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爱,为什么很多最后都变成了冲突呢?


   日期:2018/12/19 1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与人之间相处,要爱别人,就不要让自己情绪化。很多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善的、好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变得情绪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失去本意了。本来父母爱孩子,是希望孩子变好,可是看着孩子犯错误,自己的气倒上来了,对孩子乱打一通。事后想想,事情也没那么严重。

  有些父母过分不理智,如果老师教训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心疼孩子被老师骂,甚至还跑到学校跟老师理论,老师以后也不太敢教他的孩子了。这么一来,孩子觉得他做了坏事反正有父母做靠山,连老师都不敢管。到后来,孩子长大,对错是非分不清,做父母的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

  人一定要理性,人的情绪反应过度,很难产生出爱。所以,佛教提倡“平等舍”。溺爱,会迷失人的感情;憎恨,又会让人失去理智。怒火喷发时,就很难产生爱。我们应该把憎恨心和溺爱心放一放,以较平衡的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或旁观者的角度考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我们想要付出爱心,但不一定都表现为笑脸和美语。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孩子好,父母表现出一些愤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佛教中,诸佛菩萨为了调伏众生,有的会显现慈悲相,有的会显现忿怒相。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时候要扮演白脸,有时候要扮演黑脸,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得扮演,不可能永远是一个面孔。

  一旦思维这样往中间靠,你会发现,因为思考方式多层次了,我们就很容易变成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在通情之外还能达理,这非常重要。完全靠情意或者完全靠理智都是不平衡的,有时候理智过度,也会失去情意。所以,这两种方式平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人们面对事情时能够尽量免除一些痛苦。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如果你认为对的事情总是给对方带来痛苦,实际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我们既然爱对方,就要让他免于痛苦。在家庭里,很多做丈夫的表示自己爱太太,太太的行为模式、穿着,乃至讲话姿态、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全由他主导,他的标准就是太太的标准,太太想有一点小小的变动都不被允许,他把太太当一件自己想要的工艺品来塑造,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对方。

  爱,为什么很多最后都变成了冲突呢?其实是不懂得尊重对方的缘故。我们真正爱对方,应该是多为对方着想,要乐对方所乐,这样就能理智而心平气和地看待问题了。

  我们很多时候对于爱的期望值是远远高于现实情景的,这种局面也常常会制造出因爱生恨的结局。这其中的缘由在于我们的爱已经扭曲了。倘若彼此的情意缺少换位思考和尊重,只会冠以太多的个人定义而使爱成为束缚和枷锁。被爱的对方在极力想挣脱的时候,多半的结局也会是爱已成往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尊重)(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尊重)  

 吕建福教授:回避问题不是真正的尊重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白云禅师:尊重与珍惜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尊重生命 请勿堕胎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