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独尊湛现:修行主要就是对此“心”的识别 |
||
|
||
阿弥陀佛,大家好。 清净心,到底这个心态,要净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纯净,这个净,大家不要把这个静、净来误会。 修行期间作为我们常人,必须要走这两个过程。不是说一步就能达到这个净。 我们先说一下“静”,这个静,是肃静。把自己的心态,借用条件,比如,环境,或者念佛,诵经,还是任何的其它的条件,对自心的一个静态。 有的去深山,没有其它的干扰,觉得很静;去寺庙,觉得很静;有的,自己在家里,很静。当然了这个静只是一个初期,算不上什么纯净。 这个净,不会被外境的束缚,这就是解脱。解脱与真正的成就还有距离。 这个净是把意识心,聚集的心,放开,彻底的放开,它是无限量的放开。 自自然然的回归,与大自然,不是意识中的自然,而是无任何意识中的自然相融合。这样的安住,这就是回归。 虽然我是这样比喻,但是真正的殊胜,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 就是让这颗迷茫的心,找到本来的自我,回归于自我。这就是从众生到成佛。 众生也是自己,成佛也是自己。就是说明这颗心,迷与觉的差别。 佛,鬼,魔,神,仙,都是表现在自心的不同的境界。 如果证道的放下,所享受的是整个虚空的快乐。心迷,所享受的是地狱般的痛苦。 所以说地狱、天堂只在一念之间。都是以心为主题。 无论是人身的形体,还是畜生道的形体,都是自心业力的显现。希望众亲好自为之。 因为这个念头它是无相,所以它无所住,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离开自我? 就是因为自己的业力过强,心态的迷茫,对自己的业报身相,过于执着。心态,意识被外境、影子卡住了,所以无法解脱。 修行,就是要把这意识心与身相要分开。让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然后才能去摆脱。对自心的修正。 比如,打坐中,认为自己离开了身体,去往另一个地方,总而言之,认为自己离开了身体,这是不对的,都属于妄念。 这不是的,即使看到自己腾云驾雾,这也是妄念。希望大家要深入,千万不要误会。 好了,明天再续,阿弥陀佛,桑吉多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