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忍法师:对《西藏生死书》的回应


   日期:2020/4/1 22: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西藏生死书》的回应
第285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引言:

  《西藏生死书》是我大学二年级时看的一本书,距今已有10年的时间,但是感觉依然很深刻。作者索甲仁波切是以藏传佛教的角度,再参考《西藏度亡经》而为我呈现了对临终的关怀及对死亡的关怀;甚至有人会评价说:这是对人生的关怀的一本书籍。我将於本文以第三者眼光,看此书对我们这些汉传的佛弟子有何帮助。

  本书简介:

  在《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从他自小遇到死亡的经历开始讲起,指出人生的无常,教导人们要认真、正确地面对自己、面对死亡。他所指出的不但是有关死亡的理论描述,还有实际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死亡的真相,并可帮助自己和别人在宁静中死得安详而充实。就是人们要了解死亡,这才可以了解真实(真如、实相、涅槃)。所以,这本书就是要指出「死」是怎样的一回事;亦指出人们应该怎样了解死亡、面对死亡,乃至在有生之年如何显现佛性(作者所指的「心性」)。

  下文将会是《西藏生死书》的摘要及我的回应。

  1. 如何从「死」去观照「无常」,并反省人生:

  作者先以他自己小时候遇到身边有人过世,作为此书的序幕,其实有如释迦牟尼佛在觉悟之后立即说四圣谛法的用意一样。因为在四圣谛法之中的第一谛就是「苦」,释迦世尊要我们知道、感觉到苦,才会生起「厌离」世俗之心(即要希望解脱轮回之心),才有精进修行的动力。

  作者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死亡,用意就是要人面对死亡,要人感觉到世事无常、人无常、一切都不值得留恋;即是要人们明白:存在的事物都将毁坏,相聚的人总要离散,所有有形的东西都将不属於我们,存有的是我们的自性。(一切由因缘所产生的事、物都是不永恒、无实体的)这就是要人从不可抗拒的「死」去观照「无常」,如果人们明白到一切事物、人生都是无常的话,人们就会懂得放下,不再执著,这可算是解脱的第一步。

  索甲仁波切又指出人是会对死亡有恐惧,这些恐惧全是来自人对死亡及死后的世界一无所知,以及从不认识「我们到底是谁?」作者要人们面对死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应要反省自己,明白到他们一生营营役役,但对於死亡这结果,最终都是於事无补的。要是我们看这本书之时有了这样的反省,他便可以就再於下文教我们怎样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的死亡做好准备。

  2. 从无常学习放下:

  索甲仁波切要读者们「观照死亡」及「观照无常」,原因就是要我们不对物质、名望、财富有所执著,反之,要我们放下,不对世间的一切有贪恋、执著的心;若能如此,心就不被一切外物所支配,那么便拥有心的自由,亦即是灵性上的自由,亦即是解脱了。

  3. 回到真我的方法:

  人不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人不停的造业,而受业力所影响、支配。作者在书中已经说明了,「大体来说,我们都远离了真正的自我,在无歇止的活动之中浪费生命」。1意思就是要我们真正的回到真我,不再受习气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亦提到了回到真我的方法――禅修;而禅修亦有三个方法:观呼吸、使用一种对象、念咒。因为我们平时都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不能看到自性,故我们要通过坐禅来唤醒自己的心。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三个禅修的方法:

  i. 观呼吸:

  这就是佛教一般指的「数息观」,就是将全部精神放在自己的呼吸之上,藉此来让我们的心思都集中於一处。

  ii. 使用一种对象:

  这个方法就是把心放在一个对象之上。在藏传佛教的传统而言,这个对象一般会是佛、菩萨、上师或本尊等;而对於汉传净土的修行者来说,这个对象通常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如果是禅修者,则对象可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话头、公案等。

  iii. 持念咒语:

  第三个方法就是「念咒」或「持咒」,即是将心与自己持咒的音声连结一起。在禅修之中,将心安住於一个宁静的对境,不受外界影响,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到无限的喜悦,亦即是佛教所指的禅悦。在不断地、重覆地将心安住,久而久之我们便可回与自己的本体相应,从而找到了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真我)。

  4. 认识、相信轮回对学习放下、观照无常、面对死亡的帮助:

  索甲仁波切在书中指出:在1982年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之中,有四份之一的美国人相信轮回。其实,有很多人都会信有轮回,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轮回之可怕。如果,我们明白了轮回是怎样的一回事,我们就会很容易对世界生起「厌离」之心,对一切事物都不贪恋、执著;那么,我们为死亡做准备(修行)时,我们就会更恳切、更用心。

  5. 临终要注意的事项:

  作者在书中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他要临终者本人,还有他的家人,必须要学习如何放下――放下执著。因为死亡前的最后念头和情绪,对於我们的立即未来,会产生极强影响力,甚至直接影响我们下一生的去处(即往哪一道投胎)。死亡的时候要有平静的心境,心中应该充满善良、光明。

  结语

  总的来说,索甲仁波切写此书的目的,是要以一种现代的语气、概念,去带领现代人面对死亡、了解死亡。在现在的时代,几乎每一个人不是上学、放学,就是上班、下班,生活根本就如行尸走肉,他们没有认真地面对人生,毫不明白、知道生命的价值;当然,他们亦不知道活著的目的是什么。在佛教的概念之中,认为人身难得,人是六道之中最能够修行、解脱的一道。(因为天人只顾享乐,而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则辛苦或愚痴得难以修行。故只有人道是既有苦,亦有智慧可以修行的)。所以,读者在看完了《西藏生死书》之后,应该会毫无禁忌地谈死亡、为死亡而做好准备(修行),因为作者要我们知道如何才能够「死得好」,如何才能够在来生不落三恶道,甚至可以在此生寻求解脱轮回。当然,作为一位佛教的修行人、一位慈悲的上师,他所希望的并不是我们厌世,而是希望我们既不怕死,也不怕活;他要我们对这个世间生起「厌离生死」之心,就是要我们对生、对死、对一切事物都不生起执著之心,尽快脱离轮回。所以,《西藏生死书》是一本辅导心灵、带领我们认识生命的真义的书籍。

  1.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第5章,(张老师文化出版,199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