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P 第58经(阴根经):叙述五受阴乃以欲为根,而生欲集、欲生、欲触。


   日期:2020/4/7 1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五十八经(阴根经):

  五十八经叙述五受阴乃以欲为根,而生欲集、欲生、欲触。

  这部经有些故事情节。有一段时间,佛陀住止于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大约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佛陀静坐完毕,从静室中来到讲堂之上,为众比丘讲开示。这次所讲的开示,同样是有关五受阴的一些内容。他说:

  “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其实佛陀在这里讲得很明白,所谓五受阴,就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但是在此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来,只见他“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然后合掌白佛言:

  “世尊!此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这位比丘问得似乎有些多余,因为世尊在上面已经把五受阴的内容都交待过了,他又重问一遍,好像显得有些多余。当然,也有可能这位比丘并没有把佛陀的表述完全听明白,因此很想听闻一下佛陀对五受阴展开详细的阐述。

  佛陀见这位比丘行如此大礼,便告之曰:“还座而问,当为汝说。”

  于是,这位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座”,然后请教道:

  “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触?”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晓这位比丘对于五受阴的具体内容是基本了解的,但对于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触”似乎不得要领。佛陀对此问题的回答是:

  “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核心:欲

  这位比丘听了,似乎若有所得,于是便“欢喜随喜”。他对佛陀说:“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阴即是等同于“受”呢,还是五阴差别于“受”呢?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将五阴称为“五受阴”,那么五阴与五受阴,究竟是相同的概念,还是并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佛陀对此的回答是:

  “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核心:欲贪

  佛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一语中的。佛陀的意思是说,既不能说五阴就是五受阴,也不能说五阴就有别异于五受阴——这句话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它的重点在后面一句,即“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我在前面文章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五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色受想行识”,这是常识性的东西,大家耳熟能详。五阴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丑美的分别,我们可以说它既非善的,也非恶的,它是非善非恶。但是它们又是既善且恶的,原因是它们的确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佛陀在这里告诉我们,对于五阴与五受阴的关系的理解,可以着眼于“欲”或“欲贪”上面去理解。如果我们对于五阴产生了欲,产生了贪,那么此时五阴就变成了五受阴;如果我们对于五阴能够做到无欲无贪,那么五阴永远就是五阴,它永远也不会演变为五阴受。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金钱。其实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这话有问题,因为金钱的确可以解决很多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它完全可以造福于人类,使我们可以读得起书、医得起病、能够吃饱饭,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燃眉之急。从这个意义上讲,金钱是好东西;但是事实上很多罪恶与金钱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贪污腐化、道德沦丧、人性堕落、仇杀战乱,都与金钱(或利益)或多或少地扯上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金钱又是个坏东西。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佛陀的观点是,关键是我们对待五阴是采取什么样的心态,是有欲有贪,还是能够做到无欲无贪?如果有欲有贪,那么五阴就变成五受阴;相反,如果无欲无贪,五阴就仅五阴而已。

  这位比丘似乎又是若有所悟,自然欢喜随喜。他接下来的问题是:

  1、“有二阴相关耶?”——在五阴里,是否有不同的欲贪呢?

  佛答:“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个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意思是说,每个人所生起的欲贪是有差别的。

  2、“云何名阴?”

  佛答:“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若现在,若内若外……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此处是关于“阴”的概念阐述,即一切有形与无形总汇的有为法,名之为阴。

  3、“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名受、想、行、识阴?”

  佛答:“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略而说之:色以“四大”为因缘,受、想、行以“触”为因缘,识以“名”、“色”为因缘。

  4、“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离?云何受、想、行、识味?云何识患?云何识离?”

  佛答:“缘色生喜乐,是名色味;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面文章中已有阐述,此略。

  5、“云何生我慢?”

  佛答:“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然会生起骄慢之心。

  6、“云何得无我慢?”

  佛答:“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

  7、“何所知、何所见,尽得漏尽?”

  佛答:“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树立“无我”、“无常”之观。

  (2009年12月26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