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九)~J 第246经(七年经)


   日期:2020/4/8 2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246经(七年经):

  本经所述的是佛陀与魔王波旬的一番对白。魔王欲乱佛心,结果反被佛陀说服。

  本经有着简单的故事情节,饶有趣味,让我们跟着经中所述,予以渐次领略。

  在某一时期内,佛陀居止于王舍城外的灵鹫山。对于灵鹫山,相信佛弟子们都很熟悉,因为许多著名的大乘经典,都是在此宣演而成。为何称之为“灵鹫”?一者山形似鹫头,二者山中居有多鹫,故名。山中为何居有多鹫?鹫乃嗜食腐肉,而印度自古以来,似有抛尸焚烧的风俗,尤其是下层民众,居无定所,种姓下贱,死后往往抛尸山中郊外,故而为鹫鸟提供生计来源。

  在某一天的一大早,佛陀著衣持钵,进入到王舍城中去乞食。按照当今的说法,灵鹫山距王舍城大约为5~8公里左右,徒步往返需近四小时,因此十分辛苦。

  当佛陀走至半道,遇着了一位穿着很古怪的车夫(“御车象类”,以赶车为业)。只见这位老人家是“著弊衣,蓬头乱发,手脚剥裂,手持牛杖”。这位车夫见到佛陀后,就劈头问道:“瞿昙!见我牛不?”

  看样子,这位车夫把自己驾车之牛弄丢了,因此他才四处找寻,期待佛陀能够沿途看见。

  然而佛陀却具备五眼六通,他见到此老汉,便厉声喝道:“恶魔!何处有牛?何用牛为?”意思是说,瞧这荒郊野外,哪里有什么牛的踪影?再说你身为恶魔,要牛又派什么用场?——你这个恶魔,不要再装模作样了!

  魔王波旬见到自己的真实身份被佛陀识破,因此也就不再隐饰了。他对佛陀说:“瞿昙!眼触入处,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触处,是我所乘。”

  从魔王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魔王其实很不简单。在很多时候,出家师付们很是自大,以为自己剃了头,穿了坏色衣,受了比丘戒,就开始与众不同,甚至高人一等了。而我们在谈论起魔王的时候,总是会认为降魔之事并非难事,几近探囊取物般容易。如果我们真的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对原始佛法稍有涉猎者均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释迦佛一生住世八十载,自从他决意出家并开始步上漫漫修行之路后,魔王如同影子一般,始终伴随于佛陀左右。若一有机会,便开始侵扰佛心。佛陀乃为大彻大悟之人,他贵为三界导师,世之大雄,虽能降魔,却无法“灭魔”。即便是佛陀的晚年,仍然时常受到魔王的扰乱。佛陀尚且如此,反观我们这些尚处有学阶段的凡夫俗子,对于魔王来说,又何足挂齿?因此,时刻保持一颗谦卑之心、是每一位佛弟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们有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魔王波旬懂不懂佛法?根据我个人的理解,魔王不仅懂佛法,而且精通佛法。魔王对于佛法的了解与领会,远在一般出家比丘之上。魔王不仅精通佛法,他还会为弟子们宣讲佛法,有时还真有几分道理,甚至让我们对魔王树立起信仰。我们知道,魔王虽懂佛法,但他压根儿就不信佛法,更不会按照佛法教导的那样去如实而修而行;魔王虽宣讲佛法,但是看似佛法,实则为魔法——魔王正是通过自己的那套似是而非的“佛法”,不知道迷惑了多少善男信女,让他们最终归属于魔子魔孙之列。当今世界有没有魔王?当然有魔王,那些歪理邪说便是魔说;有时,魔王的子孙还会混迹于出家比丘队伍中。他们装得比谁都像,可是暗地里什么坏事都干,阴谋诡计,两面三刀,装神弄鬼,表里不一。可是您还别说,当今世界就是这号人最吃香。为啥?说不清楚。

  这位魔王所回答的,便是运用了佛法中的六入处的说法。但是,魔王与佛陀的主张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所谓“眼触入处,是我所乘”,即六入处乃为真实存在,它们像牛一样,成为车夫所驾御享用的对象。

  接着魔王又问道:“瞿昙!欲何所之?”——你要到哪去去呢?

  佛陀回答道:“汝有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彼无眼触入处,无耳、鼻、舌、身、意入处,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佛陀在这里所讲的,就是破除六入处的说法,即眼色、耳声、鼻香等六根六境实际是虚幻不实的。表相的东西一旦消失(即万事万物的坏空),魔王便无可缘取,也就“无牛可御”。魔王无可驾御之牛,佛陀却可以自如驾御。这个牛便从恒常有形之牛,转化为无常无形之牛。在这里,佛陀所述的涉及到精神境界方面的领域。

  魔王回答说:“若常有我者,彼悉是我所;一切悉属我,瞿昙何所之?”——一切恒常而有我的东西,都是属于魔王所有。此时瞿昙你将何去何从?

  佛陀以偈答:“若言有我者,彼说我则非;是故知波旬,即自堕负处。”——这里涉及到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即“有我”与“无我”。根据我的理解,假设“有我”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口中所说的“有我”二字,其本体则是无“有我”,因为真实的“有我”,并是嘴上称说的那个“有我”,那“彼说我则非”。也就是说,无论是“有我”还是“无我”,都是不可称说,不可付诸于名相的。此二句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比如说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万物,那么上帝是被何人创造的呢?是别人创造了上帝,还是上帝创造了上帝?这句话也同样很“思辨”。我们不要以为“上帝创造万物”是荒诞不经之语,实际上这句话同样具有深刻的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帝”与“有我”、“无我”一样,既不可言话,不可表述,而且是不可思不可议的。比说怎么才能称作“有我”,怎样才能称作“无我”?这个“我”的有与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加以区别?是表相吗?是语言吗?是思想观念吗?可以说,只要我们落入任何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说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试图说明它们,都是错误的,都会落入俗知邪见。亦即说,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领会“若言有我者,彼说我则非”二句偈语。

  魔王波旬看来无话可说,只好转移话题:“若说言知道,安隐向涅槃。汝自独游往,何烦教他为?”——这个观点是魔王一直主张的,是他一直以来迷惑不解的,也是引起魔王极度恐慌恼怒的话题。魔王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佛陀您境界很高,思想很伟大;但是您自己证得涅槃获得安隐不就可以了嘛,何必费尽心机度化大众都去证涅槃呢?

  佛陀回答说:“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余。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佛陀回答得也很直截:他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度化众生呢?原因就是要让大家都不要去做魔子魔孙,远离恶魔。既然发心远离恶魔,就必须要获取正确的方法与途径。佛陀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这些身处险境的苦恼众生们引导离魔路径。因此,佛陀不分种姓、不分男女、不问贫贱,苦口婆心地且毫无保留地为他们宣说佛法,以期他们离苦得乐,抵达彼岸,从此彻底摆脱魔王的系缚与纠缠。

  经中记述魔王闻佛陀如此说,“内心怀愁毒”,最好只好“即彼没不现”。魔王是不是真的从此消失不见了?远不是那回事儿。如前所述,当时机成熟之时,他自然又会不速而至。因为在魔王看来,魔子魔孙越多,他的队伍就越来越庞大,而魔王也越有成就感。

  有时我在想:在一个物欲极度膨胀、寡廉鲜耻的界域里,不正是一个群魔乱舞的现实再现么?其实,魔王时刻伴随着我们左右。

  有时,我们贵为“佛子”;而有时,我们却沦为“魔孙”。(4月7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