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1 |
||
|
||
在人视网膜视觉神经细胞的“视杆细胞外节”的膜上,存在着一种叫做“视紫红质”的大分子。之所以称其为大分子是因为它是由一分子的视蛋白和一分子的视黄醛组合成的。 视黄醛分子在以其中间节点被折弯成90度角(被称为11-顺型)的方式嵌入到视蛋白分子中。当一个光子射到视黄醛分子弯折处的碳原子上时,因为碳原子中的电子在接收到光子后,能量会突然增大而飞得离原子核会更远一些(热胀冷缩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样碳原子就膨大了一点,就导致这个碳原子所在视黄醛分子的弯折节点处发生微结构变化,引发了整个视黄醛分子突然由弯形弹伸为直形(被称为11-全反型)。因为变为了直形,所以视黄醛分子突然会从视蛋白分子中弹射出来。由此导致视蛋白分子的构型突然由凹形变成了凸形。 (这是一段真实的神经电流运行在神经细纤维内的过程) 从眼睛过来的神经电流冲动传向脑皮层的路径是:神经电流沿着神经节细胞轴突穿出眼球壁聚集成的视神经传导,然后电流会穿过视交叉继续传导到“外侧膝状体”。在此处电流会通过“电—化学”方式被转换传递给下一级神经细胞,最终投射到视觉皮层中。在视觉皮层中存在着对各种刺激敏感的神经细胞(比如对形状、颜色、运动速度等敏感的神经细胞)。当这些神经细胞被来自眼睛的神经电流冲动激活时,我们就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视觉体验。(如看到一片树叶或一只燕子)
(图中红色部分是纤毛;绿色部分是连接毛细胞与大脑的神经) 这种生物电流会沿着听觉神经经过“螺旋神经节、耳蜗神经节、外侧丘系核、内侧膝状体”转换传递到大脑颞叶的听觉中枢。在传递过程中,电流信息像一个“接力棒”一样会被许多个神经核中的神经细胞传递。为了保证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沿途这些神经核团还会对其信号的强度进一步放大。当这个电流信息传递到听觉皮层,并激活皮层中对某些频率的声音敏感的神经细胞时,我们就听到了鼓的声音。 在你鼻子的鼻道处含有一种叫做嗅细胞的神经细胞。每一个嗅细胞只对一种或两种拥有特定分子结构的气味分子产生反应。这种细胞呈圆瓶状,每个细胞的顶端有5到6条的短纤毛,底端是穿过筛骨直接进入嗅球的称为“嗅丝”的长突。 当一种存在于空气中的特定的味道分子(比如花香)与纤毛上的对特定分子敏感的转运蛋白(嗅受体)相结合时,就像是一把钥匙会打开一把特定的锁一样,转运蛋白分子就会打开一道离子通道,让带有正电场的钠离子、钾离子瞬间涌入细胞内(跨膜移动)。当细胞内电压的量度经过空间与时间的总和达到细胞爆发动作电位的阈值时,神经细胞就会发放一次电流的波动。这个电流波动会沿着嗅丝传向嗅球,进而传向更高级的嗅觉中枢,引起人的嗅觉体验。 4、我们是如何品尝到甜味的?(舌) 人的舌头上大约有10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由100个左右的味觉神经细胞组成。每一个味细胞顶端又有许多纤毛,称为味毛。在味毛上有对特定分子敏感的受体蛋白(如三种G-蛋白)。当某个特定的分子(葡萄糖分子;谷氨酸钠,即味精)与味毛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时,就会导致受体蛋白打开一道门,让带正电的钠离子、钾离子瞬间涌入神经细胞内。当电场经过时间和空间总和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阈值时,味觉神经细胞就会爆发一次动作电位。不同的分子结构会激活带有不同受体蛋白的神经细胞。当由不同分子激活的特定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流冲动传递到代表味觉的脑皮层中的特定区域时,我们就体验到了各种味道(甜、咸、酸和苦)。 在你的皮肤中存在着大量游离的感觉神经末稍和各种特殊形式的感觉小体。以冷热觉为例:当皮肤的温度低于30℃时,存在于冷感觉小体上的受体通道蛋白上的原子就会由于温度的降低引起电子释放能量——即释放光子导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这样会进一步让受体蛋白的构型发生变化,打开了一道允许细胞外带正电场的钠、钾离子瞬间涌入神经细胞纤维内。当进入的电流能量经过时间空间的总和达到阈值时,一个感觉神经就会爆发一次动作电位。 然后就像是烽火传递一样,激发出的神经电流经过一个又一个“接力神经元”最终传递到脑皮层中代表“冷感觉”的区域时,就让我们产生了“冷”的体验。 特定的感觉对应着特定的感觉细胞,比如人体皮层中存在着对“触压觉、冷热和痛觉”的感觉小体。每一种小体只对一种刺激分子“感兴趣”。 6、我们是如何思念这个世界的?(意) 现在的脑科学已经初步研制出通过扫描仪器(磁共振成像技术)监控大脑皮层中相关区域神经细胞电流活动的方法“窥探”一个人的大脑思想。用这个方法可以实时“读出”一个人看到了什幺,听到了什么,或者正在想些什么(可以把一个人大脑中的思想在计算机上转换成图像)。这种“读脑科技”现在只是初步阶段,未来将会进一步发展出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可以检测别人正在想些什么;或者用仪器记录人的梦境,然后在早上重新播放昨晚做过的梦境。为什么科学家会做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