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C 三、闻德经


   日期:2020/4/23 16: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闻德经

  说法地点: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生闻梵志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生闻梵志讲说有关“博闻诵习”的差别及其功德。   

  这里的“闻”,是指博闻,通俗地讲,就是见多识广,懂得知识多,但是它指的是对佛法的见识,是对善知识的亲近,是对佛典的广泛而深入地诵读与研习。而这里的“德”,是“功德”之义。若将“闻德”二字联系在一起,即“博闻的功德”之义。

  这部经典是佛陀与梵志生闻之间的问答语录。梵志生闻所问的问题,可谓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很有逻辑性。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谈话内容:

  问题1“沙门瞿昙弟子或有在家,或有出家学道,以何义故博闻诵习耶?”意思是说,佛陀的四众弟子,博闻诵习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要博闻诵习?

  回答1“所以博闻诵习,欲自调御,欲自息止,自求灭讫。”意思是说,通过自我禅定修炼,最后达到除灭生死。

  问题2博闻诵习是否有差别?

  回答2博闻诵习肯定是有差别的。

  问题3既然博闻诵习存在着差别,那么这种差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3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十四个方面:

  1、多闻圣弟子白天会尽心尽力地努力工作,目的是为了求取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利益。如果没有达到求取利益的目的,他们不会因此而忧愁烦恼甚或啼哭——此处是指佛弟子在工作或事业(工、农、士、商等)方面如果遇到不顺利,他们也会泰然处之。

  2、多闻圣弟子有时会遇到一些生死离别或者失去关爱的情形,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忧愁烦恼与懊悔不已,更不会为爱念而发疯发狂。

  3、多闻圣弟子皆能认识到财务乃身外之物,所有财物皆悉无常,唯有思念出家学道。

  4、多闻圣弟子观察到财物为无常之后,便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而去学道。

  5、多闻圣弟子出家后,能够忍耐饥渴寒热、风吹日晒等各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哪怕是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也能够忍耐到底。

  6、多闻的圣弟子在忍耐各种艰难困苦之后,能够做到心无所著,了无痕迹。

  7、多闻的圣弟子能够忍耐各种恐怖之事或恐怖之念,当恐怖生起之后,内心能够做到“心终不著”。

  8、多闻的圣弟子若生三恶不善之念(贪、嗔、痴),便会将其灭除,并能做到“心终不著”。

  9、多闻的圣弟子能够离开欲念,远离恶不善之法,从第一禅一直修证到第四禅的境地,并自作证成就游。

  10、多闻圣弟子能够将“三结”全部灭除干净,从而证得须陀洹果位——三结是指:身见、戒禁取见、疑。

  11、多闻圣弟子能够将三结断尽,并将淫、怒、痴都已消除得十分微薄,从而证得斯陀含果位。

  12、多闻圣弟子能够将五下分结灭除殆尽,得不退法,不还此世,而证得阿那含果位。——五下分结是指:贪、瞋、身见、戒禁取见、疑。

  13、多闻圣弟子能够“有息解脱,离色得无色如其像定,身作证成就游,慧观断漏而知漏”。——其中的“息解脱”,是指“无色界定”,包含“空无边处”到“非想非非想处”。“慧观断漏”是指运用自己的智慧观察,从而断除细微之惑。

  14、多闻圣弟子具备“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此处所讲的就是证悟到阿罗汉的果位后,自然而生起的六种神通,获得了彻底究竟的最高解脱。

  上面所讲的,就是“博闻诵习”的十四种差别。有的人或许只能做到其中一种,而有的人能够做到二、三种乃至八、九种;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做到全部的十四种。如果能够把十四种差别全部做到了,那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阿罗汉!

  问题4“此博闻诵习有此差别,有此功德,颇有更有差别,更有功德,最上、最妙、最胜耶?”意思是说,在修持境界上,还有比阿罗汉更高的吗?

  回答4“此博闻诵习有此差别,有此功德,更无差别,更无功德,最上、最妙、最胜者。”就是说,阿罗汉是个人修持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没有比阿罗汉更高的修行层次了。

  在本文结束之际,我忽然打了一个妄想:佛陀既然说在阿罗汉之上,再也没有“最上、最妙、最胜”的修持境界了,那么佛的境界与阿罗汉的境界,它们之间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佛的境界比阿罗汉高超呢,还是与阿罗汉处于同一个层次呢?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还是不思考不讨论为妥罢!  (09.07.16,界定,于南海普陀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