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不要沦落到高谈阔论别人的生活和是是非非,自己的生死前,却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


   日期:2019/12/26 1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话题“主角”呢,还是能将话题“主角”取而代之?

  于情于理,按逻辑分析,其结论都是毫不相干。

  我们有时候看起来聪明过人,而且成熟理智,是因为我们都太清楚自己需要执著什么,而且让这种执著能稳定再稳定的去被加固。但是我们又如此的脆弱,因为通过我们看似聪明过人与理智作用相结合,所努力构造的一切,似乎并不能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

  生病时,我们无助;失意时,我们踌躇;面对死亡时,我们更是惊慌失措……

  看似我们都是明白人的背后,其实我们从来都没关心过和自己真正相关的根本问题。

  在我们眉飞色舞、高谈阔论别人的生活和是是非非时,好像感觉这样带来的结果,就能保我们“长生不老”一样。有点滑稽,我们似乎睿智的表现都能为别人揭开“生命之谜”一般,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却连自己的基本情绪都把控不好,也无法理智的处理好我们自己陷入困境时的危机,那就更别说有什么勇气,去面对我们自己的生、老、病、死了。

  所以,轮回中的众生,有很多让诸佛菩萨们看在眼里,怜悯在心里的颠倒执念所促成的言行和举止。我们都在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可是到头来却成了自己生命终结时的“落难者”。

  我们喜欢关心所有与我们毫无瓜葛的事情,并乐此不疲的“蜂拥而上”,但是又有几个人好好思考过,生命的无常和我们的生死因缘呢?

  几乎是没有。我们匆匆的一生,基本就是个“跑龙套”的角色,因为,无论我们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个“主角”,但是短暂的百年,基本都没有几个人能有幸度过,更别说长久了。

  在生命的无常前面,谁敢说自己真正唱过主角呢?估计只有能把死亡当作重生的修行者们了,而且只是成就者们。

  因为他们从来不像我们一样,关心或是上心的都是与自己生死无关的琐碎;而且更不会像我们一样,强势的对待别人的问题,却懦弱的无视我们自己的问题。

  想想我们平时的评头论足,但又有几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生与死呢?且不说生与死了,我们连最起码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情绪问题都解决不好,更不要去提别的了。

  所以说,这种悲凉真的显而易见,我们喜欢当别人故事里的“演说家”,却又看不透自己生命中的“跑龙套”实质,非要勉强唱各自的主角,但又无法周全好轮回这出戏。

  如果说,我们真的有那么智慧且必须要参与到别人的生活点评时,那么大家不妨先思维一下自己的此生。

  但凡我们对生必有死,积必有尽,合久必分,堆必有倒,高必有堕等等,这些现实又直白不过的生命无常本质,有所解读的话,那么去当别人生活中的“主角”或许还能有利益众生的可能性。

  否则,我们连自己最起码的烦恼与困惑都摆不平,还出去大谈特谈,有时也未免太过可笑。

  所以,都是“跑龙套”似的此生,又何必非要唱个主角呢?那岂不太过悲凉?

  无论是谁,真正的赢家,是敢于直面生与死和感念无常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解脱生死轮回之苦)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