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佛教智慧来帮你


   日期:2018/7/5 1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尽管人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属性,但更多的还是社会属性,要经常与自己以外的人打交道。故而,人际关系在我们的一生中尤为重要。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我们获得成功。在佛陀时代,他也经常教诲弟子们要善待他人,搞好人际关系,这样既利于自己的修行,也能给别人带去愉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活在群体之中的我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与别人沟通、交流,人际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圈子、积累优秀的人脉资源,也成为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佛教中,佛陀留下的很多智慧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指导和启迪,比如“清净三业”、“四无量心”、“四摄法”、“六和敬”等。

  佛教认为,身、口、意三业是一切恶行及烦恼的根源,只有三业清净,才能保持正信正行。《佛说无量寿经》载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即是说,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就能保持身业清净;能够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就能保持口业清净;能够不贪、不嗔、不痴,就能保持意业清净。“三业清净”和“五戒十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我们三业清净时,就不会说不切实际和中伤他人的话、不会干坑蒙欺骗他人的事、不会成为两面三刀的“伪君子”,也不会轻易动怒、莽撞行事,只会说真话、干实事,宽容待人,踏实处事,这样与人相处,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看过一句话,非常有蕴味:“朋友交心,交而知心,方知心之高尚。”这是说,朋友之间要用真心交往,才能维系长久。佛教中的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若用在交友中,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慈无量心,即慈爱一切众生,愿意给予众生以快乐和幸福;悲无量心,即能感同身受地体悟到别人的痛苦,愿意为其拔除痛苦;喜无量心,即“见人乐而己乐”,看到众生快乐,自己心生欢喜;舍无量心,即愿意平等地为众生布施,等无差别。归纳而言,“四无量心”即是无量的予乐心、拔苦心、欢喜心和包容心。《阿含经》中,佛陀多次教导弟子,要让自己的慈悲喜舍“广大、无二、无量、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乃至十方,遍满世间”,这样才能对任何众生都无怨、无恨、无恼、无嫉。当我们以“四无量心”来结交朋友,就不会计较他的出身和背景,不会在意他的职务与待遇,不会嫉妒他的荣华富贵,也不会因为他的一时过错而痛心疾首,而是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心、清净心对待,真心相交。用“四无量心”结交朋友,内心会无所挂碍、光明磊落,定能得到朋友的信赖与认可。

  

  四摄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指修菩萨行者度人的四种方法,出自《法界次第》。“摄”即“摄受”,佛菩萨若想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令其入大乘正道。布施摄,指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能够化解众生的难处;爱语摄,指菩萨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抚慰,则一切众生乐闻善言,让众生获得禅悦法喜,依附受道,得住真理;利行摄,指菩萨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生起亲近之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同事摄,指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即分形示现,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让众生生起欢喜之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当我们以“四摄法”来处理人际关系,就不会心生猜忌、嫉妒,就不会处处想着自己的私利,就不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而是会以公平公正、真诚坦荡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以宽容大度、自利利他的心量,善待身边的人。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坚持“四摄法”,不仅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还能感化别人、打动别人,得到大家的尊重与拥护,助力于我们开展任何工作。

  用“六和敬”思想善待他人。《华严经?六和敬章》载曰:“六和敬者,谓身业口业意业同戒同见同学,同亦名同利,戒见利既同,身口业复悉同,无有乖诤,故名和敬。”即是说,佛教徒虽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则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做“六和敬”——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共住”就是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和睦共处;“口和无诤”就是在言语上和谐无争,不要做一些无谓的争论;“意和同悦”就是意业清净,志同道合;“戒和同修”就是遵守共同的制度和规定,一起修行;“见和同解”就是在思想上建立共识,见解一致;“利和同均”就是在利益上均衡分配,受用均等。佛教的“六和敬”思想,对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处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以“六和敬”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就不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而是时刻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时刻不忘善待他人,利益他人。我曾参加过一家寺院组织的禅修活动,有位禅修指导法师专门讲到:“如果我们以佛教的‘六和敬’思想来接人待物,一定能收获恒久的友谊、和谐的同事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诚然如此,一个人能行持“六和敬”思想,就能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团队能行持“六和敬”思想,就能发挥团队的力量;一个家庭能行持“六和敬”思想,就能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一个社会能行持“六和敬”思想,就能建设安定团结的社会,等等。

  作为芸芸众生中一员的我们,更多的是要与人交流、与人打交道,更多的是在群体中生活,故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佛教智慧,并将其用于人际关系处理之中,定能获益无穷,庄严人生,圆满人生!

  寺院理念

  善心善行:倡导公共文明

  文明敬香:一人烧一支香

  垃圾不落地,你我都得利

  文明祭祀:子孙显达福慧多

  三零:零经济 零商业 零门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