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圆融是什么意思?这里有全面的解释!


   日期:2019/1/7 18: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圆融是什么意思?

  圆是「周遍」,融是「融通、融和」。谓破除妄执,圆满融通。一切万法,如果以分别妄心去看待,则有种种差别相;但如果从本质上观察,则融通无碍,无二无别。比如,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众生即是佛。因此,圆融表明的是诸法实相,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楞严经》云: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中国的天台及华严二宗,对圆融之理,发挥得最详尽。

  圆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圆融是圆满的融和、圆熟的融合、完全的交融。融和是不冲突,没有利害、彼此、前后的冲突。融合是不对立,没有你我、内外、大小的对立。交融是大同不碍小异,同则不会摩擦,异则各显其用。譬如:这间教室里的八盏灯,同时打开,则每盏灯的光,互相交错,彼此不相妨碍,这就是融和、融合、交融。灯和灯彼此是个别独立发光的体,但所发出的光是相互融通的;换句话说,是在差别中不否定整体。差别的任何个体各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价值与价值彼此之间,不但不相妨碍,且是相辅相成。

  各辞典对圆融的解释

  《佛学常见辞汇》的解释

  圆融,圆通、融合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众生即本觉,娑婆即寂光等,都是圆融的道理。

  《佛学大辞典》的解释

  圆融,(杂语)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槃,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此法门为性宗之枢机,实大乘之极谈。楞严经四曰:“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止观曰:“若就分别妄执之事,即一向不融。若据心性缘起之用,即可得相摄。”宗镜录九十九曰:“事理圆融者,即种种事称理而遍。以真如理为洪炉,融万事为大冶,铁汁洋溢,无异相也。”

  《俗语佛源》的解释

  圆融,佛家谓破除妄执,圆满融通。“圆”指周遍,“融”指融通、融和。若就分别妄见而言,则宇宙万有,光怪陆离,千差万别;若就一切法本具的理性来说,则事、理万法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与波,称为圆融。《楞严经》谓:“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华严、天台二宗有关圆融名目很多,华严立“三种圆融”,天台谈“圆融三谛”。又如唐·符载《庐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铭》:“灵以静生,境因圆融。”亦用以指文辞之周密畅达,如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以高旦中志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纯一)

  《天台教学辞典》的解释

  圆融,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称“隔历”,圆融即与隔历互为一种绝对,而又相对立关系。华严宗所谓之“行布门”为一种由浅至深,依序渐进修法,“圆融门”则对立于“行布门”,而即使处于极低品位,亦可完成究极之觉悟。台宗基依‘法华经’所说实相一理,而立圆融三谛、圆融三观等教义。又华严宗则基依‘华严经’所说法界无尽缘起说,而立事事无碍、六相圆融等教义。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圆融       融通)(五明学佛网:圆融       融通)  

 赖永海教授:因果圆融与即本即始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严耀中教授:以圆融姿态面向新挑战的佛教 

 韩焕忠博士: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韩焕忠博士:清凉澄观的三圣圆融观 

 仁焕法师:理事圆融 

 仁达法师:《一行三昧》——道信大师禅净圆融修法心要 

 曹越:性相圆融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三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