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K 第73经(重担经)


   日期:2020/4/7 2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七十三经(重担经):

  本经名曰“重担经”。所谓重担,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得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自己减负,或干脆将重担放下,轻装前行。因此佛陀对我们说:“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即是此意。

  对于我们修行的道路上而言,这副“重担”又是什么呢?谓五受阴也。

  何谓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意思是说,我们的肩上本来并没有什么重担,可是我们自己非要弄来一副重担,压在我们的肩上,这是咎由自取。有时候,我们对于这副重担,不但不知厌倦,反而乐此不疲呢!

  何谓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苦尽、离欲、灭没。”若我们放下了对于诸欲念的贪爱,便是舍担。

  最后,佛陀以偈进行总结: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第七十四经(往诣经):

  本经叙述愚痴无闻的凡夫,不能如实而知五阴,因此而被五阴系着;而多闻的圣弟子则与此相反。

  1、愚痴凡夫的表现:“不如实知故,于色所乐、赞叹、系著住,色缚所缚,内缚所缚,不知根本,不知边际,不知出离”。结果呢?自然是“随魔自在,入魔网中,随魔所化,魔缚所缚,为魔所牵”。

  2、多闻的圣弟子的表现与愚痴凡夫的表现正好相反,他们表现为:“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集”,他们对于五阴,不贪不喜不赞叹,也不会系著,他们能做到“知根本、知津济,知出离”。因此,他们能够做到“不随缚生,不随缚死,不随缚从此世至他世,不随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随魔所作,非魔所缚,解脱魔缚,离魔所牵”。

  在这里,佛陀谈到了“魔”。究竟什么叫“魔”呢?关于这个问题,似乎比较抽象,而且仔细分析起来,似乎有些难度。如果联系上下经文的意思上看,此处的魔,应该指的是以五受阴为魔,即五阴魔。魔者,迷惑也,其能断慧命,能碍圣道,故名为魔。当然,我们时常会提起魔王波旬曾经三番五次地扰乱佛陀的修行,从而说明魔王的难以克服性(或降伏)。但是魔王波旬似乎又是一个具有实体的坏蛋,他有魔子魔孙,据说还有四位外貌美丽、很会迷惑行者的女儿。但是这里的五阴魔,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它们呢?如果说五阴魔是某种实体性的存在,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说魔王自性为空,那么佛陀成就佛道,理应远离诸魔。可是诸经记载说,佛陀不仅在成道前时常受到魔王的骚扰(成道之时更是自不待言),即便是佛陀在成道之后,仍旧受到魔王的多次纠缠。比如说魔王曾劝说世尊不要向世人传授佛法,还再三催促佛陀及时涅槃,等等。因此,若要给“魔”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似乎有些困难。当然,佛教是圆融的宗教,我们可以从修持的不同层面上,来认识“魔”的种类和不同表现。比如说,魔有十魔和四魔等不同说法。

  第七十五经(观经):

  本经叙述如来与阿罗汉之间的差异,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从上面一段经文上看,如来与阿罗汉之间在个人修持境界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于是佛陀便提问大家道:“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别?”

  比丘闻后答道:“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这位比丘似乎也搞不清如来与阿罗汉之间有哪些差别。

  佛陀听后,答道: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即三十七道品)。比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未得而行,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者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罗汉差别。”

  从上面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单从个人修持境界上讲,如来与阿罗汉之间,无有差别。我说这种话,估计会遭到绝大多数的人反对,但是,我在这里是根据特殊的语境来依经解经,并非胡说八道。

  第二,从各自觉悟的方式与途径上讲,如来与阿罗汉是有重大区别的。首先,佛陀并没有直接的导师指导他觉悟成佛,而是依靠他自己的慧根与善根,通过不断的努力,而成就无上佛道的,它是一种“自觉法”。相比之下,阿罗汉并不是“自觉”,而是倚靠闻佛说法,即经过佛陀的开导之后而觉悟正道的,因此阿罗汉又被称为“声闻”。

  第三,佛陀教导弟子的法门,重点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说,若佛弟子听闻、勤修三十七道品后,便具备获得解脱的可能。而三十七道品是佛陀自己修行实践的智慧结晶,属于佛陀的首创。如果佛弟子(包括阿罗汉)通过宣说三十七道品后,同样也可以令其他听闻者获得觉悟。

  第四,在说法方面,佛陀善于说法,是一切阿罗汉的精神导师。只要是闻佛说法,一般人皆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觉悟,有的还当下成就罗汉果位。因此,佛陀“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善于宣说正法。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正顺”与“欣乐善法”,便可以获得法益。而阿罗汉在说法方面,则远逊于佛陀。

  当然,从上面一段经文中,我们还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南传的部分论疏中,有的还直接将佛陀称作为“大阿罗汉”。对于这个称呼,我们要分析对待,看看疏家是从什么角度、什么立场来阐述佛陀的。不要一听说将佛陀称作“大阿罗汉”,就立马暴跳如雷,说些过激之语。佛法圆融无碍、包容万千,我们应该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只要对方不是在谤佛、毁佛,只要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都需要保持心情的祥和与宁静,即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叫“平常心是道”。(2010年1月14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