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五章 八识万法的体性


   日期:2021/8/7 2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唯识研究

周叔迦

第五章 八识万法的体性

这百法是包罗万象的总纲,八识又是百法的主脑。这宇宙间的万象以及八识的心主究竟是甚么体性呢?要知道每一种法都具足三种特性:

 ㈠「遍计所执性」:

 遍是普遍;计是计校。这性不是附属于一切万法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的普遍计校所生的执着。平常人对于一切事理,总有两层执着:

⑴一切诸法各各有特性。

⑵一切特性都有本体。譬如某人不认识牛,才听见人说牛,便要推想到甚么叫做牛?又如见着牛而不认识牠叫甚么?便要推想:牠是鬼呢?牠是兽呢?所以一切遍计所执不出两种:

①「文字语言」

②「义理」

 为甚么这些执着要标明普遍与计校两层呢?因为我们的智识有四种不同:

①遍而非计

②计而非遍

③非遍亦非计

④遍亦是计

这遍而非计,是一切圣者所得的「无漏智」。我们平常人的智识是「有漏识」,如同器皿有了漏孔似的,永远不会盛满,因为他对于一切都不曾彻底的研究与认识。研究唯识而经过种种对于智识上的整理,才能彻底认清一切,所谓大澈大悟的境界,便无所不知,无所不了解。然而他的知解不是从计校上得来的,所以是遍而非计。那计而非遍的便是我们的「第七识」,他只知道计校着有「我」,然而这「我见」是虚妄的;其他的一切宇宙、一切人生、一切事理,这第七识是不能计校的,所以是计而非遍。这非遍又非计,便是我们的「前五识」以及「阿赖耶识」。他只能了别自己的对象同环境,所以不是遍;他不能想念分别,所以不是计。那「遍亦是计」的,就是我们的「意识」。他是时时刻刻计校一切颜色、声音、香臭、苦辣、痛痒以及喜怒。所以意识的了别,一切都是错误的执着。而我们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由于意识,在前第四章中「五心的次第」已经说过。所以唯识哲学家说,我们平常人的一切思想行为全是错的。

 ㈡「依他起性」:

那「依他起性」对「遍计所执性」说,比较上是真的。「依他起」的意思就是指一切事理的由来,不是自己单独能成立的。必须要依靠其他的事理积合而成。譬如说牛,实际上并无有一种单独的东西叫做牛,它不过是头角毛尾足蹄心肺脏胃等等集合成的;再进一步求这牛心,也无有一种单纯的东西叫做牛心,它不过是无数细胞集成;如是一层层的推求,结果宇宙间的一切事理,无有一件不是依靠其它别的东西来积成的。因为这种性相不是依名生义的遍计所执,所以是真的。然而他证明一切事理是无实质的,所以又是假的。

 ㈢「圆成实性」:

那「圆成实性」是一切事理的真实体性。圆是圆满,成是成就,实是真实;这圆满成为真实的性就是六种「无为」中的「真如」。这真如是一切事理共同的体性,这是最真实的。

这「三性」的定义,要换一种名词来解释,便是「三无性」,这「遍计所执性」即是「相无性」;因为人的一切了解,一切想象都是假的。这「依他起性」即是「生无性」;因为一切事理的生起是不能由己而是由他的。这「圆成实性」即是「胜义无性」,因为这是一切事理平等无差别的本体。在最妙胜的义理上,一切万象无有的差别。

既然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理是虚假的,而一切事理别有依据发生的成分。如此则佛教所说的「我」是虚妄的,岂不是应当有一个依他起的实「我」吗?何以一定说「我」是绝对无有的呢?因为「遍计所执」也可以实在无体的。譬如有人不认识羊毛,听见人说龟毛,后来看见羊毛便以为是龟毛;但是世界上龟是不长毛的,龟毛绝对是没有的。人对于龟毛的了解便是「遍计所执」而无有依他起的。人的「我见」也是如此。实在是没有的,但是人却虚妄地想象一番。

 为叫人了解遍计所执性的虚妄,所以在唯识上说六种譬喻:

①一切人的智识既无实在,何以有种种的环境呢?为了解这个理所以说如「幻」;「幻」便是催眠的魔术。被催眠者所见的境界全是假的。唯哲学说一切的人生都是在催眠之中。

②既然一切无贵,何以有人要生种种的虚妄思想呢?为了解这一层所以说如「阳焰」;这「阳焰」就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远看像有水草,不近看便不知是假的。

③既然一切无实,何以人有好恶爱怨的受用呢?为了解这一层,所以说如「梦」;梦中的受用到醒时都是空的;凡人的受用到觉悟以后都是假的。

④既然一切无贵,何以人要有种种言说文字呢?为了解这一层,所以说如「响」;「响」就是空谷的回声,这空谷的回声是无意义的而人听了却了解他的意义。

⑤既然一切无实,何以要说一定有善恶的果报呢?为了解这一层,所以说如「影」;镜中的影子虽然是假,然而有物在前便决定有像。

⑥既然一切无实,何以佛教主张救济一切呢?为了解这一层,所以说如「化」;「化」是变戏法,虽然是假,然而要变给大众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周叔迦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周叔迦居士)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六章 识有四分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四章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三章 心法与心所有法的关系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二章 百法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一章 绪说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序 

 周叔迦居士:现代佛教中评论的总评 

 周叔迦居士:中国佛教史 

 周叔迦居士:佛教文化-版刻艺术 

 周叔迦居士:佛教常识--盂兰盆会 

 周叔迦居士:新唯识论三论判 

 周叔迦居士:行深般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