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6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三 业的类别


   日期:2021/12/22 23: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业的类别:

1、身语意三业:带有道德或不道德的身体动作,此身体的动作名为身表业;由此身体的动作,引起潜在的动能,名身无表业。”

在我们身体行为上已展现出来的叫身表业;而由身心造作所产生的影响到未来作用的潜能,叫无表业。一般所讲的业力其实就是指这一种无表业。

 “语言的表达(含妄语、诚实语、文字)名语表业;由此语言的表达,而引起潜在的动作,名语无表业。意业是属于心的。身业与语业,属于生理的动作,及引起的动能都属于物质的。虽无可表见,但物质的能力化,有着招感果报的作用。佛说善与恶的身业语业,是天眼所见的色法,故可说:(无表)业是物质引起的特种动能。”
   我们身体与语言的动作属于生理的物质(色)产生的功能,是表业。身体的物质(色)产生的动作所引起的潜能虽无可表见,却有着招感果报的作用,所以这个无表业也属于物质的色,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化的色,因为确实会带来感果的作用。凡夫的肉眼看不到这种动能,天眼可以看到,有天眼的人还能看到鬼道天道等。

无表业是物质引起的特种动能。过去的部派佛教就在诤论“业到底存在何处?”有说在身心的肉体部分,有认为在心灵部分。导师说,不要把业作为实有的数量存在固定的地方。业是一种功能,它不离开我们的身心,但又不是身心的某一部分――不即不离。虽然我们无法看见所谓能量化的潜在动能,但它确实存在。如果我们今天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内心就会不安,那就是一种后作用。做了一件善事,身心觉得很愉悦,那也是能量化带来的一种后作用。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恶业,带来的影响不仅存在时间很长,甚至只要活着,夜夜都会梦到,潜在的能量作用就比较强大。重业或轻业的后作用力确有所不同。

“2、善业、恶业、不动业:不动业是指与禅定(色定或无色定)相应的业。这当然是善的。因禅定的特征是意识暂停,心念不动乱,故业也称不动业。这种不动业,能招感色界及无色界的生死。”

不动业就是修禅定的境界。四禅是色界的定,四空定就是无色界的定,只有比较细的意识,没有身体物质的感觉,所以是比较深的禅定。禅定的特征是意识停止不动,深一点的禅定连呼吸脉搏都会停止,所以叫不动业。如果没有学佛法得解脱,这种不动业死后就是招感天界的果报(四禅以内感得色界,四空定感得无色界)。禅定算善业,可以得到天界的果报,所以很多人很重视禅定,尤其是印度外道,对禅定都非常非常用心,所以他们那边有四禅八定以及神通的蛮多。但是大家要注意,这还是三界的果报,跟我们佛法讲的究竟解脱不一样。佛法的“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的慧解脱,即使没有深禅定,只要初禅前的近分定(未到地定),在这样的定心中起慧观,能开智能而见实相,一样可以解脱。四禅八定的深禅定,往往会执着在禅味上,反而障碍解脱。所以佛法不是只注重专修禅定,而是定慧等持,定中有慧,慧中不离定。很多人误解了,以为佛法讲戒定慧:“戒能生定,定能开慧,我持戒非常精严,自然会与定相应”。其实守戒可以产生定,那是增上的因缘作用,但戒不一定等于定。修四禅有四禅的功能,守戒有戒的功能,守戒能够心不悔而心安,但是跟定有差别。修定并不等于慧,只是修慧的增上缘。有人误解为守戒一定得定,修定一定得慧,不见得。如果学定一定开发智能而解脱,印度外道四禅八定的功夫很好,为什么不能解脱?他们反而执着在定,甚至有的开发了神通,那就更执着了,破不了我执我见和无明。所以禅定并不等于智能,这个大家要注意!

我们学法建立了正知见,再有未到地定的功夫进行慧观就可以解脱。过去的阿罗汉有二种:慧解脱阿罗汉和俱解脱阿罗汉。慧解脱的阿罗汉没有禅定功夫和神通,他们能解脱是依靠慧以及起码的未到地定,在这样的定心(不是散乱心)中开发智能。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了,禅定只是助缘,散乱心太强无法慧观而见法,但太深的定,意念不起也不能起慧观而解脱。

“因此,善业与恶业,是专指能感欲界生死的业力。”

即使做了很多的福报善业,死后没有解脱,所感得的还是欲界(人或天)生死。佛法讲解脱生死,不是只有善而已。很多人不了解:“你们在修行,我也在修行啊,我没有杀人做强盗,也没有造恶业,我还参加了慈善机构,布施做很多好事呢!”布施做好事确实是善业,但只有善报福德,这与解脱生死还有距离,解脱生死是要开智能的,不是行善就可以解决。佛陀是福慧双修,没有福报修行很困难。“贫贱修道难”,如果我们这一生没有福报,连解决三餐都有问题,家庭烦恼也很多,要修行就很困难。如果有一些善业福报,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要修行就没有那么大的拖累。但如果全是善报没有修慧的话,现在的宠物就是例子,有的狗很可爱,一只售价几百万,主人照顾它比自己的孩子还周到。佛经上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络,”这就说明福慧双修的重要性。“富贵修道难”,以前造了很多善业但没有修慧,这一生成了大富翁大企业家,沉迷于五欲中,让他们来这里上课就不太可能,要开智能就不容易。所以一定要福慧双修,不要以为光修善就是修行。

“3、定业、不定业:故意所作的强业,必定要受某种果报的,名为定业。”

一个人在造作恶业前一般多少还是会思考的,会了解其后果。如果明知做的后果不堪设想还要去做,叫明知故犯。明知故犯造的业是很强的,一定会受报,这叫定业,谁也无法改变。明知做强盗杀人一定要判重罪,有些人还是身不由己去犯,死后的果报暂且不说,法律会判重刑甚或枪毙,果报逃不了。

“其实,必定与不必定,还是在我们自己。”

不管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业,这一生能当下抉择,离开烦恼贪爱,使业力没有滋润催生的机会,那就不一定会起果报,可见当下的这个意念有多重要!大家都发心来学法,通过缘起正知见的熏习,观念意志力就会与一般人不一样,慢慢开了智能,不起烦恼,不造新业,哪里来的果报?甚至因缘促成见法,每一个人解脱都有份哪!来这里上课是建立开智能的善因,学习了正见,以正见成为我们行为的主导,身语意都与正念相应,那就不会造恶业以及一般的善业,而与解脱的业相关了。所谓定业跟不定业,其实都在我们一念之间。只要愿意去创造改变业力,即使定业也会转变成不定。否则过去的定业就难逃了。

“如「中含」「盐喻经」说:即使是重大恶业,如有足够忏悔的时间(寿长),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业即能轻受而成为不定业。”

如果过去造的业,一定要受报下地狱,这样就没机会修行解脱了。佛法的伟大在于一念心可以使重业定业转成轻业不定业。可见我们的发心有多重要!尤其是现生只要寿命够长,能发心持戒修心学佛开智能,即使重业也能轻受而成为不定业,这点很重要!

“这如以多量的盐,投入长江大河,并不觉得咸苦一样。反之,如故意作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忏悔,不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那就一定受报。这如盐虽不多而投入杯水中,结果是咸苦不堪。”

这个比喻很好。过去的重业定业就像盐,尽管量很多,但将之投入长江大河即被稀释,并不会觉得咸苦。如果不知道发心修行,即使过去少量的业,就像将少量的盐放在小杯水中,就会非常咸苦。我们学法修行修心修慧,心量广大像长江大河一样,过去的业就稀释了。如果不发心修行,过去的业即使不是很重,但是心量小,就像把盐放入小杯水中,还是很咸苦的。这就在鼓励我们,不管业力怎样,此生一定要发心修身持戒修慧,就能开拓心量,过去的定业就不足为虑了。

“所以不必为既成的恶业担心,尽可从善业的修习中去对治恶业。惟有不知忏悔,不知作善业,这才真正的决定了,成为定业难逃。”

无论我们过去造了多大的恶业,这一生只要发心修行修善,从善业中去对治恶业,就如将大量的盐投入大江而被稀释掉。如果这一生不破无明,不断贪爱,过去造的业真是定业难逃,无法断掉,一有触缘马上就会造业而引发业果。

过去佛陀时代的弟子们每人业报身世不一样,修行所遭受的境遇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同样都学法修行证果了。不是只有王公贵族来出家才解脱的,即使是属于奴隶阶级的首陀罗,出家后也都得到了解脱。佛陀的弟子成为阿罗汉的很普遍,在家弟子证初果到三果的也很普遍,说明佛法对我们众生是平等的。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鼓励,虽然因过去所造的业,而导致这一生的福报不一样,但只要你碰到正法,学的是正见,在你生命中产生的作用是唯一的,那就是解脱,佛法的伟大也在这里。所以千万不要受那些观念的影响:“我们业力深重,没有办法,只能靠佛菩萨的庇佑,自己不能作主”。我们学到正见正法,就有正见正法的功能。

“依古德说:一切业,都是不定的。”

如果业力不能变,那就是常。但站在缘起法的立场,一切法无常,业力也是万法之一,所以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业,业力还是无常会变的。古德说一切业都是不定的,符合缘起法的定义。

“换言之,一切业都有改善的可能性。大乘法中,观业性本空,能转化忏除重罪,也就是修慧的意义。”

这几句话很重要!缘起的万法都是条件的组合,过去的业随着现在的因缘条件而变化,所以业力还是能转化的。“业性本空”是大乘空义的特色。从缘起的立场就知道一切法无自性,因缘条件聚合而生,因缘条件离散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自性或我。“业性本空”的空字就是无自性的意思。当观察体会到我们的身心五蕴所造作的业力是性空时,就能转化忏除重罪,那是般若空慧的力量。由此可见,只有学习缘起建立正见,才有开发智能体会空性的机会。修慧何其重要!没有开智能,就不知道业性本空,那会被业力束缚而不能自在,所以大乘法的特殊超越即大乘不共慧就在这里。甚至当下一念能明白,就能超越亿万劫重罪的束缚。听起来好象很虚玄,其实佛法的般若空慧确有其深刻的内涵,那是了解一切法毕竟空的真理法则的智能,不是一般世俗的知识所能了知的。星期六上的《中观今论》课大部分都在阐扬大乘法空慧,待基础慢慢打牢,大家就能明白了。

“4、共业、不共业:依自作自受的法则,自己所作所为,当然由自己负责。但人类生于自他共存的社会,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直接间接的与他有关。对他有利或有害的行业,影响自己,也影响到他人。从影响本身说,即不共业;从影响他人说,即是共业。”

 业力是自作自受,自己身语意的造作带来的作用都由自己承担。但我们生活的社会是自他和合的群体,所以,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周遭。比如从事的行业不光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无形中就与周遭的人事物产生连动的作用。从影响自身来说就是不共业(各别的);影响他人来说就是共业。每家的装潢环境随因缘而不同,每个人事业收入不同,过的生活也不同……,这些就是不共业。而我们身处的周边交通与空气都是共享的,不管你家里多好,如果附近的环境卫生或空气不好,你也和大家一样共同承受,这些就属于共业。所以每人有与大家一起共同承担的共业,也有自己各别的不共业(各人的别业)。即使在一个共业组合成的小家庭内,每人还是各有自己的别业的。

“个人的不共业,同类相摄,异类相拒,业用在不断的熏增或削弱中。大众的共业,更是相摄相拒,彼此展转而构成自他间的复杂关系。”

“同类相摄,异类相拒”之意,造善业有善业的种类,恶业也有恶业的种类,好坏同异都在我们自己的身心内造作,人与人之间有好坏善恶,整个社会的共业也是在相摄相拒中形成。新的熏习不断产生或削弱,共业就这样起伏增加的迁流变化着。

“等到相互推移,引发出社会的共同趋势,即一般所说的「共业所感」。依共作共受的法则,大众的共业,要大家一起来改变它,圣人也无能为力。”

过去经济还没发展,大家生活比较苦。经济慢慢发展了,大家的收入普遍增加了,国家经济比较富强,社会就比较繁荣了。整个社会是这样在迁流变化。如果经济条件再转化而产生困扰时,大家就都得一起承担来受苦,这就是共业部分。慢慢形成一股气势潮流时,共业就展现得比较明显,大家就要来共同承担。依共作共受的法则,大众的共业要大家一起来改变它,圣人也无能为力。当大家的共识演变成社会的大潮流大趋势时,任何单独的个人都无法抵抗转变。有人会说,佛菩萨很厉害啊,但也没有能力把这种大趋势转化掉,这叫共业所感。所以学缘起法的人就不会自私自利,因为知道自他个人与社会都是相依相缘的,如果只有照顾自己而不管别人和社会,即使个人生活再好,家里也很安全,但是其他的人都很辛苦,在整个社会中你就得不到安祥成长,就会深受其害。明白这个相依相缘的道理,没有人会自私的。你想过得好,一定要让整个社会都好,你想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就一定要让这个国家有法治。体会缘起法的人破了我执我见,深知一切法是相依相缘的,人与人应该互相尊敬,我好,希望大家也好,大家好,我才能好。所以我们大乘的思想就是建立在缘起法的自他和乐上,我与其它的条件是共的,这种观念多么重要!

我们杨梅镇精舍的地势比对面那一排房子低,每天落叶一定会飘到我们这边来。如果我们每天只扫自己门前的,一阵风起,又把对面地上的落叶吹过来了,一天扫十次都扫不完。所以唯有把前后左右全部扫干净才真正解决问题。这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显示了自他和乐的精神。如果每个人只是注重自己而不关怀别人,社会将会变成怎样?周遭的环境会变成怎样?学习缘起法,知道了共业的部分,我们每一个人就会去关怀众生和国家社会,这个很重要。

“5、引业与满业:在种种业中,有一类特强的业力,能「引」我们感招到五趣中的一趣报体(蕴处界),成为某趣的众生,叫引业。”

在这一生中,每人的身口意都造了很多业,有善业、恶业、不共业、共业、定业……,最强的业力就是引业,那是一类一类相拒相摄,最后形成牵引你去轮回的那个最大的业力。我们这一生为人,就是过去所造的人类的业在所有业力中最强,所以强烈地引导你投为人类。动物和地狱报也是因其造作的动物或地狱的业力最强而牵引投生的。

“还有一类业,能使我们这一报身的种种方面,得到圆「满」的决定,叫满业。如生为人,人是引业所感的总报。人与人间的差别,如相貌、眷属、贫富、知识才能等不同,是由不同的满业而感得。”

满业就是我们现在受报的部分,有人长得很庄严,有人长得讨人厌;有人生活环境经济很好,有人一生很苦,怎么都赚不到钱;有人眷属儿女非常圆满,有人儿女是来讨债的;有人读到博士,有人连小学都毕不了业……为什么会有这种种差别?这是满业的不同,也是我们种种业力来成就的。其实这一生不管具足的是什么条件,都与过去有关。但不要放在心上,明白了业的道理,发心用功参学去解脱超越,或想要创造未来美好的人生,都可以现在努力把握因缘条件,去改善业力,这一点很重要!

满业是我们过去的因缘而成就的,不管富贵贫穷,长得庄严与否,一生的际遇都与我们过去的业力息息相关。如果现在很有福报,但只是享福而不播种,不懂得修福修慧,福报享完了就没有了,将来又是困苦的,因为这是迁流变化不停的。如果现在的际遇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发心植福开智能,懂得修福修慧,将来同样可以圆满福慧。所以不管现在的际遇好不好,都要修福修慧。

“当然,不全是过去业所规定的,更多是由于众生共业所限制,自己的现生业所造成。”

当然,现在所有的一切也不全是过去因缘所规定,现在也受着共业的限制以及这一生所造之业的影响。宿命论认为现在所受的一切都是过去所造的,现在是在受报。其实,现在的受报不但是自己的业力所感,还有共业的互相影响,你这一生所作所为也是重要因缘条件之一,所以不完全是受过去业力的限制。过去的福报很好,这一生应该有很多钱,但是如果你这一生好吃懒做,这一生会好到哪里去?所以重要的是这一生的发心,这一点很重要,这给予我们无限的机会。

“从引业所感的果报说,如生为人类,此生就没有可能变成其它趣的众生,主要的本质是平等的,如人类的寿命、根身的构造,感官的认识,对自然的享受等,都大致相同。但若由于共业及现生业而如此的,即大有改进的余地。”

生为人类,即有一些共同的条件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比如人的寿命、身体的构造、六根感官的功能等都差不多。活在这个人间,外在享受的自然条件大部分也一样。如果是由这一生造成的业力或是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共业,那不是固定的,可以凭现在的力量改进。比如环境卫生不好,我们可以清洁整理而改善之。身体不太好,懂得卫生、运动和饮食,能够注意调养,也是可以改善的。这一生所造的业,在这一生改善的余地就很大。

“如人类的目光望远,有一定的限度,这是业力。后经药物、营养、保护、训练,使达到限度中的极限,这是可以在现生中长养的。所以,不善的,从善业的精进中改变它;善的,使它增长、更完善。佛法重业感而不落于定命论,重视现生的进修,特别是自己的努力,即由于此。”
    有心改善自己还是可以改善的,好的,让它增长;不好的,使它改善。佛法重业感而不落于定命论,重视现生的进修,特别是自己的努力,即由于此。这就展现了佛法与宿命论的不同。如果是宿命论就会认为我们这一生已经注定好了,赚多少吃多少都注好的,那么努力也没有用了。但是佛法不落于宿命,重视的是现生的进修,特别重视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善创造因缘。因为因缘既然不定,就是可以改善和创造的。所以佛法重视我们这一生的改善和努力,与宿命论不一样。也就是说,过去所致的果报,现在勇于承担;未来的一切,我们现在可以创造改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体方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体方法师)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5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4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3 十二因缘 第一项 无明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2 缘起的内容 十二因缘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1 二大理则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0 三重因缘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9 集谛 缘起的定义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7 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6 耆那哲学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5 六师的学说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4 一般思想界与六师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