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E 五、水喻经


   日期:2020/4/21 14: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水喻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主讲人员:舍利弗

  参加人员:众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舍利子告诉诸比丘,有关于五除恼法。所谓对于他人的身口意之净与不净.慧者见之,皆莫生烦恼。就以粪扫衣、草覆之深水池、牛迹水、旷野病人,及好池水等五个方面,来作譬喻。   

  这部《水喻经》,可以说舍利弗代佛说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然,佛陀并没有直接委托,而是舍利弗在没有受到委托的前提下,自主地为大众所说。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佛陀在实际上在较早以前,就曾嘱咐过舍利弗:如果世尊不在精舍的时候,或者正在静室中禅定时,你舍利弗就可以不用任何指示,直接代佛说法。作为佛陀的上座弟子,代佛说法,似乎在原始佛教时代,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舍利弗把佛法的义理阐释得深入浅出,善巧方便,而且凡是听闻他讲法的比丘们,绝大多数都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因此我们在上面的《师子吼经》中,阿难曾经赞叹说舍利弗所说的法是“息中之息,妙中之妙”。连佛陀的近侍弟子阿难都如此崇敬舍利弗,足见舍利弗的智慧深,简直是难思难议!

  那么今天舍利弗给大家讲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五除恼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1、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净行——身不净,口净;

  2、或有一人口不净行,身净行——口不净,身净;

  3、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不净行,心少有净——身、口不净,心稍微有点清净;

  4、或有一人身不净行,口、意不净行——身、口、意三者均不净;

  5、或有一人身净行,口、意净行——身、口、意均清净。

  针对于上述五种,则“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如果有智慧的人看到这种情形时,倘若生起恚恼的话,应当把它们除去!

  那么,对于上述的五恼法,应该如何去除呢?

  第一,身不净而口净。舍利弗在此处作了一个比方。他说,就好像那些行头陀苦行的比丘们,他们见到粪扫衣——就是用废弃于粪堆之中的布片,然后把它们收集起来缝制成起来,作为自己的衣服。此类比丘把粪扫衣穿在身上,身体肯定是不干净的。但是他们却从不说脏话和粗语。当我们见到这类比丘时,不要只想着他身体的不干净,而是要想到他口中经常说出的清净语。说白了,就是只看到人家的优点,对于缺点却视而不见——这是一种除弃恚恼的法门,可以降伏我们的嗔恚之心。

  第二,口不净而身净。舍利弗同样作了一个比喻:有林外有远之处有一个很深的水池,池面被藁草所盖覆。此时天气炎热,有的人就跳到池中去洗澡降暑。但是池水只能用作洗浴,却不能用来止渴,因此这个人口中仍是饥渴难耐。就是说,池水把这个人的身体洗干净了,口中却得不到清净。舍利弗说,我们要想到池水的清凉,而要忘却饥渴的难耐。

  第三,身口不净而意些须净。舍利弗比方道:犹如在四衢道中(那各路的叉路口),有牛迹水——就是牛趾踏过而成凹处,然后所积的雨水。有远行人途经此处,酷暑难耐,见到牛积水,便用双手去捧点水喝,结果把水搅得很浑浊。这个人索性就跪在地上,用嘴直接去喝水。此时,这个人身体被弄脏了,嘴巴也弄脏了,但是意念却还有一点清净。我们应该去思想这个人的心意尚有些须的清净,而不要理会他身口的不清净。

  第四,身口意皆不清净。舍利弗举例说,有一个人长途跋涉,结果在半道中罹患疾病。糟糕的是,他是孤身在外,举目无亲;而更糟糕的是,他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处,眼看着将是生命垂危。如果此时正好打对面来了一个好心人,他见到商人病成这样,就二话没说,背起他跑到附近的村落里,施医送药,最终使这个羁旅人转危为安。舍利弗说,这个远行人身口意均已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如果我们出家修行人,能够像那个好心人一样,把病人带去看病疗养,必定能使这个病人最终康复如初。因此,当我们见到身口意三者均不清净的人时,切莫生起嗔恚之心,而要去帮助他、开导他、疗治他,最终使他能够得生善处。

  第五,身、口、意皆清净。舍利弗接着比方道:就好像林外不远之处,有甘冽上好的池水,“既清且美,其渊平满,翠草被岸,华树四周”。此时若有远行人至此,就脱去衣服,跳入池中,既可以喝池水解渴,也可以把身体洗干净,还可以在池中畅快沐浴,可谓身、口、意三者清净俱足。如果我们见到身口意三者都清净的人,应该心生欢喜,而不应该生起嫉忌与嗔恨之心。

  我们再回过头来粗略分析一下舍利弗说此经的用意。舍利弗以水来比喻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教导我们如何降伏我们的恚恼之法,这是从自利的角度而言。若从度脱众生的角度来说,这部经实际上给我们开演了如何利益众生的一个度生法门。我们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闻法对象。舍利弗在这里教导我们,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这样对机起来,可能就会容易得多。而从修身方面讲,我们处世为人时,要与人为善,多方想想别人的成绩,不要抓住人家的一些小毛病不放手,“得理不饶人”,而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此一来,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平和的心、清净的人与人相处,与世相处,自然会其乐融融,一生逍遥自在。

  ——————————————————————

  充满美好回忆的200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连夜将《漫说中阿含》第五卷的初稿全部完成——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交待。在2008年里,我似乎没有完全白活白过——我私下里这么认为。首先,我完成了《走近佛陀》的初稿(约12万字);其次,完成了《漫说长阿含》(约30余万字)的初稿工作;第三,我也完成了《漫说中阿含》前五卷的初稿任务。我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总结了两句话,叫“精进心易得,长远心难发”。事实的确如此。当我初次拿起笔来,写作《阿含经》系列随笔时,进度很快,几乎一天间就可以写就五、六千字。可是越到后来,我越是难以下笔——我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实在是过于天真。一部厚厚的四阿含,那可是几百万字的啊,就算将它们悉数翻阅一遍,也需几个月的功夫,更何况我要将它们细细品味,再作一些独立的思考,最后还要写成系列随笔呢?看来,我真的要发长远心了——但我坚信,有佛菩萨以及各路护法神的暗中护佑,我相信自己会如期完成我之所愿。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把《漫说阿含》系列随笔坚持写下去!

  阿弥陀佛!!             

  最后,祝广大的佛友在新的一年里,法体安康,六时恒祥,诸事遂意,道业昌隆! 

  界 定  2008年初夜,遥祝于浙江普陀山佛教协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