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飞锡大师念佛三昧宝王论新白话版1


   日期:2018/7/4 11: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念佛三昧宝王论自序

  有高度信心的客人,到我的禅室来,近前礼问,言辞很清新飘逸。问我:“修心的人,有关成道的捷径。法华三昧,有关常不轻菩萨的行持。念佛三昧,有关般舟的宗旨。都是无上深妙的禅法,愿听您详细的解说。”我回答:“我隐居在九峰山,与世俗远离。皇帝安排 要我从紫阁山草堂寺,到千福法华胜场住持,已有三十年了。深求奥妙,没有如先生这样来问的啊。你要达到无生的龙门,有大鹏展翅南飞的愿望,而我不敏捷啊(谦词),就尝试论述一下。现今大略分为二十门,说明这个旨意吧。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

  念未来佛速成三昧门第一(速成念阿弥陀佛,一行三昧)

  那心分为二啊,是因为种种的妄想生起。妄想虽然是虚幻,迷惑的人还是要执着。顽固执着不能舍,圣人因此忧虑。玄韵虽然演畅却没有说,法身虽然空性却是有相。相不能明了,说不能圆解,究竟一味的主旨,断绝了言路,怎么使人知道归向哪里呢?三昧的宗旨,是要使初学的知道不二法门,在语言和沉默中。不只是净名居士的闭口,文殊菩萨的兴赞而已了。为什么呢?那帝释的宝网没有张开,千颗宝珠怎么能见到?宏纲忽然举起,万目一齐大开。洗浴了大海,就已经用过百川水。念佛名号,必定成就三昧。一句话概括,就在这里了。也犹如清珠进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入乱心,乱心不能不佛。契合以后,心与佛双双亡失。双亡是定啊,双照是慧啊,就是定慧均等,那什么心不是佛,什么佛不是心?心佛既然如此,那万境万缘无非都是三昧了啊。而世上的人,多是念过去释迦如来的月面,想现在阿弥陀佛的海目。如拔除毒箭了,如登上快乐宫了,我也以为是至极的教化了,却没有听说念未来诸佛聚日光芒的,为什么呢?因为不懂如来对众生的粗鄙,说诸佛的微妙,于是把众生区隔在诸佛之外,所以听不到了,谁肯念呢?《净名经》中,有闻瞻卜香(檀香)不闻其他香的,有花沾身不沾身的,这是抑小乘扬大乘啊。抑小就茫然放下钵(须菩提),扬大就都入不二法门(众菩萨)。《法华经》解决了声闻法的问题,是经中之王,那一切香都是瞻卜香,大小都不沾身的道理就明白了。如果不是这等人,就以为诸佛是至尊啊,众生是至卑啊,高下分出来了,种种邪妄兴起了,敬与傲有对立了,一真法界隐去了。那么如此一来,必然把万众当作草芥,分别计较天下,我慢如幢柱高高立起,自以为在高山云层,目送飞鸿远去,心游青天霄汉,就不可屈尊了啊。于是阻碍了《维摩经》中“见一切都恭敬是供养中最胜的”的文字了。又不信《楞伽经》说:“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转化为三十二相在一切众生心中,就如无价宝珠,被污垢脏衣包裹。”哪里知道城中最下贱的乞丐人,与难胜如来,是平等没有不同的。如果圆念三世佛,普观十方世尊,就合乎《理趣般若经》中“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如来藏,因为普贤菩萨自体遍在”的文字了。贫女怀胎王子,米在糠谷里的道理,就如照镜子一清二楚了。怎么可以受到八慢的指责呢?人们都是欺侮未来的玉毫(佛),不敢欺侮过去现在的金色(佛)。却不知生起罪业的源头,都在未来佛上,不在过去现在佛上啊。如果没有众生,哪里有未来佛呢?如果知道母亲因为儿子变为尊贵,米因为糠谷能够保全,有符合《法华经》常不轻菩萨的心,那念佛三昧,不求而成了。

  问:《法华经》是法啊,念佛是佛啊。怎么能以法为佛,以佛为法,相互混乱呢?

  答:不乱啊。本来是一门,哪里有混乱?芝术草药,与位列仙班的人,昔日各在天涯,都没有仙的名号。被人服用后,羽化成仙,所以药有了仙药的名号,人有了仙人的称号,人药不同啊,仙是同一啊。如果没有圣人,谁与道在一起?法没有佛来悟,怎么能自己悟?法没有佛不能自悟,念佛三昧生起了。佛没有法不能明心,法华三昧生起了。一仙两个称呼,都得到了仙名。念佛与法华,同样名叫佛慧。佛慧既然相同,那常不轻法与般舟法是无上深妙禅门,在这里悟到了。从来没有不同啊,又哪里有混乱呢?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第二

  问:一切众生,就是未来诸佛,听明白了。娼妓盗贼,是最恶的,怎么能在念佛的嘉宾中求尊敬呢?

  答:如佛所说,有二种情况。一是对待门,二是决了门。

  一对待门,是说女子的虚伪,如来的至真。那么佛可以尊崇,女子可以厌离。厌离有二种,(一)是诃欲,(二)是放心。

  (一)说诃欲。如《菩萨诃色欲经》说,女人色情,是世间的枷锁,凡夫贪恋,不能自拔。女人色情,是世间的重患,凡夫受困,至死不免。女人色情,是世间的衰祸,凡夫遭遇,没有厄难不来。修行人既然能舍弃,如果再顾念,就是从牢狱中出来,还想再入。疯狂止住,又想再疯。疾病痊愈,又想再病。智者怜愍他们,知道他们狂乱而颠倒,离死不远了。凡夫重女人色情,甘心作奴仆。终身奔驰,为女人色情辛苦。虽然又有铁板千刀,锋芒交加,也甘心承受,不以为是祸患。狂人乐意颠狂,不过如此啊。修行人如果能舍弃不理,就是破枷脱锁,厌恶狂病,远离衰祸,既安稳又吉祥,有出牢狱,永无患难。女人的相,那言语如蜜,那心地如毒。譬如平静的水面,有蛟龙在下面。金山宝窟,有狮子在里面。应当知道这个利害,不可以接近啊。家庭不和,是妇人的缘由。毁宗败族,是妇人的罪过。实在是阴贼,灭人的智慧。又如围困猎物,少有能逃出的。譬如高高的罗网,群鸟落入,不能飞起。又如密密的渔网,众鱼投入,就是剖肠挖肚。也如暗坑,盲人掉进去,更如飞蛾扑火。所以智者知道远离,不受其害,厌恶脏臭,不被这样的东西迷惑啊。

  《大宝积经》中,佛为优陀延王说这个偈是:

  锋刃刀山,毒箭诸苦。女人能集,众多苦事。假以香华,而为严好。愚人于此,妄起贪求。如海疲鸟,迷于彼岸。死必当堕,阿鼻地狱。现见众苦,皆来集身。善友乖离,天宫永失。宁投铁狱,驰走刀山,眠卧炎炉,不亲女色。

  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伤损。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

  (二)说放心。如《大宝积经》说,文殊师利告诉善住天子说,如果人能一心,专一精诚守护,那贪欲心发起,就应当觉知,设法消除,使心恢复寂静。什么是消除,应当这样想:这是空,这是不净。求这欲心的生处灭处,从哪里来?去向哪里?其中谁染?谁是受染的?谁是染法?这样观照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有染的事。因为不见,就没有取,因为不取,就没有舍,因为不舍,就没有爱。不舍不爱,普是离欲寂静涅槃啊。如果又放任心回入到尘劳生死里,而又不会有贪嗔痴等烦恼过患,就是放心。以上说明第一对待门完。

  二决了门。如果究竟脱离妄想,没有污染如虚空一样,那就是过去现在的佛啊,不是未来佛啊。你没听说过要求无价宝,必须下沧海,采集智慧宝,必须先在烦恼中求。五逆相就是解脱相,魔界真如就是佛界真如。如果听到佛音就欢喜,听到魔音就生气,不入音声法门,不住音声实际,不能觉悟诸法等,就是南辕北辙的人啊,怎么能与他论道呢?再说明一下。经上不是说了吗,昔日有仙人名叫鹿蹄,因为地滑摔倒了,就用仙咒命令上天干旱不许下雨,国家百姓很困苦。国王招募妓女,诱惑鹿蹄,骑着他的脖子进城。这时乌云四起,大雨入注。那仙人虽然有驾御长风的神通,登凌太空的法术,也不能施展啊。那个仙人,就是释迦佛的前世。那个妓女,就耶输陀罗(释迦佛的俗家妻子)的前世啊。法华会上,授记她未来成佛,名号是具足千万光相如来。但是念佛的人,只是看妓女的玉容,想不到成佛的光相金色美好,而忘失了常不轻的宗旨啊,念佛三昧,怎么能不出错呢?又阿那律,昔日是盗贼的首领,入寺院偷盗佛像额头上的宝珠。用箭挑亮佛灯,使清光不灭。所谓阿那律,就是无灭的意思,原由在这里了。未来作佛,名号是普明如来。都是一样的道理啊。念佛的人,尚且不轻视群盗,何况那不偷盗的人呢?妓女盗贼未来两佛,犹如明亮的太阳,哪里担心三昧不成呢?

  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问:两种疑难明白了。《梵网经》说:“如果有人受佛戒,就入诸佛位。”而出家人一类,佩有明月一般的戒,悬有璎珞一般的珠。位在三宝尊贵,范围是七众。应当恭敬了。如果不是精持,行为颠倒,傲慢他有什么过呢,攻击他有什么罪呢?希望为我解说。

  答:如来曾在《观佛三昧海经》,为父王说法。昔日有四比丘,违犯戒律可耻,将没有僧团依靠。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你们犯戒,以为没有救了,不是了。空王如来,虽然涅槃,形像尚在。你们可以入塔,观一下宝像眉间的白毫。”比丘随即流泪说:“佛像尚且如此,何况佛的真容呢?”全身投地,如大山崩倒。如今在四方,都修成正觉。那东方的阿閦佛,南方的宝相佛,西方的无量寿佛,北方的微妙声佛,就是这四位破戒比丘啊。所以如来取名《观佛三昧海经》,是大宝王戒品海,可以洗涤破戒的罪垢,在尘累中得到清净啊。这四比丘,观看宝像,都成为世间大雄。念佛的人,怎么能对破戒僧人有困惑呢?所以《大集经》说,如果有王臣打骂出家持戒破戒的僧人,罪就等于使百亿佛身出血。如果见到穿袈裟的,无论是持戒犯戒的,只是当成佛想。所谓当成佛想,就是念佛三昧啊。这是佛的金口,说明常不轻的深意啊。怎么能随意打骂,而不畏惧呢?经上说:“宁为心师,不师于心。”(要控制心,不随心所欲)见悭贪人当作布施想,见破戒人当作持戒想。那么不被六种波罗蜜的障碍约束,就完成了六度彼岸的观门了。如果执着分别心,自取冥司的惩罚,不也悲哀吗?如果能翻转这见心,那念佛三昧,如河流畅通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