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关于对号入座的续...


   日期:2011/4/14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种误区现象,是从正确的发心开始,的确是为追求解脱或成就佛道而学佛。但这种发心是否就能持续下去?是否就能保持永久的纯正性呢?

  我们知道,发心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念的力量。而这个刚刚生起的正念像婴儿一样,力量非常微弱。相反,凡夫心的力量却非常强大,因为它来源于无始以来的生命洪流,其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劲。只有当我们发起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时,凡夫心才会暂时退避一下。就像猫出现时,老鼠就知趣地躲进洞里。

  但我们的心不会总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尤其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住持道场、管理寺院,免不了要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到各地弘法、开设讲座,也免不了和各种类型的信徒打交道。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忘记了当初的发心,甚至将事业的成就当作修行目的。事实上,我们发出离心或菩提心去做事,最终所要成就的正果是解脱,是无上菩提,事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

  遗憾的是,多数人在做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自己的初心,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目的。尤其在事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甚至也会像世俗人那样,希望这项事业越做越大,希望这项事业超过别人,而忘记了修行人应以怎样的心态来做事。于是乎,所有的凡夫心都回来了。随着事业的发展,对事业的贪著也在成正比地增长。事业开展得越大,对事业的贪著之心就越强。虽然从事的是佛教事业,但和从事世俗事业的心行运作规律是一样的。

  无论是对佛教事业的贪著,还是对世俗财富的贪著,两种贪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弘扬佛法或护持道场能利益很多人,它所成就的福德,和贪著世间名利成就的果报截然不同。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在主观上所成就的贪著之心没有丝毫不同。就像在我们眼睛里,无论是放上金子还是沙子都同样有害。

  很多做事的人,包括护法、弘法乃至修行的人,因为在知见上没有过关,对做事应该持有的心态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在发心过程中不自觉地落入了凡夫心。这种情况在佛教界还比较普遍,虽然在客观上成就了一番佛教事业,但也在主观上成就了典型的凡夫心。事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之后,甚至形成了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宗派观念。其实,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因为我执也在随着事业一起成长,到最后和修行完全是两码事了。表面看起来事业很辉煌,弘法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我执和贪著之心也在与日俱增。

  明白这个道理极其重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接二连三地栽了进去。我也是因为近期思考菩提心的问题,才发现了这个道理。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对同学们来说,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把握还来得及。如果我们能发起猛利的菩提心,并调整好自己的心行,在做事过程中就不会被事业所转。 贪于修本质上并无区别。有为才能无为。佛是什么,刚出生的婴儿,死后的躯体。别担心这一世,你只是下凡体会了一番。我们都是佛反观自省,我们凡夫真的是有太多太多的欲望!学了佛之后,方明白,原来“执着”也是贪啊!

    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够万缘放下,空掉自我,像爱护自己生命那样去爱普天下所有众生——那时,我们才算真正领会并实践了佛陀的教诲!

    稳定出离心、增上菩提心。让心里那些“小老鼠们”永远躲在洞里不要出来,直到最终消失。“虽然从事的是佛教事业,但和从事世俗事业的心行运作规律是一样的。”一语中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在主观上所成就的贪著之心没有丝毫不同。就像在我们眼睛里,无论是放上金子还是沙子都同样有害。”

    “虽然在客观上成就了一番佛教事业,但也在主观上成就了典型的凡夫心。事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之后,甚至形成了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宗派观念。其实,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因为我执也在随着事业一起成长,到最后和修行完全是两码事了。表面看起来事业很辉煌,弘法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我执和贪著之心也在与日俱增。” 贪着就是贪着,而不管贪着的对象是什么。重要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师父为唤醒堕落中的众生不停举出警示牌,我们应 不断闻思修来逐渐巩固菩提心,破除人心里根深蒂固隐藏得那么深的三毒。说说容易做做难,惭愧。

    您的洞见和比喻,透过表象,贴切地展示了实质性的问题所在。有漏的身心,是一种事实,学佛人必须要承认。这些警示非常的中肯和必要! 希望我们每个人发心永远向善,永久纯正。以一个善良的心去温暖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是我们这些世俗人终生应做的吧!"如果我们能发起猛利的菩提心,并调整好自己的心行,在做事过程中就不会被事业所转。"

    这个问题嘛,已想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业,问自己:假如从现在停下来,可以吗?如果随时随地可从正在做的事业中轻松地全身而退,那么贪执不太重.

    当然,有时察觉对事业贪执太重,可强行退下来,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因为事业是做不完的,修行却需要每天进步.在事业和修行进步之间,后者更重要,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