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信法师:漫谈少林功夫 ——在香港“少林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日期:2020/3/31 22: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漫谈少林功夫 ——在香港“少林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释永信

  各位学者、居士:

  适逢中国嵩山少林寺1500年文化精萃展开幕之际,在中华武侠文化的现代传播前沿阵地——香港,有缘和关心热爱少林文化的大德同仁们,相聚一堂,共商弘扬少林功夫之大计,作为少林寺衣钵传人,我深感荣幸、心生欢喜。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文化最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精神象征。中国武术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历代战争活动中,以生命为代价积累起来的、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并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因而,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思想(哲学、道德、兵法、医学、宗教等)。

  少林功夫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最个性化、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法脉传承方式。它不仅具有一般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弃恶扬善的社会道德建设作用,同时更具有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终极关怀特质。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共同话题,成为之间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桥梁,这正是少林功夫作为禅宗文化表现形式的独特价值存在。

  一、少林功夫的成因

  发源于中国嵩山少林寺的功夫,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内涵、独特的传承方式和集大成的表现体系,享誉中外。少林功夫是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殊的佛教文化空间中历史地形成的。

  首先,少林功夫源于护法护寺的实际需要。少林寺自公元495年由北魏孝文帝敕建于中岳嵩山以来,其所拥有的庞大寺产、以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少林寺组建寺院武装力量的基本条件。为了保护佛法、保护寺产、保护僧众,少林寺至迟在隋朝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于隋末唐初即发生了“抗拒山贼”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武事。

  第二,少林功夫拥有完整而独特的信仰体系。少林功夫在戒杀的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在佛教护法神紧那罗王神信仰(观音菩萨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禅武信仰体系。隋唐以来,护法神紧那罗延王神信仰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少林寺由于不断遭受战乱之苦,使得这种信仰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在明朝转化为少林寺独有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紧那罗王菩萨信仰,少林寺武装力量被赋予了独特的佛教文化价值,后世意义上的少林功夫形态,逐渐成型。

  第三,禅宗文化的滋养使少林功夫走向成熟。唐宋以来,达摩祖师信仰流布于社会,家喻户晓。禅宗文化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全面充实和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品质。诞生于禅宗文化和达摩祖师信仰发源地的少林功夫,自然也饱浸了禅宗文化的汁液,宋代以来各种系于达摩祖师名下之少林功夫功法名目,都是达摩祖师信仰深入人心的最直观、最有力之表现。少林功夫由于禅宗文化的滋养,因而更加充盈、更加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少林功夫进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通俗、最广泛、同时也是最深刻的表达。

  二、少林功夫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看,少林功夫作为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是中国武术流派中,历史悠久、门类最多、体系最大,同时又具有某种超越性的一个门派。据少林寺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总共约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552套,另外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为156套。现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和重新收集的少林功夫套路统计,拳术178套,器械193套,对练59套,其他115套,合计545套。将少林功夫放在中国武术大家族中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1)少林功夫从内到外极限地开发了个性潜能。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其武装力量的建立主要针对山匪,因而其战斗方式与官方部队强调大规模阵战,少林功夫更重视个性战斗能力,通过一套完整系统的修习方法和阶梯,最终实现个体体能与技能的极限发挥。这是少林功夫达到高水平的原因之一。

  2)少林功夫与少林寺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少林寺是皇家大寺院,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中断过;而少林寺“子孙堂”式的家庭宗法制度、及其相对封闭性,为少林功夫口传心授、师徒相沿的传承法脉,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佛光注照的文化空间。少林寺也因此成为中华武林圣地、中国武术最大的聚集地,使得少林寺拥有了最丰富的武术资源。少林寺历代僧人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整理和创造,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并相对超然于其他门派的少林功夫。

  3)少林功夫的动作特点是短小精悍、自制而后制人。少林僧人日常生活时,要受佛教戒律的约束;演练少林功夫时,则要受“少林习武戒约十条”的约束。这种戒律约束也直接表现在少林功夫动作的风格上。少林寺武装力量建立,只为自卫,不为攻击。所以少林功夫时时表现出节制谦和、以防为先、攻击为后的个性。其动作特点是幅度小、含蓄内敛、短小精悍,讲究后发制人。

  4)练功也是修禅。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而禅宗是中国佛教最大宗派之一,遍布世界各地。禅宗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实现学佛目标。修习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僧人日常生活内容之一,亦被纳入到学佛修禅程式中。

  三、少林功夫的功能

  少林功夫最原始的基本功能,是守护寺产。但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体系完善和境界提升,尤其是随着火器的普遍采用,少林功夫整体退出战争领域。与而中国武术其他门派逐渐走向竞技化、标准化不同,少林功夫则是实用功夫与文化功能并举、坚持以文化传承功能为核心。这是由少林功夫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1)从护法到弘法:少林功夫是少林寺和少林禅宗传承体系的识别标志,是少林寺独创的、最有效的弘法手段和接引众生、利乐有情的法门;用现代术语说,少林功夫可以被看成是少林寺和佛教禅宗最具竞争力和沟通力、也是最成功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形象识别战略。少林功夫历千年王朝更迭而生生不息,将少林寺、将佛教禅宗、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传遍全球、光大人世间,就是实证。少林功夫的功能也因此成功地从护法转向弘法。

  2)文化传承功能:修习少林功夫,是身心合一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便门径。从其内容构成看,少林功夫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首先,少林功夫主要是以套路为基本单位,每个套路又由多则上百个、少则几十个的动作组合而成。动作之间的连接设计,不仅严格遵循人体运动规律以及对手的反应,同时也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等)精华、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禅宗精神。其次,套路与套路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照应。表面上看,是按照难易次第排列,是学习的阶梯或模式;深入地看,实为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之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殊模式。

  3)激励个体自我实现:修禅习武互相促进、有助于达成人生最高境界。因为少林功夫是一个技术知识体系,其中隐含着一套严格的学习模式,所以,很自然地被少林寺僧人转化为学佛修禅的程式。在少林功夫成为僧人学佛修禅的手段以后,僧人们又会反过来将佛教无常无我的生活方式、道德戒律和对大智大勇精神的追求,注入少林功夫,使少林功夫的内涵和品质得以提升,达到“禅武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古代所说“禅武不二法门”。

  4)自成体系的养生健身功能。少林功夫的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理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最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动作,才是最合理的。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去芜存菁留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都是非常珍贵的精华部分,能使人体潜能高度发挥,加上博大精深的少林医宗体系,用于养生健身,功效可靠而且十分强劲,其中的《易筋经》、《洗髓经》等,就是非常著名的禅医与禅武结合的健身养生功法。

  5)少林功夫将人体潜能发挥到极限时,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形体美学的至高境界。传统的少林功夫,是少林寺历代僧人经过1500多年的创造和锤炼而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体运动美学的精华所在,它含蓄内刚,坚实有力,“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笼罩在静穆的佛教文化氛围中,具有震撼人心的独特审美价值。少林功夫套路现尚存445套之多,即有445种组合变化,实在让人美不胜收,是人体运动艺术宝藏。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为了宣传少林文化,成立了少林功夫表演团,充分发挥少林功夫的审美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公开为各国人民巡回表学,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6)少林功夫长期以来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自立、自强、信义、正气的社会导向功夫。少林功夫的精神品格与少林寺历史密切相关。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寺,作为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华武术圣地,从清初(17世纪)开始,即被赋予民族政治寓意,少林功夫成为中国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象征。

  少林功夫是中华民族天才创造力的杰出表现,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它能走向今天的辉煌,首先要感谢历代高僧大德和少林弟子的创造和护持,同时我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香港文化界、社会贤达大德和少林功夫爱好者,你们为推动少林功夫向全球传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当然,少林功夫的今天和未来仍需要我们大家继续不断的关爱、护持,我们愿和大家一道为全面弘扬少林文化这一利国利民利港、造福人类的伟业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2003年5月8日于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