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五)~J 第398经(因陀罗柱经)


   日期:2020/4/10 10: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398经(因陀罗柱经):

  本经重点用譬喻阐述了知四谛的重要性:如不如实知四谛,则如小绵球那般弱不禁风;若如实知解四谛,则如铜柱般坚固。

  1、不如实知四谛:“如小绵丸、小劫贝华(木绵)丸,置四衢道头,四方风吹,则随风去向于一方。”

  2、如实知四谛:“譬如因陀罗柱,铜铁作之,于深入地中,四方猛风不能令动。”——“因陀罗”是天帝释的另译,因陀罗柱原指天上宫殿的柱子,一般指城门的顶梁柱,或指房屋的中柱。

  在经中,佛陀用正反两方面的譬喻,也形容知了四圣谛的弊利关系。所谓不知四谛,则会陷入“常观他面,常随他说”,并“闻彼所说,趣说而受”,没有自己独到的正见,原因是“此人不宿修习智慧故”。相反,如果了知四谛,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做到“不视他面,不随他语”,因为这些沙门“智慧坚固,本随习故,不随他语”。因此,比丘对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第399经(论处经):

  本经叙述如知四谛,则不会屈服于他论之下,且能做到“八风吹不动”,稳如磐石,岿然不动,“譬如石柱,长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风吹,不能令动”。一旦了知四谛,由“至诸论处,无能屈”,因为对于了知四谛的人而言,他们达到了“心解脱、慧解脱”的境界,不仅自己不会被辩论驳倒,“辩才无碍”,相反还会使对方“反生忧苦”。

  第400经(烧衣经):

  叙述若不知四谛,则会沦受无尽恶趣之苦,不惟燃烧头衣可譬。因此,我们必须忍苦而学四谛。

  佛陀说:“譬如有人火烧头衣,当起增上欲,急救令灭。”我们在佛教经典中时常会见到“如救头燃”这类词句,根据我个人理解,这可能与古印度用布裹头的习俗有关。一旦裹头布被烧着了,自然就会威胁头部脑袋的安全,因此要赶紧将裹头布摘除熄火,否则便会有性命之虞。

  脑袋上一旦着火了,抓紧时间保护脑袋安全,当然是第一要务。可是佛陀说,头被烧着了,当然是大事;但是脑袋与四谛法门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为什么?因为脑袋被烧了,大不了被烧得面目全非,最坏的可能便是丢掉性命,过了二十年,还是好汉一个;可是若不了知四圣谛呢?那问题可大了,不但今生受苦,以后的世世代代,全部受苦,弄得不好,还会沦入三涂(地狱、饿鬼、畜生),“长夜炽然”——等于说脑袋生生世世都被裂火烧烤着。二者相较,哪个更要紧?明白人一眼便知,何必多言呢?由此可见,了知四圣谛相较于“如救头燃”,其紧迫何止千百倍?(8月19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