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佛家的轮回学说(李润生居士)


   日期:2021/11/1 20: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家的轮回学说

讲者:李润生居士
文:郑伟汉 
九一年八月
原载于第二十二期《普明双月刊》

宗教与哲学并不一样,除掉致力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外,所有宗教都认为有今生与来世,如基督教等便相信今期生命完结后必有来生,而来生不是到地狱去便是上天堂去;基督通过十字架为世人赎罪,待最后审判后,所有人却会再在地球上复活。另外,道家也相信生命是可以延续的,不需要待死亡之降临,现生即可以登上仙界。生命是否有永恒的延续性,便是宗教与哲学的最大差异。

在佛家方面,轮回学说并非释迦牟尼所始创,在吠陀文化时期,游牧的阿利安民族,把其赞歌编成为四吠陀,于中更把人分为四大类别(四种种姓):
(1) 婆罗门(僧侣) 再生族
(2) 杀帝利(武士,统治阶级)
(3) 吠舍(商人)
(4) 首陀罗(贱民) 生族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观念,除首陀罗之外,其他类别皆是再生族,可以修行,轮回直至与梵结合为止;而贱民全是一生族,不可以再生,并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如不可以喝井水,乘车马等等,针对这些种族间不平等的分野,佛家创做了一种平等的革新的宗教。

初期的吠陀文化只是停留在赞歌的阶段,其后到森林书、奥义书出现,哲学思想及理论才得到发展,于中更承认有今生到来生之轮回主体的存在:假使令生与来世的主体各异,前后世之间便没有关联,这便不可以称做轮回。由此他们建立一个受报者或自我的观念,虽然肉体会坏灭,但此自我不灭,在这一点上阿行安文化跟西方文化相接近。

推动轮回现象的势力,便是业力(行为力量)。推动力可以分为两种:
(1)欲: 如各位的前来参加法会便是意欲的表现。
(2)意志: 由此产生善,不善的行为。

「业」便是依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规律而运作的。所谓异时因果,便是报应不在现生而是在来生。在奥义书里更用问答体反映此一理论:「有一妇人问其夫:『今生与你恩爱,来生会怎么样呢?』 其夫答:『人在世间有如尺蠖之虫,由一块叶转到另一块叶一样,过去世之善恶业,驱使人的生命到今生,再由今世之善恶业的势用,把人的生命带到来世。未来世的遭遇如富贫等等,全由现世的行为所决定。』」 在这故事中叶与叶代表不同世的各别世界,尺蠖之虫代表自我,而过渡的势用则依止善恶的行为。

原始佛教的轮回理论

佛教兴起于公元前五百年左右,除保留着传统的轮回思想以外,对自我及四种姓等理论,一概加以驳斥。在这一点上,便与代表首陀罗文化的,主张唯物的顺世外道不同。阶级观念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由此便看到端倪: 释迦佛由于出身于杀帝行种姓,所以对这轮回思想便有一定的继承。

在代表着原始佛教的四阿含经中,佛陀认为人是五蕴假体,自私并不存在,离 以外,便没有永恒,独立的自体,人只不过是五蕴所成的一堆合体。

对于轮回的历程,佛家有多种角度的看法,而其中最简要的便是四谛的说法:
(1)苦: 世间轮回之果。
(2)集: 所积集的烦恼和业、为世间轮回之因。
(3)灭: 烦恼息灭、清净、离苦的境界,为出离之果。
(4)道: 出离之因。只有修行(八正道等)才可以消灭烦恼,摆脱轮回的困缚。

从另一个角度看轮回历程的,有十二有支进一步解释苦集二谛。
(1)无明: 过去的盲目冲动,接近奥义书的「欲」。
(2)行: 过去的行为, 由无明推动, 就算世间的善法, 由于未得清净, 多少都与烦恼相应。
由无明与行这过去二因, 生现在五果 (即名色六入)。
(3)识: 入胎识体。
(4)名色: 名 - 精神现象; 色 - 物质身体。
(5)六入: 六根,识入胎后,在母胎长出。
(6)触: 出世时接触世界。
(7)受: 苦乐及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上便是现在世五果,这五果是一个接一个地延续下去的。
(8)爱: 对事物的爱欲贪求。
(9)取: 执取和追求。
(10)有: 由爱、取所得的业决定来生所生的世界 - 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
以上便是现在世作业的三因。
(11)生: 当今生完结,今生积集的烦恼引起来世的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等五种果报。
(12)老死: 由此来世,生命都亦会作业,直至其完结便是老死。

在有漏的世界,佛家以六道来分类。有人以为今世生天,下世必然为人等,依循六道之次序轮转不息。其实不然,佛家认为今世生天,下世可以再生天,或地狱,或饿鬼等任一道,每一道皆与其他五道相通,而来世之去向,取决于现生的行为,而不是依据一定的次序,这套理论诚然比吠陀文化更周密,更完整。可是在解决轮回问题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1) 诸行无常,世事变化,作业后如何保持其势用,以招引果报呢?
(2) 轮回主体由五蕴组成,一期生命完结之后,五蕴旋即流散,如何可作轮回主体呢?

部派的理论

部派时代,对佛陀的说法有不同的观点,当中在北方最有影响力的,便是说一切有部,此部主张「三世实有」,诸行虽然是无常,但本质上是永恒的,作业之后虽然活动停息,但实质上有无表色产生保留业的本质。「无表」乃不能表示的意思,而无表色乃物资的一种,由此招引来生果报。

在有部以外,还有经量部,此部主张种子学说,所谓种子,并不是指一粒粒的植物种子,而是功能的意思,由此功能招引果报。

以上理论解答了第一个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犊子部提出非即蕴非离蕴的胜义补特迦罗为感果的主体。

至此,上述两个问题在表面上已获得了解决,可是新的问题继而出现:
(1) 「无表色」与「种子」当摄持在何处以作感果功能呢?五蕴离散,种子散失,如何保证甲做业,甲受果而非其他人呢?
(2) 「胜义补特迦罗」也属于「我」之类,有违原始佛教的「无我」精神。

唯识家的理论

直至世亲菩萨的出现,轮回理论才比较圆满。

(1) 建立「阿赖耶识」为作业及感果的主体,「阿赖耶」有三义:
 能藏 - 赖耶能摄持种子,透过善恶业后的余势种子可熏入赖耶。
 所藏 - 为生命个体的种子功能所藏的地方。
 执藏 - 我爱执藏。唯识家在赖耶外,更立「末那」识,执着赖那见分为我,执取不舍,并恒与我痴、我见、我爱及我慢相应。
(2) 建立「名言种子」及「业种子」以为作业的功能及感果功能。「新种子」便是感果的潜能,一期生命以后,此「新熏业种子」便为增上力以感招来生果报。

在人一生之中所作种种善恶业的所余势用,能令「阿赖耶识」产生变化熏业,在这一点上便与常住不变的神我不同。如是种子不断现行,「阿赖耶识」变现根身及器界等总报,名为真异熟。另外,现世之福,非福等别报,名异熟生,皆由往昔作业所熏入赖耶的种子所决定。由有赖那的缘故,种子便不会消失,惟除道谛之外,终不能伏断有漏种子。

种子之所以能产生不同的果报,全由业种子的激发。在一期生命完结时,以业种子为增上缘,激动根身,器界的种子,真异熟便出现。另外,由业种子所鼓动的六识,便变现种种福,非福报,这便决定人生的苦与乐。

业种子在感果之后势力便减弱消失,所以说为有受尽相。至于名言种子,并无受尽相。

你看唯识家的理论能否解决上述的困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  

 其它:汤用彤有关印度佛教的研究(屈大成) 

 其它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耀正法师) 

 其它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说(应慈法师) 

 其它法师:略论僧团财物的分配制度 

 其它法师:初探南传佛教兴盛之因(净因法师) 

 其它法师:浅论僧团中的说戒仪制 

 其它法师:禅武合一(下)—— 少林功夫(释永信法师) 

 其它法师:禅武合一(上)——少林功夫(释永信法师) 

 其它法师: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悲寂法师) 

 其它:缘分·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李 

 其它:“空”义辨析(王新水) 

 其它法师:如何培养合格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