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侯松蔚教授: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日期:2020/7/29 16: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第310期明觉 文:侯松蔚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语出无畏洲尊者(Jigme Lingpa,1729–1798)《功德藏》。意思是善业或恶业的大小,主要视乎心思意念,实际做出的事相仅属次要。

  笔者上次於〈汉藏净土法门要义〉一文中反覆强调善心,正是因为业力的轻重并非单单取决於事件本身,还取决於发心、方式、对象等,当中以发心最为重要。不论修持何种甚深法门,若缺乏良善的发心、相应的善行,功德则十分有限。藏地流传著一个公案,谓某人精进修持财富本尊,已经能亲见财尊,却因为缺乏布施的善业,除了乞食时比别人多获一块酥油,甚么也得不到。

  若仅希求自身安乐,行持成佛之道亦只会有声闻之果;若仅求现世利益,修习大乘解脱之法,也只能获得少许有漏福报;若混杂五毒烦恼,或以损人利己的动机而行,更可能沦为邪道!

  过往,阿底峡尊者(Atisa,982–1054)听说一名没有菩提心的喜金刚(密乘的高深法门)瑜伽师仅证得小乘初果,为之庆幸,并说:「这是缺乏菩提心所致,甚至有修喜金刚而堕入地狱的!有人没发菩提心却念诵许多忿怒本尊咒,后来变成恶魔或堕入地狱。」的确,印度某个修大威德金刚(也是密乘的高深法门)的瑜伽师,死后转生为魔鬼来到藏地,被阿底峡尊者施食驱赶回去。诚如冈波巴大师(Gampopa,1079–1153)所言:「若不如法行持佛法,佛法反而会成为进入恶趣之因。」

  相反,即使被认为是「小乘」的法门(实际上,大、小乘分界是行者的发心,并非法门的内容)乃至所谓的一般「世间善行」,怀著出离心去做,都能成为解脱之因;怀著菩提心去做,更是圆满正觉之因。

  宗喀巴大师(Tsong Kha Pa,1357–1419)《道次第摄义》有言:「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能转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偈中「金汁」指传说中能点石成金的神物,比喻菩提心能把本来看似微小的善业,转化为广大的资粮。例如《贤愚经》记载的贫女难陀,仅供一灯,但因为发愿灭除众生垢暗,众多灯中唯独其灯不灭,更蒙释尊授记将来成佛。

  「发菩提心念诵一遍真言,功德远胜於没菩提心而供养整个世界的珍宝」之类的教言,我们或多或少都从各大上师处听闻过,但要实践并不容易。每天24小时中,睡眠用了三分一时间,上班或上学又用了三分一,余下三分一用於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我们只从中抽出少许时间修持或行善;做的时候,善心又不特别强烈,甚至没有纯粹的善心……如是者,我们自以为累积了许多善业,其实功德并不多。

  另一方面,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生起五毒烦恼,每次多是辗转反侧、持续思维;而且往往是真心诚意、咬牙切齿地爆发恶念,故我们自以为没做过甚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实际上却累积了不少恶业。由於甚少检讨反省,更不会忏悔改进,遂令恶业日益增长。

  何况,并非每名修行人都曾研习足够的经论,未必了解圣教量的善恶标准,仅以一己好恶为凭,难免有误。某些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错的总是别人;尤其当涉及利益时,损人利己也感到天经地义,觉得不过是维护本来自己「应得」的东西而已。因此,造作诸多恶业,仍然「问心无愧」……

  阿底峡尊者住世时,经常问人们:「已生善念否?」我们亦不妨经常抚心自问,免得无常骤至,才惊觉自己恶多善少。

  良好的发心,不啻像「金汁」般可增益善业或修持,它本身就有广大功德。龙青巴尊者(Longchenpa, 1308–1364)《大圆满心性休息》曰:「以慈心故无瞋恚,能获报身圆镜智……以悲心故无贪执,现证法身妙观智……以喜心故无嫉妒,能获化身成作智……舍心故无我慢痴,证体性身法界智。」

  慈心即愿众生得乐,悲心即愿众生离苦,喜心即随喜赞叹,舍心即平等看待。大乘行者具此「四无量心」,已能息除瞋恨、贪执、嫉妒、我慢等烦恼,身心安乐;并种下将来证得佛陀四身四智之因。

  所谓菩提心,就是以慈心、悲心为基础,发起「为利众生愿成佛」之愿心,其功德更无量无边。《大宝积经》云:「菩提心功德,若有色方分,周遍虚空界,无能容受者。」

  寂天菩萨(Santideva,685–763)《入菩萨行论》也说:「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智者弥勒谕善财:觉心利益无限量。」

  综观上述善恶利弊,真正的修行人自当如理思维、如法行持。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言:「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倚仗於心故,当恒精勤於善心。」

  ※ 本文作者为香港能仁书院客座助理教授,本港多个藏传佛教道场之译者、干事、顾问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侯松蔚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侯松蔚教授)  

 侯松蔚教授:佛法仪规不能臆测 

 侯松蔚教授:藏传佛教不仅是密宗 

 侯松蔚教授:对显密理论与实修的误解 

 侯松蔚教授:小乘与大乘、显乘与密乘的次第 

 侯松蔚教授:密宗到底在修甚么? 

 侯松蔚教授:灌顶、口传后才可念咒吗? 

 侯松蔚教授:三昧耶戒的忏悔与还净 

 侯松蔚教授:再谈三昧耶戒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三)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二)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一) 

 侯松蔚教授:通达圣教无相违,极大罪恶自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