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既然说“智慧和修行”皆是幻,那么“本心”是如​何证悟呢?


   日期:2019/9/27 20: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佛教之中,一切佛法修行的目的都是证悟“本心”,只是在修行的方法上有所差别而已。有些法门强调通过“降伏其心”的方法来证悟“本心”,有些法门则主张通过苦行来让心变得更纯真,更明显,当然,这种苦行的做法后来被佛陀给否定掉。

  但佛教本并不否定苦行对于调炼心性有一定的用处,只是在佛陀经过六年苦行之后,才彻底地摒弃了苦行,因为佛陀认为,苦行不仅对修道没有帮助,反而妨碍证悟。

  因此,我们在《金刚经》中,看到有如此说法: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有人可能会怀疑,迷惑怎么能除去它自己呢?也就是说既然一切存在皆是由“本心”所生的幻象,当然也包括我们常说的“智慧和修行”,那么,为何还要通过“智慧和修行”来证悟佛性或空性呢?

  其实真正修行过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体验,也就是会在,某时某处会偶尔在刹那间会瞥见空性,但是如果你不借由思维和修行来熟悉这种状况,悟镜就无法稳定,很快的,烦恼就淹没了它。仅仅以智力与分析研读佛法,也是不会有太多的成就。只有把理论,放入修行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你所研读的“空性”和实相。

  当然,也有很多人无意识的觉得修行没什么用,不如“真实生活”那么重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可以尝试观察真实生活中的缺陷与过患,仔细想想我们所依赖的,所得到的,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有哪一样是自己能够完全把控的?

  答案是没有任何永恒存在的东西,我们本身也把控不了任何东西。

  或许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认为,众生都在轮回苦海中流转,因此,学佛修行,最大的目的就是从跳脱出轮回,也就是渡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

  但在修行的方法和目的上,小乘和大乘还是有区别的,小乘佛教的目标相对要简单得多,小乘的目的是证悟涅槃,达到大罗汉的果位,在小乘那里,大罗汉等同于佛,换句话话说,小乘最重视个人的解脱,因此,尽管有居士戒(五戒),东南亚那边修习小乘的人甚至可以结婚就是这个道理,但要成为真正认真修行的人,就算是小乘,最终还是得出家才行。

  而大乘佛教的目标则不一样,大乘有了更高的追求,正如弥勒菩萨说的:菩萨因智慧故,不住轮回,因大悲故,不住涅槃。在大乘那里,修行者的目的不只是证悟涅槃,还要超越涅槃,广度众生,强调的是利益众生,以广度众生为目的。

  不管小乘也好,大乘也罢,通过“智慧和修行”来证悟“本心”的这个目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真正的佛性原本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并没有由任何东西所产生的,既不是任何东西的因,也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确切的说它超越了因和果。

  但在现实的修行当中,往往会有些人认为,开悟的人很可怕。持这种观点的人,本身就根本不懂得开悟的本质,更是误解不了佛教存在的意义。因为开悟的人,并非像有些想象的那样,不用喝水吃饭,没有七情六欲。真正开悟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看透了一切,风轻云淡,心如止水。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金刚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证悟       开悟)(五明学佛网:证悟       开悟)  

 水野弘元:证悟 

 寂静法师:破迷开悟 

 黄国达居士:“开悟”的迷思 

 吕建福教授:禅宗之解悟与证悟略议 

 吕建福教授:解悟与证悟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开悟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九章 真假开悟辨别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冥想: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 坐禅不是为了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9 开悟没啥 

 艾雅·凯玛:苦的证悟 

 雪漠: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