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A 1023经:本经重点述说临终得脱之六相(六种征兆)。


   日期:2020/4/15 1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漫说《杂阿含》(三十七)   

  (卷三十七)   

  1023经:本经重点述说临终得脱之六相(六种征兆)。

  我们大家对《阿弥陀经》都很熟悉。阿弥陀经主要讲什么?其主旨无非就一个,即是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可谓无边殊胜,希望大家都一起到那里去生活。生到那里有哪些好处?这些在经典里都交待得很清楚,如无量寿、无边快乐、闻佛说法、无三恶道、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永不堕落等等。那么如何往生呢?就是一心念佛法门。在本经中,重点谈到了临终之际的状态如何,对于是否往生极乐世界,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弥陀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里讲到“临命终时”的极端重要性,即要保持“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两个关键性要素。从普通人而言,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竟能够做到“一心不乱”,这个功夫绝非一日而蹴,它需要日积月累的的真功夫!净土五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以及天亲尊者的《往生论》)中也不止一次地谈到临终的种种瑞相,一般而言,都是终前自知时日、终时面色安详、终后室有余香,有的死后肉身数日不腐,且毫无异味。

  那么在原始经典中,一个人若要得到解脱,在临终之时有没有一些征兆呢?佛陀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在1023经中,佛陀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即临终解脱具备六相。

  本经中有位尊者名叵求那,身体状况很不乐观。阿难于是向佛报告:“世尊!尊者叵求那住东园鹿母讲堂,疾病困笃,如是病比丘多有死者。善哉!世尊!愿至东园鹿母讲堂尊者叵求那所,以哀愍故!”佛陀很慈悲,就“默然而许”,于晡时至尊者叵求那房,为尊者说种种法,“示教照喜”,然后就回去了。尊者叵求那在世尊去后不久“寻即命终”。佛陀的这种探视、说法行为,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临终关怀”。这种临终关怀有没有效果呢?当然有效果,“(叵求那)当命终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这就是死时的一种瑞相。

  但是叵求那尊者有没有获得究竟的解脱呢?对于这个问题,阿难很想知道答案。于是阿难尊者在料理完叵求那尊者的后事后,便当面向佛请教:“世尊!尊者叵求那,世尊来后,寻便命终。临命终时,诸根喜悦,肤色清净,鲜白光泽。不审世尊,彼当生何趣?云何受生?后世云何?”佛陀此时便作详细回答:

  1、“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未断五下分结,若觉病起,其身苦患,心不调适,生分微弱,得闻大师教授、教诫种种说法,彼闻法已,断五下分结,阿难!是则大师教授说法福利。”

  2、“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未断五下分结,然后病起,身遭苦患,生分转微,不蒙大师教授、教诫说法,然遇诸余多闻大德修梵行者教授、教诫说法,得闻法已,断分下分结,阿难!是名教授、教诫听法福利。”

  3、“若比丘先未病时,不断五下分结,乃至生分微弱,不闻大师教授、教诫说法,复不闻余多闻大德诸梵行者教授、教诫说法。然彼先所受法,独静思惟,称量观察,得断五下分结,阿难!是名思惟观察先所闻法所得福利。”

  4、“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断五下分结,不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心善解脱,然后得病,身遭苦患,生分微弱,得闻大师教授、教诫说法,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阿难!是名大师说法福利。”

  5、“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断五下分结,不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觉身病起,极遭苦患,不得大师教授教诫就法,然得诸余多闻大德诸梵行者教授、教诫说法,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阿难!是名教授教诫闻法福利。”

  6、“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断五下分结,不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其身病起,极生苦患,不得大师教授、教诫说法,不得诸余多闻大德教授教诫说法。然先所闻法,独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阿难!是名思惟先所闻法所得福利。”

  对于上述六种解脱之相,佛陀反复地谈到了“五下分结”。什么叫五下分结?在《中阿含经》第五十六卷205经(《五下分结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尊者鬘童子答曰:‘世尊曾说初下分结,是我受持:欲、恚、身见、戒取、疑’。”从这里可以看出,五下下分结是指欲贪、瞋恚、身见(我见)、戒禁取(誓守禁戒与禁忌)、疑(对正法的疑惑)五种。在这部《五下分结经》中,佛陀详细地论述了如何断除五下分结。所谓“下分”,就是下界,一般是指欲界,主要是针对色界、无色界二界而言,色界可称为中分界,无色界可称为上分界,三者合称为三界。“结”是结缚,也就是烦恼。所谓“五下分结”,也就是欲界所具有的五种烦恼。

  那么断五下分结后所证果位是什么?就是三果阿那含。因为阿那含就是将欲界的五种烦恼都断除干净了,因此他们下辈子不可能再到欲界来轮回。生到哪里了呢?生到了色界以上,而且只仅仅再回到色界轮回一次。然后在色界里继续修持,就可以完全获得解脱,再也不会轮回于三界了。若搞清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都比较好理解。

  佛陀最后给出结论:“何缘叵求那比丘不得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叵求那比丘先未病时,未断五下分结,彼亲从大师闻教授教诫说法,断五下分结,世尊为彼叵求那受阿那含记。”意思是说,叵求那尊者从他的平时修持状况来说,临终之际已经完全达到并且已经超过了“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的标准,故而他安详示寂,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临终状态与下辈子趣处,必然有某种内在联系。另外,关于临终的六种解脱之瑞相,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作出分析。(8.1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