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门禅师: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


   日期:2020/4/2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

释慧门 讲授

印度语。麻哈、生底、德拿、毕辛达、萨耶、哲底、饶塔、必宿打、噶、拉马。
西藏语。(今译汉文)名称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印度话是「麻哈、生底、德拿、毕辛达、萨耶、哲底、饶塔、必宿打、噶、拉马。」翻成藏语后,再翻译成汉语「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但是有些人认为,这种翻译不怎么恰当,而另外翻译成《大乘道清净寂灭禅定光明大圆满法要释论》。「大圆满」到底怎样解释?用比较简单的解释来看,「麻哈、生底」,「麻哈」就是「大」,也就是「摩诃」;事实上,也是由「摩诃」翻译过来的。「生底」翻译成「圆满」。「德拿」就是「禅定」。「毕辛达」翻译为「休息」,也有人翻译为「清净」,很多人干脆就把「休息」、「清净」连在一起翻译了。
 
    「休息」到底是什么意思?「休息」有实性、休息、法尔三种意义。「实性」及「法尔」,含有特别的休息的意思,这种特别的休息,就是住于轮回众生中修持,因为依其义修持,可获止憩、解脱轮回,而得休息。
 
    「大圆满」的「大」,就是「摩诃」,就是「究竟寂灭」、「涅槃」、「安稳」的意思。这个「大」,就和《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摩诃」,意思相同。「摩诃」不仅仅是「大」,而且是大到无边无际、无壁落的,那一种「大」。「摩诃」也有「多」、「无量」的意思,也有「胜」的意思。所谓「胜」,就是没有任何一样比它更好,没有一样可以胜过它。为什么叫作「摩诃」?有什么是具备了「摩诃」这样的条件呢?只有我们的自性、心性,才具备有「摩诃」的条件,才能称为「大」。这个「大」,就是这样翻译出来的。
 
    至于「圆满」,各个宗派的解释有些不同。「大」、「圆满」连起来解释,就是远离一切语言、文字、思惟、忖度,而本不可说的。我们的自性可以说吗?心性可以说吗?自性、心性,是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没办法用任何方式加以说明的。所以,才假立名相「圆满」来代表,但是要了解「圆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宁玛派认为「大圆满」,就是心性、自性光辉显露的体用。当我们的三身一切功德,能够任运圆满,就叫作「圆满」。体性空,就是「法身」;自性昭,为「报身」;大悲心周遍,就会变成「化身」。法身、报身、化身就称为「三身」。这三身的一切功德都能任运圆满,而且,这种圆满是一切法的源头、实相,才称为「大」。所以,也可以说,离一切秽垢的当下,本来的自性就是赤裸裸,非常灵空的,这种智慧的显露,就叫作「大圆满」。换句话说,我们的本心是无量的光、无量的明,没有任何罣碍、阻碍,没有任何污秽,就是那样的清净、空明、赤裸,这时候就称为「大圆满」。
 
   「哲底」就是「解释」的意思。「必宿打」为「清净」的意思。「萨耶」、「饶塔」是「木」的意思。「噶」为「马」,「拉马」是「名称」。也就是说圆满一切法,于任何处都是圆满的,是一种自然的大智慧,就是圆满。所谓自然的大智慧,就是指轮回、涅槃无始以来,就是清净的,就是自性的真面目,不是由其他条件组成,是本来就具足的,也就是一切法的根本。是自性所分出的,彼圆、此圆都是圆满于唯一明点中,圆满就是自性,所以才称为「大」、称为「摩诃」,它是一切法的来源。
 
    「遍行云。广大此心境。无一不具者。」我们有没有「广大此心境」啊?学院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法语就是「敞开心胸」。敞开心胸,就是「广大此心境」。我们有没有具备广大的心境啊?「广大此心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讲的「广大此心境」,就是要我们的心境,变成无比、无限、无量的广大,这种广大,其实是在赞叹「无一不具者。」「无一不具者」,就是本来都具足的,像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所以「无一不具者」。只要把心性扩大扩大扩大,敞开心胸,就什么都可以不用修了,「三休息」的三样都可以休息了──心性可以休息,禅定可以休息,虚幻也可以休息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扩大开来,没有敞开,不具广大,才要再修。
 
    假定心扩大、广大了,如前面解释的「摩诃」,大到无边无际、无限无量,而且又是殊胜到无与伦比,那还需要修什么吗?就像学院的禅堂,坐了五十人就快挤满了,假定坐一百人,大家一定连课都听不下去,要把经本拿起来搧凉了;假定挤二、三百人,禅堂就会爆炸了。这就是因为,禅堂的空间是有限量的,它没有大到「摩诃」。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圆满」的「大」的意义,一听到「大圆满」,就觉得「噢!这个比《心经》好!」「啊!这个比禅宗好!」好什么啊?其实,当在讲什么法的时候,所讲的这一种法就是最好的;当我们修一种法,修得有喜悦,这种法就是最好的,就是「摩诃」。所以,要达到「摩诃」,需不需要「广大此心境」啊?其实,只要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法语──「敞开心胸」修好了,每位同学都可以化身当好几个院长,而现任院长也就可以退休、休息了!所以,修行人要「广大此心境。无一不具者。」
 
    「禅定」这里的解释是「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如来一子本续》说:「心静禅定自然获。」心静下来,禅定自然就可以获得,禅定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是「休息」,就是心与法尔境相,都能够相合了。当我们的心与法、法尔、境相,都融成一体时,那就「妄念客尘无聚散。」我们的妄念、客尘,也就是烦恼,没有聚集、没有分散。也就是没有烦恼、妄念,没有它们的聚散产生,我们的心性,本来就住于「大法性尽」,而得到「息」和「止息」。就像一个旅客住进旅馆,发现房间很不好,看看不能住,便叫木工师傅来重新装潢,住一个晚上再搬家。需不需要这样啊?不需要的。住进旅馆就是要休息了,还这样多此一举做什么?所以,只要心能够休息下来,就能松懈的去住,那需要那么紧张?所以,才会把「禅定」解释为「休息」。
 
    「休息」,就是心与自然的法尔境界能够相合,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要能够保持像,出生一个月或二、三个月的小婴儿,甚至像还没满月的婴儿,像他们那样毫无目的地,展现出笑容一样。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心,回归到像未满月的婴儿,那样的心性啊?能不能像他们那样的自然啊?有没有办法?打禅七的时候,把禅堂的灯关掉,让大家漫步走来走去,然后,请大家讲出对刚才那一幕的感想,很多人说不出来,有些人说像「孤魂野鬼」,有些人说「漫无目的」,有些人说「一群疯子」等等,明明是同一个境,每一个人的心,表现出来的却都不一样。有时候,要大家哭,可是很多人哭不出来;要大家笑,也有很多人笑不出来。我们有办法哭笑自如吗?可以像婴儿一样,肚子饿就哭,吃饱了就笑吗?有没有办法?假定没有办法,那就表示我们都没有满足过,都没有圆满过啊!这样怎么能修大圆满?所以,假定我们的心能够与大自然的法,与所有的境界都相安无事;也就是说,心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变动影响、干扰和伤害,这时,我们就可以「休息」了。
 
    「大圆满」就是我们的自性、佛性,自性、佛性是本来具足的,这就是「大圆满」了。所以,这里讲的禅定,就是把心安定在「法性之境」中,在这法性之境中,没有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这时候,就是随时随地无住而住。不管是入定或是没入定,通通都是定;打起坐来也是定,走起路来也是定,躺着也是定,讲话也是定,吃饭也是定,洗澡也是定,大小便也是定,就是要达到这种「无一而不定」,这样才会懂得,什么叫作「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
 
    「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是如来的大定,也就是我们要讲的「大圆满禅定」的「定」。这种定,容不容易做到啊?假定禁得起境界的考验,就是真的定;禁不起境界的考验,就是假的定。假定打坐时有定,下了坐就没有定,那也不是大定,那是没有干扰时才有定,就像很多人,都是在人家赞叹时才有定。被人家赞叹时,就觉得他讲得很准、很有道理,「我真的很有定,我都不会生气,我很高兴有人称赞我!」但是,这时是不是真的有大定?当人家称赞得太过了,假定自己都还不知道,就是没有大定;假定能知道称赞得太过了,就表示还稍微有一点定,否则连称赞得太过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还算有定?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接受人家赞美、恭维,这就是没有定。当人家一赞叹,就「哇!这才是我的知己、我的好兄弟、好朋友!」然后,觉得自己都不会生气,都不会起瞋恨心,这算是定吗?这是心随着境在转。假定能随着境转,心却如如不动,那才是大定,才是有智慧的。
 
  「如来一子本续云。」大家是不是以为,「如来一子」是指如来的一个儿子,就是「罗罗本续云」?「如来一子」是指佛说的经典,「本续」就是佛陀所说经典的论。在「本续」上就讲,「心静禅定自然获。」心静下来后,我们还会有所求吗?还会需要求一个禅定吗?当心静下来,根本连求一个禅定的心都没有,这样才叫作「静」啊!否则只是坐着想:「嗯!我要进入禅定。我现在是进入九住心的......」事实上,算来算去,连第一住心「安住心」都还没达到,连作意的要安住心,都安住不下来,怎么会有禅定功夫啊?还有些人觉得:「哦!修禅定?很简单啊!」结果,当他把腿盘起来,眼睛一闭,数息「一......」,连一口气都还没吐完,就开始胡思乱想了,这样还能修定吗?有那么简单吗?假定心是那么散乱,怎么有办法得到定?所以,一定要让心先静下来,有了静,禅定功夫自然就会得到。
 
    「休息」是「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尘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禅宗也常讲,一个人若是修行开悟之后,就会变成像小孩一样天真无邪,没有任何的造作。但是要注意哦!这不是指什么都还没学,什么都不懂,看到火也去抓,被烫伤了,还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是那样子的!这是说,虽然已经学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多知识、常识,但在有意识之下,心还能像小孩子那样,没有任何作意的,那种自然状态。有人就会说了:「要这样还不简单,让自己变麻木就好了。再不然,就吸食安非他命、强力胶、大麻、吗啡等,吸食过后,飘飘欲仙,都没有烦恼。」其实,那是有意识被麻醉了。当有意识被麻醉后,所得到的那一种静,不是真的静,那就只像一个植物人,会吃也会傻笑,但什么事都不知道,要不然,就是产生飘浮不定的幻觉和幻相而已。修行,不是要修成那样子,而是要在有意识之下,让心性能够回到原点的,自然宁静状态。就像小孩子的天真无邪,跟他玩,逗他笑,他就笑,稍微捏他一下,他一痛,说哭就哭,绝对不会造作,不会想哭又不敢哭。
 
    所以,修禅定功夫能修到,要我们笑就能笑,要我们哭就能哭,那就差不多了!假定修到愈笑愈悲哀:「不好意思!人家都在看我,我哭的声音,也不知道好不好听?」连要哭的时候,都还担心自己哭的声音好不好听,这已经是有作意、有造作了!这样就没办法得到休息。只要有作意、造作,客尘烦恼、妄念就会聚散。当我们觉得不舒服,想哭却不敢哭,这时,是不是有强忍的烦恼在?烦恼已经在聚集能量了。或者,当我们很高兴时,想笑却不敢笑,「不行啊!我的戒腊二十年,怎么可以笑?」明明很高兴,也要装得一板一眼,不能让人家看到「和尚怎么可以笑?」甚至坐在火车上,连尿急了也不敢去尿尿,这样能得到「休息」吗?
 
  有一次,某某法师到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小圊,有一个小孩子看到他,就跟他爸爸说:「爸爸!和尚也要尿尿噢?」好像「和尚尿尿」很没有面子!害得有些和尚从此,都不敢进休息站尿尿。还有一次,禅七圆满当天用斋时,我跟着大众一起排队去拿菜,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看到了,拉着他妈妈的裙子说:「妈妈!师父也要吃饭噢?」我就开玩笑跟他说:「小菩萨!你不要把我害死!假定师父不用吃饭,不到几天就『ㄎㄡㄌㄡㄙㄡ』(台语)去了!」
 
    所以,假定经常为了一些客尘妄念,而聚聚散散,心那有办法歇下来?我们要让心能够休息,但是,什么是「休息」?只要客尘妄念不要有聚散,心就能够得到休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都在忙些什么?就是在忙这些烦恼客尘的聚集和散落。例如在学院里遇到一件事,就自己起烦恼,自己想:「哇!又要交笔记了!」「哇!请个假还要用书面请!」「哇!要出门、要坐车,还要准假单才行!」假定每天都在想这些外在的事,怎么能修行?事实上,当有同学身体不舒服,偏偏没有准假单就坐车出去,学院也拿他没办法啊!有些同学因此而不读了,学院还要求他:「啊!算了!算了!这一次算了!请你继续读下去吧!」很多人就是喜欢,在这些杂念妄想里打转作文章。我们如果没有这些杂念妄想,而且能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就能好好的「休息」了。
 
    我们的心就是不能休息、不能放下,一下想要得到乐,一下还想要离开苦,杂念妄想就不断生起,才造成这么多的包袱。明明有那么好的法,心胸却敞不开来,还用旧有的知识来障碍自己,「不行!我是修净土的,你不要跟我谈禅。」「我只念阿弥陀佛,不要跟我讲华严。」就这么放不下。所以讲来讲去,禅定休息就是要放下;放不下,也要放下。《禅观有情世界》第一篇就是讲放下,把放下修好了,大圆满自然就显现,大家也不用这么辛苦在这里听课,还要写笔记。我们就是这样什么都放不下,一点喜悦的心也没有;看到他不笑,我也不笑,看到他不哭,我也不哭,每个人都跟送葬的队伍一样,从头到尾板着脸孔。其实,人死了一定要板着脸吗?不对!以后我死了,你们要笑,而且还要放鞭炮。
 
    一个人「虚幻休息」修得好,当他的神识要离开躯体时,会散发能量,遍一切虚空。这时,在他旁边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禅定功夫,散发的加持力。但是,假定那时忙着哭哭啼啼,就算加持力围绕在自己身上,也不会知道,那怎么能得到加持?所以,大家要记得哦!有一天当我死了,不需要帮我助念,也不要哭,大家要很高兴,可以大声的笑,不诵经、不做法会、不发讣文、不通知亲友,所有的照片,有人要就拿去,不要的,通通烧掉,不要留一丝一毫挂在公众的地方,让以后的人不晓得怎么处理。至于我个人的东西,有人要就拿走,不要,也通通都烧掉。最后,还有骨灰,绝不可以摆在慈灵塔里,在那里,一个位置可以得到五万、七万的随喜护持,不要占用,留着给需要的人用。我的骨灰可以就近撒到大海里,或者拿到玉山、阿里山,撒在树底下,等那棵树长得够大了,再砍下来做禅堂的地板,给大家打坐。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把心静下来?主要就是太老成、太作意,都没有放松。所以,要好好读《禅观有情世界》有关〈放下〉与〈放松〉那两篇。我们要能切切实实的放下,放不下,就挑起来,这样心才能静下来。「挑起来」是什么意思?不是叫大家还俗去赚钱哦!谈〈放下〉的那一篇中提到,有一个人献花给佛陀,佛陀教他把花放下,他就放下,教他把手放下,他就把手放下,佛陀再教他把身心也放下,他就不知如何放下了。阿难尊者就代替他问佛陀:「佛陀呀!我们都不懂得,身心要怎么放下?」佛陀就说:「放不下,就挑起来。」什么叫作「挑起来」?──就是修习大圆满禅定法,把五蕴都空掉。当五蕴都空掉以后,还需要放下、还需要挑起来吗?放下也不要了!挑也不要了!是不是?这时那还有放下?那还有挑?这样,就能得到「心静禅定自然获。如是云也。休息者。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尘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
 
    「于本住大法性尽。」本住,就是本性如此、本来就有的。尽,就如《心经》中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尽」就是把一切无明都尽了,也就是说,把无明断灭了。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无明断了?假定把无明断了,就能成佛了吗?还没有!还要「无无明尽」,没有个尽头,要到无始无终时,无相对的尽,回到法尔自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大休息,就像旅客得到休息一样。
 
    要修大圆满禅定休息法,就像一个譬喻说的,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游子,在外游荡了一、二十年,终于觉得疲倦了,想要回家,一回到家,看到慈母倚门而立在等待,于是两人抱头大哭,哭完了,内心有一种很舒畅的感觉。同样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到了尽头时,我们也是游荡了好几劫、轮回了好几世。现在,透过大圆满禅定休息法,回到法尔自然性中,也就是回到佛陀的怀抱,而得到真正的休息。
 
    为什么要讲「休息」?就是要让狂心歇息下来。大家想想,佛陀有没有达到大休息呢?佛陀什么时候得到大休息过?佛陀苦修了六年,有没有马上成佛成道?没有!那时候他累不累?很累!最后,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的羊乳,然后坐在菩提树下,把一切都放下了。这时,佛陀是不是达到《禅观有情世界》讲的「放松」了?佛陀的最后一招,就是全然都放松下来,什么都不管了,管他什么苦修不苦修,什么法都放掉了,就在这时,佛陀真正放松,而进入甚深禅定,就在看到最后一颗星星消失时,开悟了。所以,假定我们觉得很累了,千万不要躲进寮房睡觉,要走出来,到大悲殿的屋顶上去睡,睡一睡半夜突然醒来,眼睛一张开,看到一颗流星划过,大家就开悟了!会不会?打禅七时,每天的末后香都是「跑满天星」,这是以事表法,也是在提醒大众,放松的重要性。在跑满天星时,假定眼睛能够突然一亮,看到一颗星星,身心顿失,就能跟佛陀一样开悟了。但是,禅七打了那么多次,好像都没有人看见过星星,反而每天都睡得昏天暗地的,这样怎么能开悟?所以,一定要放松。
 
    为什么我们没办法放松,而好好休息呢?因为还有一个要打坐、要求禅定、要成佛、要比别人好的心,这些都是有所求,没有做到达摩祖师《四行道》里说的「无所求行」,才没办法得到休息。假定能够真正放松,进入真正的休息,还怕我们不解脱?还怕我们不成佛?
 
    什么叫作「清净」?就是一点点脏、一点点秽、一点点罪都没有,也就是佛教经常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有没有「自净其意」?还是「自私其意」?「我提出来的意见,是全世界最好的!」「我想的方法,是全世界最好的!」「我的欲望一定要达成,谁阻挡我欲望的达成,他就是我的敌人;谁阻挡我欲望的满足,他就是罪人!」我们的心就是这样,都是有欲望、有所求,才没办法清净。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弃恶行善,善而更善,修到没有善恶的分别,但不是不知善恶,而是要达到一种纯善的境界,没有一切过恶,又有法尔的菩提心、大悲心,当达到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能得到法尔的清净。法尔的清净,并不是我们去修才得到的,而是本来就具足,心性就是如此。就像虚空本来就没有乌云,是乌云自己污染自己,而虚空不会被乌云所污染,本来就是清净,是至善、至高、无可比拟的,所以才叫作「清净平等大圆满」。要清净到至微、至妙、不可思议的境界,才能叫作「清净」。
 
    「车解」,「车」就是指可以载客的工具,就是乘、轮、轴等。「乘」就是可以把一切众生带到彼岸,使一切众生进入涅槃、进入清净的车。另外一种译名,是根据意译,叫作《大乘道清净寂灭禅定光明大圆满法要释论》就比较清楚,而《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是照印度话直译的,比较不容易看懂。「清净车者。乃名喻义之聚合也。」就是有聚有合、有散有聚的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