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A 一、加楼乌陀夷经(192) |
||
日期:2020/4/24 20: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漫说《中阿含》(五十) (卷五十) 一、加楼乌陀夷经(192) 说法地点:鸯伽国的阿惒那邑的犍若精舍 参加人员:尊者乌陀夷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乌陀夷思念世尊之恩深,而赞断过午之食.佛即为之印可,并深诃不顺此戒,而谓为小事的话,就如痴蝇那样。 本经中所讲的主要议题,就是关于出家比丘持午的问题。所谓持午,也就是过午不食、不非时食,意思是说出家人过了日中之后,不得再次进食。有的人将之称作是“日中一食”,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从原始经典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陀住世的中后期,出家比丘就开始食用早粥,然后在午时再食用一次。过了午后,便不再进食,这个规矩在南传佛教中,还是得以贯彻的。当然,在汉传佛教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出家僧人坚持过午不食,深为我们赞叹。 能够适时而食,当然是值得赞叹的。然而我们在赞叹之余,偶尔便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要求出家二众要持午呢?有人说这是从健康角度出发,减轻脏腑的负担——我们没有理由否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但是,它是不准确的,那时有时连肚皮都填不饱,哪里会考虑得如此周全?《佛说处世经》列出了五种持午的好处(即五福),分别是:少YIN、少睡、得一心、无下风(俗称“放屁”)、身得安乐。此外,《大毗婆沙论》认为持午有三种好处,即少昏睡、无宿食患以及心易得定。现代医学也说明,吃夜餐其实无益于身心健康。 关于佛制此戒的缘起,我参考了《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的说法,主要有: (1)佛居王舍城外灵鹫山时,其时城中人民节会,作众伎乐,难陀跋难陀(六群比丘之一),入城观看,众人与食,食讫再看,日暮方还,诸比丘皆加嫌责,并往白佛,佛遂制此戒。六群比丘是指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之事。六比丘分别是:难陀、跋难陀、迦留陀夷、阐那、阿说迦、弗那跋。 (2)迦留陀夷日暮入城乞食,值天阴暗,雷电交作,一孕妇见比丘,疑为鬼,惊吓而流产。诸比丘闻知乃嫌责迦留陀夷,并陈述于佛前,故佛制此戒——本经中有此事记载。 (3)《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载:“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日暝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夜食?我等在家人尚不夜食,此辈失沙门法,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汝等夜食,正应为世人所嫌。从今日后,前半日听食,当取时。’” (4)关于世尊制定弟子“前半日听食”,《毗罗三昧经》称:“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如来欲断六趣因令入道中,故制令同三世佛食。” 以上四种持午缘起只是众多缘起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说法而已,每种说法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我想佛制戒律,尤其是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戒文条款,有时是针对某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而制定,对于那些孤立的、极为个别的违规事件,也未必全部上升到戒条的地位。 关于何谓“非时食”的问题,一般而言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过午,即太阳过了正午时分,汉传佛教不少地方都是以中午12点为界,12点过后为过午,12点以前为持午。就是说,持午的人在中午12点之前,必须要把饭吃完,否则便为违规,非时食。二是明相为出。所谓明相就是指曙光渐明,天空露白之状。如果在明相未出时吃东西,便属违规。比丘必须待明相出后,也就是彼此都能看得清对方的脸面,方可外出乞食。 当然,佛陀之所以制定戒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已有犯戒之兆,或者已经发生类似的违规事件,或者很容易发生违规事件。佛陀为了维持僧团的清净,于是制定戒条,让大家共同遵守,相互监督。既然有了戒条,有了监督,但顶风犯戒者还是屡禁不绝,如此一来光靠思想教育、改造帮扶恐怕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于是奖惩条例便出现了。如果你犯了哪条,便有相应的条款来加以制裁。当然,这种制裁并非依靠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国家暴力机器来解决,而是依靠大家的自觉性。因此佛教的戒条在原始佛教时期,并不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特征,比如说发动大家检举,然后召开声讨大会,共同加以谴责。如果此比丘仍是执迷不悟的话,于是号召大家都不要去理睬这个恶比丘,称为“默摈”。如果默摈无效,由长老出面做该比丘的思想工作,让他自动放弃比丘资格,舍戒还俗。如果种种方法再次无效的话,便开始趋于强制性,比如组织僧团强行将该恶比丘逐出僧团;有时候还需要地方政府机关出面予以强制解决。当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僧人借鉴了朝廷文武官员制度,建丛林立清规,那是后话,不在此文探讨之列。 佛陀制定了过午不食这条戒法之后,绝大多数的比丘是自觉遵守的,而且绝大部分的比丘都是十分赞叹佛陀英明,教导有方,比如本经中的加楼乌陀夷尊者,便是其中之一。但是此条戒毕竟让一小部分比丘觉得碍手碍脚,因为他们都是夜餐吃习惯了,现在一下子不让他们吃了,便浑身不自在,开始私下里嘀咕起来了。他们嘀咕些什么呢?他们发牢骚说,世尊太认真了,有些小题大做了,不就是吃点夜餐吗?“此是小事,何足断之?”然而“世尊今教我断此,善逝令我绝此”。他们甚至说“此大沙门不能消食”——佛陀的要求过于苛刻了。这里的“消食”,意指消化食物;“不能消食”似暗指消化不良,但实际上是在埋怨佛陀,说佛陀连吃夜餐这点小事都不能容忍,度量太小了。佛陀在本经中,就是要告诫大家,持午这件事决非小事,而是件大事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修行是否能取得成就的问题,因此不能等闲视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佛教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后,现如今佛教所面临的大环境,与佛陀时代的社会环境可谓差别天壤。因此,如今要求出家二众持守非时食戒,便显得尤为因难。就算是持午者,如果在午后至明相出这段时间里,不吃任何食物,也有些困难。因此有的师付们在晚上喝些牛奶、饮料,吃点瓜果菜蔬,亦是情理中事。坦率地说,本人基本上从未持过非时食戒,因此不敢妄论持午与非持午的功过是非。既然大家都开始吃晚餐,那么我还是列几点我对晚餐简单想法: 第一,晚餐尽量早吃,不要吃得太晚; 第二,晚餐要少食,不要吃得过饱; 第三,坚持不吃夜餐; 第四,晚餐不要过于丰盛,越简单越好; 第五,晚餐主食当以清淡素食(居家众)为佳。 以上五点,算是我的个人建议。(2009年9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