的一面。

  我常给朋友们提醒:“每个佛教徒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释迎牟尼他老人家说了一个什么道理,是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耶稣、穆罕默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所有这些思想家、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没有说过的。而正是因为对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样一个与一切外道不共的道理生起了信心,才会信仰佛陀说的教法,才是学佛。

  (文章选自于晓非《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有改动,未经本人审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