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由之而可得自由自在。


   日期:2020/4/7 1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正思惟经

  经中大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由之而可得自由自在。

  所谓《正思惟经》,只是我们为了贪图方便,而给这节小经起一个方便名字而已。在上面的第(一)经(即《无常经》)中,佛陀教导比丘们要“当观色无常”,并称无常之观为“正观”;而在这里,佛陀用“正思惟”替换“正观”。从宏观上讲,这两个名相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他们所阐述的义理是完全一致的,即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需要用诸如“无常”、“苦”、“空”、以及“非我”等观念去对待它们、分析它们、观想它们,从而为下一步的修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无知经

  经中大意:如对于五阴无知的话,就会不自由;假如正知五阴的话,就不会有忧苦。

  在《无知经》中,佛陀再一次地对诸比丘说:“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相反呢,如果我们“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其次诸如受、想、行、识亦然)。在这里,佛陀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我们观察五阴本质特征的极端重要性。就是说,如果我们无法洞察五阴的本质(即无常、苦空、非我等),那么谈论了生死问题就是一句空话、大话、官样话;而我们只有对于五阴的实质作出深刻的观察之后,才能有资格谈论生死大事。故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得极为正确:“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如果我们无法观知到五蕴(即五阴)“空”、“无常”、“苦”、“非我”等本质特征,那么我们又如何了知脱离生死的法门呢?单靠夸夸其谈,是无论如何也“谈”不出来的。而且,在《心经》之中,观自在菩萨能够“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其基础就是观察悉知了五蕴为空苦等等的道理,故而可以做到“无有恐怖”。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惧怕生病,惧怕衰老,惧怕死亡,所谓“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平安与健康固然是福报,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我们一生总是在平安中度过,总是无病无灾,那么又如何能够体察出“人生皆苦”的过患呢?

  相信轮回的人,如果我说轮回的本质是“苦”,相信他们都会接受。然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六道生命是否轮回,尚存在着极大的疑惑。相当多的人都会如此说:能把这辈子完整地过下去就算不错了,哪有时间顾得了下辈子的事?如果我们在忙碌之际,没有片刻时间静下来思考,那么无疑将是一生中的一大憾事,甚为悲哀。可是现实的情形却是,绝大多数人仍是十分在意于“现前利益”。我前段时间用小楷抄录了一段佛典,原文是:

  譬如金火同炉,火虽欺金,金必成器。其中十种大碍之行,今当说: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障,立行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求望报,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则于道行尚可直进。何况得于自然无碍之境,道岂不可进哉?

  上面这段话出自明代妙叶大师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其中所列的“十大碍行”,堪称我们是我们为人处世、修身奉佛的座右铭。

  对于上述的“十大碍行”,我想现实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太赞同。比如说“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这两句话就有违常理。很多人都跑到菩萨面前百拜千叩:“求菩萨保佑我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所求遂意……”现在反倒来一句“念身不求无病”,等于说我们不希望不生病,不希望一生平安,这不是在胡说八道么?如果我们所有的修行人都这么认为,那问题就有些严重了。当我们看到了上述十大碍行的解释,便会深刻地体察出古贤的一片良苦用心: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交情不求益我——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明妙叶大师《宝王三昧论》

  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十大碍行总结成四句话:

  无病无灾未是福,无魔无障岂坦途?

  六道皆苦为真谛,出离三界乃无殊。

  (界定,09.11.1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