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日期:2011/4/14 14: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  

  有些人是被寺院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走入寺院后觉得非常安详,因而发心前来学佛,觉得住在寺院享享清福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方外之地的氛围。有些人是被清净的梵呗和僧人的念诵所打动,学佛之后天天跟着唱念,以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梵呗。也有些人贪著于佛教高深的哲理,觉得研究佛学很有深度;还有些人贪著于佛教辉煌的艺术,觉得佛教的艺术殿堂中有丰富的宝藏……等等。若是缘于对某种境界的贪著而发起学佛之心,那么在学佛过程中,贪著往往也会随之增长。

  如果把佛教当作学术来研究,到最后写文章、出成果就成为学佛目的了。一旦有了成果、出了专著、评了职称之后,就会觉得学佛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人生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有很多人把佛教当作纯粹的哲学来考察,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视,这一类也大有人在。民国年间支那内学院的研究,基本上都落入哲学式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甚至还有些人是奔着佛教的利益而来,把寺院当作谋生场所,就更是错误的发心了。

  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是由类似的因缘走入佛门。真正感悟到人生无常,为寻找生命出路,为了生脱死,为成佛作祖,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发心之后继续缘于对一些外在现象的贪执,没能在目标上有更高的提升,最后成就的可能都是贪著之心、我法二执。这是在发心中的第一种误区现象。

  当然,从贪著入门也并非绝对不可。《维摩经》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就是说,先以某种方便使人们对佛教产生兴趣,然后逐步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澳洲的一些道场,便免费为大家提供素食。很多人到寺院来并不是对佛教有兴趣,是奔着免费素菜而来。但他们到寺院的次数多了,渐渐对佛教产生了感情,然后听听讲座、读读佛教书籍,认识也会有所提高,最终转入正确的发心。所以说,如果不是停留在贪著的基础上,而能通过闻思经教来树立正见,并以正见为指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尽管是从贪著开始,最终却能放弃贪著,同样可以成就解脱。最初的出发心故然重要,但是学佛本身的重心在学字上下功夫,其学的标准明摆就是佛的样子,如师父所说成就佛的品质。学佛后肯定是受益的,在各方面一定有所进步,只是在进度方面的问题。祝师父康安!我们时时需要您的开示!

    南无布达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发心是修行的根本!而修行的核心是舍凡夫心,成就佛菩萨品质。相比之下,感觉舍凡夫心这项工程艰巨的很,因为无始以来形成的串习很难对治,经常有力不从心、溃败下阵的无奈。深感理虽渐顿,事需渐修的内涵所在。反思之余,深感自己正念的力量不强,今后当精进修学,树立正知正见,不断强化正念,方能弱化我执,见些成效。 “有很多人把佛教当作纯粹的哲学来考察,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视,这一类也大有人在。民国年间支那内学院的研究,基本上都落入哲学式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现在各大哲学系中的佛学研究就是这样的。 “尽管是从贪著开始,最终却能放弃贪著,同样可以成就解脱。”佛陀不仅是伟大的成就者,也是伟大的老师。以前对信佛有很大的误解。因为身边真的有很多人整日里虔诚的信佛拜佛,满口仁义道德慈悲为怀,可遇到事情却极度自私和无理。所以,很久的时间对于佛学都会敬而远之。

    慢慢的接触佛教,也是机缘吧。当真正懂得了学佛是修自心之后,在不断的因为佛教的道理让自己变的豁达和通透之后,才明白,学佛,我竟然得到那么多。老实交代学佛发心:起因好斗,与人争辩,其人说:你不了解佛法,凭什么不信?凭什么争辩?

    我想:那好吧,先了解佛法到底说了些什么,再与其争辩不迟.抱着了解的心态学佛,边怀疑边学习.学着学着,不对---发生了化学反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