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口业警示集52(第八章学习说话 一修德养性)


   日期:2018/8/9 7: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八章 学习说话

  一 修德养性

  ○语言最容易积德。比如,看到人家做善事,发言赞美;见人为恶,善言规劝;人有争讼,做和事佬;人有冤抑,协助辨明。不揭人隐私,不自赞毁他,这都是善德之语。 (星云法师)

  ○不说人非是厚道,不辩己非是高见,扬人善事是报恩,隐人过恶是修德。 (星云法师)

  ○一句赞美的好话,可以使人心生欢喜,终身为其效命;一句伤透人心之言,可以使多年知己反目成仇。因此,口下留德是做人很重要的修养。 (星云法师《佛光菜根谭》)

  ○切记!勿在众人面前,公开谈论他人的隐私。因为,人人皆有自尊心,揭人之短,传人是非,是很没有道德的。 (慧律法师)

  ○我这一辈子到现在,绝不跟众生结恶缘。看到对方有优点,我们随喜赞叹;看到了缺点,如果是很严重,非讲不行,也要私下规劝。所以,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要纠正一个人,一定要兼顾对方的尊严,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谩骂指责,这样很伤自己的德行。 (慧律法师解析《迈向生命的圆满》)

  ○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见调和了,这是高度的道德修养,是很难的。但是这个口业也是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口业,口德不好,你越劝,人家越要打官司。有的人一来,骂个两句,“搞什么名堂!不成样子!吵个屁!我请你们吃饭去。”别人就不吵了,毫无道理的几句话,也就解决了。这就是他前生修口业,有威德。所以要修口德啊! (南怀瑾《维摩诘经讲记》)

  ○有些大德平时说话很有技巧,好像从不得罪任何人,说什么都让别人开心快乐。而有些人则不是如此,他最好是不说话,不然一开口就得罪人,连他自己都很苦恼:“不知道我前世造了什么业?一说话就出问题。”可见,人和人虽然长得差不多,但内在的悲心,说话的善巧,还是有很大区别。如果你想学习表达方式,《君规教言论·观察语言》、《华严经》、《法华经》中讲了很多,但归纳而言,只要相续中有慈悲心、利他心,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对众生直接或间接有利。即使你用粗语在呵斥他人,实际上也能利益不少人,把他相续中的恶劣种子烧尽无余,再也不容易复发以前的恶习。因此,无论我们说什么话,内在的悲心非常重要。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63课)

  ○吾人当知:为人之道,无论僧俗,立身处世,宜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相应。则口之四过,不期离而自离矣。 (《慈悲道场梁皇宝忏随闻录》,谛闲法师讲)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在咨询的案例中,一些朋友埋怨自己情感不好、财运欠佳、小人太多、命运不公。最后郑博士分析的结果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一些由于不注重口德,因此容易随意伤害别人,嘴上不积德,最终结果是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人世间的健康、快乐、富贵、长寿、平安等等之福源皆有德而生。郑博士认为,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不注意口德、说出伤人的话,往往就像往墙壁上钉了钉子,待悔悟时拔下钉子,却永远留下了疤痕。正如你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却永远不会消失。这个伤痛会一直存在!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便是这个道理。还有一说就是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一个人若有一颗豆腐心,却长着一张刀子嘴,也往往会恶语伤人六月寒而不会良言一句三冬暖。

  开口讥诮人,不惟丧身,足亦丧德。从中国传统的命理学和位理学角度来看,修炼口德,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多。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些成就。

  讲一个朋友们可能耳熟能详的故事: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早已炉火纯青,有口皆碑,获得国人一致好评。然而有家小报的记者,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衅梅先生,以此来抬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更好推销这份小报;然而,梅先生却不予理睬。这小报记者更急眼了,以至谩骂羞辱梅先生。梅先生还是一言不发,不予争辩。周边的人都看不下去,梅先生还是耐下性子说服大家,不要去管他。后来,也就烟消云散,不了了之了。

  若干日子之后,这位小报记者贫困潦倒,到处借钱借不着。一天,他想到了梅先生,何不试试,看他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他到梅先生家门口求见,梅先生出来见他。他按事先的准备,虔诚地检讨自己,梅先生打断了他,说:“别讲了,你有什么事吗?”小报记者说起了没钱借钱的遭遇。梅先生掏出200块钱给他,说请走吧。这位记者感动得“扑通”跪倒在梅先生跟前。梅先生说:“走吧。”

  事后,梅先生还教导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注意口德。嘴巴要积德,嘴巴要让人;嘴巴让人,一生平安。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未背后说过一个人的不是。华东师大翁思再先生深有感慨地说,梅兰芳一生,就是这样做的——施舍、助人、宽容、律己。所以,他不仅成为京剧艺术的泰斗,而且也是道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楷模。

  可见,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这是我们每一个朋友应该具有的修养,有了这样的修养,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 (郑伟建博士《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文征明是明代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兴)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名重当时,学生甚多。他生性不喜欢听人说起别人的缺点过失,很注重修口德。如果有人想对他提起某人的不足之处,他总是巧妙地用其它话头引开,使想说的人也说不了。文征明一生都是这个习惯。

  当时,宁王朱宸濠(chén háo臣毫),表面上敬慕文征明的才华,多次聘请他,他都婉拒了。这回,宁王派来使者,专程上门看望,并带来宁王给他写的书信,送来不少金币做聘礼。可是使者到文征明家里以后,文征明借口病重,躺在床上不起身,金币不收,信也不回。

  宁王的使者走后,朋友中有人劝他道:“宁王是如今天下众望所归的人,他在朱门大宅,空出位子来,请先生您去做官,您不能学学枚乘、司马相如,在藩王府里游乐享受吗?”文征明笑而不答,依然注重修口德。但他严于自律,行为却很坚定不移。后来,宁王因谋反而身败名裂。人们这才知道文征明不仅高洁自持,而且卓见非凡,对他更加尊崇! (摘自博雅清馨的博客,出《玉堂丛语》)

  ○亲友见访,有欲言不言之意,此必有不得已事,欲求我而难启齿者,当揣其意而先问之,力之所能,不可推诿。 (清《集善录·处世》)

  ○吕祖谦,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张栻(shì式)并称为东南三贤。吕氏家族是两宋著名的儒学世家,身为重臣者代有其人,世代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为传统家风。吕祖谦的《少仪外传》,是一部童蒙礼仪规范著作,书中杂引前哲的嘉言懿(yì义)行,兼及于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内容繁富,不专在洒扫进退的末节,不与《礼记》中的经义相比附,故名“外传”。朱熹为他作跋云:“能使人于日常细微处戒慎恐惧,防范过失,以涵养德性。”

  年少勿轻议。年轻人的智慧与德行,有赖平日的沉潜涵养,《少仪外传》举出事理阐明:先贤曾经教导年轻人,不要轻率的对人评论是非,不要随便的对事妄发议论,唯有谦恭退让,自我反省,才是可行之道。《礼记·学记》说:“幼者,听而弗问。”年幼的人,但听长者解说,切忌妄自发问。这都是教人要沉潜涵养,不敢轻浮急躁的发言行动,因为长幼伦常有序,不可逾越骄慢。如此,方能积累成就气度才识。

  春秋中叶,晋、楚争霸中原。楚国诱使郑国叛晋,晋厉公伐郑,楚共王派兵救援,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军先发制人,一大早就逼近了晋军营垒,并摆开了阵势。列队应战的晋军军官感到忧虑而裹足不前,范宣子快步走上前献计说:“我们赶紧把井填上,把灶铲平,在自己军营中摆开阵势,把队伍之间的行道疏通。晋国和楚国都是天意所归的国家,有什么好担心的?”他的父亲范文子,时任中军副将,听了气得拿起戈赶他出去,并说:“国家的存亡,是天意决定的,小孩子懂得什么?”

  公元前565年,郑国大夫子国﹙子产父亲﹚和子耳带兵攻打蔡国,结果大获全胜,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xiè谢)。郑国为此举国欢庆,只有子产不随声附和,他说:“小国介于大国之间,不能致力修治文化道德以服人,只是依恃征伐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蔡国既是楚国的附庸,楚国来讨伐时,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一定会跟着来了。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内都不得安宁!”他的父亲子国,一听这话,气得大声斥责他:“你懂什么!国家出兵的大事,有执政的卿大夫决断,小孩子乱说话,是要砍头的!”后来,果如子产所言,四、五年内,晋、楚接连兵临郑国而扰攘不安。

  幸有老成人。范宣子、子产的言论,都是非常恰当的主张。然而范文子、子国这样深切制止孩子的原因,正是深恐后生晚辈值此国家大事场合,倘若鲁莽草率发表议论,还没能成就道德的器识之前,却先要招受到祸败灾难,终究无法在世间立足了。因此,他们两人后来成就的事业如此深远,实由平素有老成持重的人严格调教,因此面对横逆境界,心中具有真知决断的智慧,堪当大任而不惑不惧。

  试观范宣子、子产同处春秋乱世,范宣子于众人忧惧不一之时,行事果断明快;子产于举国欢欣当头,展现出冷静的睿(ruì瑞)智卓识。此时可谓理直气壮,意气风发。然而涉世未深,不通人情,况且是未问而说,逾越伦常,发语悖(bèi背)众,若没有严父的当头棒喝,获罪之大,实未可知。范宣子后来为晋卿,辅佐晋悼公中兴霸业有功。子产担任郑国宰相十八年,使饱受战火和内乱摧残的郑国政治井然有序,晋、楚不能加兵。二子都是得力于优良家风的教化熏陶。

  不轻于出言。清代周安士说:“从来道高德厚之人,必不轻于出言。沉机观变之人,必不轻于出言。谦退守己之人,必不轻于出言。”轻率发言的人,大多心浮气躁;遇事喜好表现,所发议论,常常是道听途说,未曾在心中三思筹谋,致言行失当,动辄横招过咎,为人如此,如何能涵养德性?

  现今民主自由,科技日新之时,倘不修德业,心中无主,一机在手,谈天说地,议论是非,毫无禁忌,则口过轻发,积如山海,自遗其祸。欲修德业,应当效法吕氏家族“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优良家风。熟习经典,融通内化,然后约束反省自己的行为,使之合乎礼节。所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如此解行并重,不致偏离正道。 (九思《后生轻发难成器》,《明伦月刊》第457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口业警示集       学习说话)(五明学佛网:口业警示集       学习说话)  

 口业警示集66​(附录格言警语6 其它格言选 

 口业警示集65(附录格言警语5感善梯航选) 

 口业警示集64(附录格言警语 四集善录选) 

 口业警示集63(附录格言警语3重订增广贤文选) 

 口业警示集62(附录格言警语2佛光菜根谭) 

 口业警示集61(附录格言警语1) 

 口业警示集60(第九章求出苦轮 二念佛) 

 口业警示集59(第九章求出苦轮一忏悔) 

 口业警示集58(第八章学会说话 七规劝谨记) 

 口业警示集57(第八章学会说话 六时节因缘) 

 口业警示集56(第八章学会说话 五恰当好处) 

 口业警示集55(第八章学会说话 四掌握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