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B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


   日期:2020/4/11 16: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605经,佛陀对比丘说:“有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在606经中,佛陀说“于此四念处修习满足,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应当学!”强调了比丘修习四念处的重要性,即“应当学”。而在607经中,佛陀将四念处纳入到“一乘道”的范畴之内,说“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说明四念处可以解决生老病死的诸多问题,而重点在于消灭恼苦,使我们获得身心的清净圆满。第608经佛陀将修习四念处比喻为一种“甘露法”,即“若比丘离四念处者,则离如实圣法,离如实圣法者,则离圣道;离圣道者,则离甘露法”;相反,对于四念处如果不离不弃,则是从上圣法之道,走上甘露法之道,从而获得最高的精神解脱。

  在609经中叙述了如住于四念处之集灭观的话,就能住于无所依。“我今当说四念处集、四念处没。”这里的“集”,就是对身受心法的细微观察,即它们产生乃至形成的起因和源头究竟在什么地方。从色身以及心念方面上说,我们对于饮食的嗜好与贪婪,对于美色享受的偏爱与执著,对于意识之流的回味隽永,如此等等。“食集则身集,食灭则身没”;“触集则受集,触灭则受没”;“名色集则心集,名色灭则心没”;“忆念集则法集,忆念灭则法没”。这些都是对于如何修习四念处的法门要素。

  而在610经中,将如何修习四念处进一步细化,“云何修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忧悲;外身、内外身观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调伏世间忧悲。”这里谈到所谓的“外身”、“内身”,就是以自身为标准,将自身区划为内与外(诸如此类的,尚有“内法”、“外法”)。无论是内身外身,还是内法外法,都是人为划分的一种标准而已,属于权宜之法。但是反过来说,正是由于这种划法,却有助于我们对于起心动念的细微分别,从而有助于我们留住善念而弃绝恶念,留存善法而蠲除不善之法。因此在611经中,佛陀说“有善法聚、不善法聚”,修习四念处为善法,远离四念处为不善法。细分一下,不善聚法乃为五盖,即“贪、嗔、睡眠、掉悔、疑”。如上所述,修习四念处的功效远不止这些,佛陀在612经作譬说:“如人执持四种强弓,大力方便射多罗树影,疾过无阂”,形容强弓速度之快。而佛陀的四种声闻弟子如若“增上方便,利根智慧”,听闻了如来所说之法,也会“智慧明利”,“尽底受持,无诸障阂”。那么如来为四种声闻在如来座下听闻了何种法?乃是四念处也。(元月10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