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C 1083经:本经以大象小象之别,来比喻新耆比丘的之间的差别。


   日期:2020/4/16 1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083经:本经以大象小象之别,来比喻新耆比丘的之间的差别。

  我们常说佛陀说法,乃是对机说法,也就是每一次说法时,一般皆有因缘,所以有句老话叫“法不孤起,仗缘而生”。释迦佛一生说法无数,后世将世尊的教法共分为十二类,即“十二分教”(也有九分教之说),分别为契经、祇夜、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以及论议。一般来说,因缘在诸经典中占有相当比例。

  本经中的说法因缘是:“有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闲法、律,当乞食时,不知先后次第。”这有二重因,一是出家时间短,二是对法与律都不太熟悉,不知怎么做才是合乎规矩;并有一重果,即“乞食时不知先后次第”。乞食是需要讲次第的,不能挑三拣四,不能随意超越前面乞食的比丘。一些比丘见到年少比丘不懂规矩,便对他说:“汝是年少,出家未久,未知法、律,莫越(超越)!莫重(重复乞食富裕人家)!前后失次而行乞食,长夜当得不饶益苦。”不难想像,穷苦人家伙食肯定比较差,所以布施给比丘的饭食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相反,若富裕人家则不然,自然是可以乞到丰盛可口的饭菜。对于年少比丘而言,由于对法与律不太懂,“不知先后次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知就改就行。可是这位年少比丘很不服气,他说:“诸上座亦复越次,不随前后,非独我也。”那些老资格们都会这么干,我凭什么就不可以?诸比丘将这一情况向佛陀汇报,“唯愿世尊为除非法,哀愍故!”大众比丘的意思是,必须遏制这种不良行为的再度蔓延,否则会搞乱僧团秩序,不可等闲视之。

  佛陀因为这种因缘,才开示如下之法。

  佛陀用譬喻的方式,谈到大象与小象在食物上的差别。

  “空泽中有大湖水,有大龙象而居其中,拔诸藕根,洗去泥土,然后食之。食已,身体肥悦,多力多乐,以是因缘,常喜乐住。有异种族象,形体羸小,效彼龙象,拔其藕根,洗不能净,合泥土食。食之不消,体不肥悦,转转羸弱,缘斯致死,或同死苦。”

  同样是食藕,表面上看也没什么大不了,可里面却大有文章可做。大象与小象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一个是在食藕前“洗去泥土”,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吃下去,肯定身体健康。可是另一个呢?“洗不能净,合泥土食”。洗是洗了,可是洗不干净,或者投机取巧,根本就没打算洗干净;或者本事不到家,没办法洗干净。泥土是不消化的,吃到肚子里能有个好么?所以小象吃下去后导至消化不良,最后把自己弄得很痛苦,甚至是生不如死。

  佛陀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譬喻?因为年老比丘与年少比丘是有差别的。

  1、年老宿比丘:“宿德比丘学道日久,不乐嬉戏,久修梵行,大师所叹,诸余明智修梵行者亦复加叹。是等比丘依止城邑聚落,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善护身、口,善摄诸根,专心系念,能令彼人不信者信,信者不异。若得财利、衣被、饮食、床卧、汤药,不染、不著、不贪、不嗜、不迷、不逐,见其过患,见其出离,然复食之。食已,身心悦泽,得色得力,以是因缘,常得安乐。”

  2、年少比丘:“年少比丘出家未久,未闲法、律,依诸长老,依止聚落,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不专系念,不能令彼不信者信、信者不变。若见财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染著贪逐,不见过患,不见出离,以嗜欲心食,不能令身悦泽,安隐快乐。缘斯食故,转向于死,或同死苦。所言死者,谓舍戒还俗,失正法、正律。同死苦者,谓犯正法、律,不识罪相,不知除罪。”

  二者的差别主要有:年老比丘出家时间久,把自己身上的各种毛病都克服得差不多了。老比丘们在外出乞食之时,都能做到“善摄诸根,专心系念”。他们无论行走或站立,都会使人们自觉地生起恭敬心;他们不贪名利供养,以食为药,所以这样的老比丘,乞食时貌似“越次”,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贫富分别心,只是率意而为。而年少比丘呢?六根不摄,举止轻佻,身心散漫放逸,因此也会引得诸白衣檀信的蔑视与轻慢。这样的年少比丘,次第乞食尚不得法,更何况不讲次第地嫌贫爱富呢?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叫“东施效颦”。皱眉头本来并不好看,可是对于西施来说,偶尔“颦”一下便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故而“西施之颦”也算是古越国的一张“名片”,算是金字招牌。金字招牌当然是稀缺资源,如果有人想通过“效颦”方式来博得美誉,结果就很糟糕:不但令人不忍卒睹,污染市容,还会将自己名声弄得很差,甚至颜面扫地。还是悬在寺院斋堂里的那副对联讲得好:

  五观常存,金石易化;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10.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