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三章)04


   日期:2019/7/4 10: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三章弹指圆成八万门04

  万法无咎,因果同时

  普观一切,无非法门,无非解脱。但为自心强生系著。为多事故,沉潜苦流故。劳圣说种种差别,于所说处,复生系著。以此义故,圣说不同。或渐或圆,应诸根器。如此经教顿示圆乘,人所应堪受。设不堪受者,当须乐修,究竟流归毕居此海。是故余教先因后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时。

  ‘普观一切,无非法门,无非解脱。’故以华严境界看,处处都是法门。你不要被困住了,每一种方法无非都是通向解脱的途径。

  ‘但为自心强生系著。’都是因为你自己把自己绑住了。

  ‘为多事故,沉潜苦流故。’就是因为我们自找麻烦,所以沉沦在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里。

  ‘劳圣说种种差别。’因此才有释迦牟尼佛等圣人出世,说了各种的方法。

  下面一段,是佛骂我们了,当心啦!

  ‘于所说处,复生系著。’可怜我们这一般人,因为佛在没有办法中想办法,说了那么多办法记录下来称为佛经。结果我们拿鸡毛当令箭。佛说的法是教我们求解脱,结果我们把佛法死记在脑子里,还要翻字典,什么叫十二因缘?什么是法身?一天到晚在求空呀!有呀!‘于所说处,复生系著’,佛法把你魔住了。

  所以从前我的老师说,什么魔都不可怕,有一个魔碰到,你就没办法!什么魔?佛魔!给佛魔魔住了。一般人学佛都给佛魔魔住了。佛所说法,是叫你解脱的,结果呢?一般人反将解脱的方法,拿来把自己给绑起来。

  ‘以此义故,圣说不同。’因此,佛的说法只好有各种不同,有人喜欢有、喜欢密,就拿些东西给你抓。

  刚才讲学密宗,抓得才多。头上要戴什么样的帽子,而且每一个法一串念珠,念佛拿的方式又各有不同。真正学密的人出门,后面行李有好几个大皮箱,法器就是要带那么多,不像学禅宗的人,一双草鞋、一个布包,背起来就走了。禅宗要丢掉,密宗要抓著不放,两个方法不一样,所以‘圣说不同’。

  ‘或渐或圆,应诸根器。’总而言之,佛经上说的话,或者渐修、或者圆顿,都是看各人根器。

  ‘如此经教顿示圆乘,人所应堪受。’所以《华严经》的经教,是顿教、也是圆教。属于圆乘根器的人,就可以接受了。

  ‘设不堪受者,当须乐修,究竟流归毕居此海。’假使有人不懂这个道理,乃至不敢接受,自信不过,但慢慢去修行,最后总归到这条路上来。

  ‘是故余教先因后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时。’总结起来,说明一个道理:圆教是因果同时,即因即果。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你一发心的时候,就已经大彻大悟了,成佛了。为什么呢?‘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就是因果同时,即因即果,‘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

  发心不是有人来化缘,发个心,捐个钱;而是发菩提心。初学佛法,一念清净,纯是求道之大悲之心,那个时候,当下即是,即空即有。这一念,就成正等正觉,立刻成佛。

  而其他的修法呢?是先修因后证果,只有《华严经》是圆教,因果同时。

  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为不可得中,因果同时,无有障碍也。

  在我们法性的智海,就是众生与佛共同的本有性上。‘因果不可得故’,它的体本来空的;一起动、微微一动,就会有因果。比方大清静无波的水面上,有没有因果?不动是因,清静是果,也是有因果。但不易看出来因果,它因也不动、果也不动,所以好像觉得没有因果,其实还是有。它的因果报应还真快呢!当清静无波的海面上,微风一动,波浪就起来了。有感就应,感应是非常地快。

  所以,法性的智海当中,‘因果不可得故’,是平静的一面。但在不可得中,因果却同时存在。就如先前的比方,不动是因,清静就是果,彼此都无障碍。

  佛法的基础在因果;因果不明,以后研究唯识也没有用。先把因果明了,唯识通了,才能对自己修行真有一点用。所以讲解得繁琐一点,帮助大家了解因果的道理,坚定一点信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