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一家的兴衰,一国的治乱,没有不是由此而来的


   日期:2019/3/3 1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钞原文:

  世出世间一切法,均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者,谓为渺茫无稽。则成捨善

  因善果,取恶因恶果矣。以信因果,则战兢惕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聿修厥德。不信因果,则放僻邪侈,天命绝无畏惧,圣言敢于轻侮,而肆无忌惮。故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之兴衰,国之治乱,莫不因此而致。故孔子欲人明明德,而以格物为本。物者何,即自心不合理之私欲也。格者何,如勇夫与贼战,必期私欲相率远遁也。自心之私欲既去,则本具之正知自显。是是非非,悉皆明了。意诚心正而身修矣。然则格物一事,乃明明德之根本。既能格私欲之物,断无不合理之邪知谬见。由是而进修不已,欲不到圣贤地位,不可得也。惜世多不察,率以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致知格物。是以枝末为根本,以根本为枝末,其失大矣。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最初一步,只在能格物与否耳。能格物则高登圣贤之域。不格物则或入禽兽之伦。学佛之人,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亦致知格物之意。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笃修世善。又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日常称念。久而久之,与佛气分相合。自可生为圣贤之俦,没入如来封疆矣。(三编·卷三·无锡佛教净业社第二期年刊序·P875)


  白话译文:

  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的,说因果渺茫无稽,这就成了舍弃善因善果,而取恶因恶果了。因为信因果,就会战兢惕厉,甚至没有亲眼看到听到的,也会因为怕受恶报而去持守不犯,努力修持自己的德行。不信因果,就会放僻邪侈,天命毫不畏惧,圣人的言辞也敢轻视侮辱,肆无忌惮。所以,书经上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家的兴衰,一国的治乱,没有不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孔子为了让人明明德,而以格物为本。物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心里不合理的私欲。格是什么呢?就如同勇士与贼战斗,必定要让私欲之贼落荒而逃。自己心里的私欲去掉以后,本来具有的正知正见自然显现。是是非非,一目了然。意念诚,心念正,身就得到修炼了。然而,格物这件事,是明明德的根本。既然能格私欲这个物,就决不会有不合理的邪知谬见。由此而不停的进步,想不达到圣贤的地位都不可能。可惜世人不知道这些,草率的用自己所知道的那点东西,去解释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以此为致知格物。这是以枝末作为根本,以根本作为枝末,过失可太大了。唯圣妄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最初一步,只在能不能格物而已。能格物则高登圣贤之域,不能格物则容易堕入禽兽之伦。学佛的人,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也是致知格物的意思。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认真的修世间的善法。又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平日里常常称念。久而久之,与佛的气氛相合。自然可以活着的时候,成为圣贤,死后升入佛国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