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静坐的方法


   日期:2022/7/4 8: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静坐的方法

甲 身体的姿势

㈠两脚的安放

图一 双盘膝:少年筋骨柔软,可用此法,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它的好处:是两膝盖必定紧贴坐垫上,坐的姿势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左右歪斜。但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中年以上的人,学起来更难,不必勉强。  

图二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已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图三 下盘法:倘若老年的人,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图四 平坐法:还有两腿有毛病的人,连向下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脚垂下平坐也可。但须把左脚跟靠在右脚背上。叫做“四肢团结”;或两脚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与脚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

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㈡两手的安放

两手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的放平,如图四所示。

㈢头部的姿势

练习时,头颈,面孔,眼睛,嘴巴的动作都要注意: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轻轻闭合,嘴巴也要闭,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颚。

㈣卧式的姿势

图五 平常仰卧法:行、住、坐、卧,是人们举止的四种威仪,都可以用习静的功夫。当然,行时习静为最难,住时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时办不到,坐时行功最合标准,所以把它作为主要的练习方法,卧时虽易致昏沉,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时,就不妨以卧式来作代替。卧式如人们睡卧一样,有仰卧侧卧两种。仰卧姿势与平常仰卧一样。但须记得将头肩等部略事垫高到自已觉得最舒服的程度,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垫均同前述。

图六 狮子王卧法:此法是侧卧,侧卧虽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当以右侧为宜。因左侧卧则心脏常受压迫,不是顶好;右侧卧的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垫也同前述,但头及上身须略前俯,上面的腿比较下面的应更加稍弯曲些,使达最舒适的程度,自膝盖以上的大腿叠于下面的腿上,膝盖以下的小腿和脚就很自然的贴放于下面小腿和脚的後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弯曲,上面的手也自然的伸出,掌心向下,轻轻放于髋关节上面,下面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开,放于头畔枕上,距离头部少许,须看你怎样觉得最舒适为准。这个卧法,在功夫上有个名字,叫做“狮子王卧法”。

乙 精神的集中

静坐的时候,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脐下约一寸三分的部位,称“下丹田”)。初学的人,对这种工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一灭,没有一秒钟停止,所以说:“心猿意马”,最不容易调伏。静坐的最后工夫,就是能够调伏这些胡思乱想的妄念,妄念一旦消除,就能够出现一种无念境界。那么怎样下手呢?应该平常行动做事时候,时刻当心,不要乱想,到静坐时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覆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这是最上乘的方法。如初学者觉得这种定力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至微露一线之光,而目观鼻准,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的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闻不觉,口也须自然闭合,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自然的意守下丹田,其方法一如上述,这样可以得到帮助不少。

还有一种方法,仍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息相依”。其他姿势一如前述,而最重要点,仍是在于“意守下丹”。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有最紧要的一句话,就是要请读者记住这一个方法:因这几种方法,都是最妥善安全的方法,可以没有流弊,读者但择哪一种方法在实地练习时经常觉得最舒服者,就是那一种方法于他最为合宜。

初学静坐的人,常常说:“我没有学静坐的时候,妄念倒还少,一入坐后,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们妄念,本来随时都能有,平常时因和外面环境的接触,把注意力分散了,故不觉得多;习静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这是一种初步的自觉。能够从这下手,返观自心,妄念是怎样生起来的,练习久之。它自然渐渐会减少,不必怕它。

初学的人,又有两种境象:一是散乱,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一是昏沉,时时要打瞌睡。大概初学的人,起先都是容易散乱,无法收敛,练习的时日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昏沉。这是学静坐者的通病,不必奇怪。治散乱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徐徐安定。治昏沉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专注意在鼻头尖端,把精神振作起来。大概说来,人们因为白天劳累的缘故,夜里入坐,就容易昏沉;早上起来入坐,因为夜里眠已足,就不至于昏沉了。

丙 呼吸的练习

上面说到人们的生命寄托于呼吸,呼吸习静法就在对准呼吸下手,那么呼吸的练习很是重要,应该详细谈谈。

一般人的呼吸往往短而浅,不能尽肺部张缩的力量,因此也不能尽量吸入氧气吐出炭酸气,以致血液不清,易致疾病。这里举出练习方法如下:

一、呼吸气息的出入,应该极轻极细,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见出入的声音。

二、气息应该慢慢的加长,叫它达到小腹;但要纯乎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练习,久后就能够达到。

三、人们胸中,在肺的下面,胃的上面,有横膈膜(也叫隔肌)。开始练习呼吸的人,往往会觉得胸中气闷,这因为没有推动膈肌的缘故。推动的方法,是吸气时候从鼻中徐徐吸进新鲜空气,使肺底舒张,膈肌下降;呼气的时候,吐出浊气,下腹部收缩,使隔肌向上升,这样一上一下地膈肌的运动就会灵活,于是觉得胸部空松,一点也不气闷了。

四、腹中的大小肠,最为柔软,血液容易到此滞留,呼吸的气,渐渐深而且长,达到小腹,腹部就有弹力,能够把滞留在腹腔内的郁血逼出去,达于四肢。

五、呼吸的气,必须从鼻腔出入,不可用口;为什么呢?因为鼻子是专司呼吸的器官,鼻孔里有毛,可以阻止灰尘和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倘呼吸的时候,把嘴张开,一则侵夺鼻子的功用;二则灰尘和微生物容易入口,发生疾病,所以不但静坐时候要闭口,在平常动作时也以闭口为合宜。

丁 治病与防病的功效

呼吸习静法,对于治病防病的功效是说不尽的,大凡慢性的内症,药物所不能治疗的,此法可能奏效,如今不说空话,举出实例:如我本人,少年患严重的肺病,没有方药可以医治,就用这法,根本治好。

我现在已是八十三岁的老翁,尚耳聪目明,手轻脚健,终年没有疾病。近数年来,连伤风感冒也很少;碰到气候突变或阴雨潮湿时候,别人都感到不快,我则依旧一样,胸襟十分宽舒。这是我本身对呼吸习静治病防病的体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蒋维乔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蒋维乔居士)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原理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生命与呼吸、疾病的来源、疾病的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序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目录 

 蒋维乔居士:密教略说 

 蒋维乔居士:谒虚云大师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十一章 结论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八章 大藏经的雕刻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七章 佛教传入东方的状况 

 蒋维乔居士:佛学纲要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