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士东居士:此事不可轻――普劝推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


   日期:2021/1/10 2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此事不可轻

――普劝推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

陈士东

  近年来致力于推广国学的南怀瑾先生,于香港创办了国际文教基金会,为中国人奉献了一份古而今、旧而新的教育理念――“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其工程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采取“直面经典”、“吟唱诵读”、“不求甚解”方式,为儿童将来厚积薄发创造了条件。依传统文化中那种礼义廉耻说教来培育儿童素质,以期达到未来社会风气之效果。教化应从童年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童年所受的影响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我们应在他们定型前培育他们的善心。以佛教因果律来看,今日所受果报为过去所种之因成熟,而明日所成之果又缘于今日之因,故应把握当下,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德智兼备的巨人。当前的文化教育偏重成绩,而于品德方面只能靠社会约束,而传统文化则恰恰以德为教,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试想儿童每日吟诵这样文句,心灵上必会受到感化,依唯识学“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之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必有什么样的行为,吟诵妙篇佳句心灵上也势必会清净庄严,此吟诵之法岂异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哉!不要以为文化只是文学,文化自有它的化导力量,化之以文,此不可轻。尝闻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想来读圣贤书更当易筋洗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修心之果也,而修习之道即由般若智慧。儿童要有健康的心态,很好的身体,首要以正确的文化知识来化导,这正是四大菩萨中大智文殊的启示,文殊菩萨以文而殊胜,以童子形而显现,我们只有深入般若海(文殊肩上之经表示),才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文殊所骑之狮表示)。人云:“读书可使体健,此是否夸大?”实我有深广之教证为据,如《正法念处经·观天品》曰:“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所谓心能转物,善于用智慧观照者,则自会少烦恼而多清净。文化是一件大事,是不可轻的。儿童为祖国之未来,我们的下一代将如何?祖国的未来将如何?就看我们今日之教化。
  可喜的是,目前佛教界已认识到了儿童教育这一点,在印光大师家庭童蒙之学、杨仁山居士教育启蒙、赵朴初圣陶学校推动下,形成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的实施,我们应本着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的思想,教化儿童先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而后导以成觉悟的人。具体应如何操作,如何教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研究中心已有了初步设想并实施,成绩是不错的,如北京开展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启时,百十名学龄儿童依次登场,用他们稚嫩而清亮的童声,入情地背诵着古来圣贤千百次吟咏过的律绝名篇:旷达豪放的《将进酒》、心忧天下的《岳阳楼记》、荡气回肠的《报任安书》,超凡脱俗的《桃花源记》,从这些4、5岁,8、9岁孩童心中口中流出,无不令人为之动容。虽儿童中国文化主要推广的是儒家文化,但这也是本着不违国家政策办事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宗教不得介入教育”,故在此背景下,回避佛教名义出现是十分必要的。宗教不介入教育,但并不表示我们宗教界人士不参予教育,推动教育,放下冲突,多干实事这不很好么)何况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儒学又岂违佛学呢?佛曾云:“我所说法如爪上土,我未说法如大地土”,我们自诩大乘圆满之学的大士们,是否应比那些儒士、羽流、西客气度更要深广一些呢?正因中国过去先有儒学化导,佛教传入后才易于被接受,如王阳明高唱“人人心中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这与佛教的“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都成佛陀”何异也。我们亦可弘化,这就依顺了《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宗旨,他日以达成世出世法俱盛境界。
  目前有许多热心大德居士都在积极推动此事,但也有些人不清楚甚至反对此事,为使顺缘广增,我写下此文以介绍之。因我本人与研究中心张利民先生有着很好的交往,他要我支持此事业,撰文广宣之,虽我事务很忙,但考虑这是关系到新一代的大事,佛说四不可轻:太子虽幼,当为国王,是不可轻;蛇子虽小,毒能杀人,又不可轻;小火虽微,能烧山野,又不可轻;沙弥虽小,能证圣果,最不可轻。儿童虽小,他日可成材,圣贤皆由此中出,我又岂能轻之,故来纸上谈兵一番。有愿同成此大事者,可向武汉大学6-307信箱余老师收(邮编:430072)去函,索阅“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说明手册“及相关资料。同时也希望对此事业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让此事业办得更圆满。诚盼有识之士共同携手,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共创美好的未来。

原载于《宁波弘法》第二十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