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以禅为体 以密为用 以净为归


   日期:2023/2/17 16: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师: 今天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修净土法门和修禅定有什么区别?

答: 方便有多门,归原无二路。

答: 我认为还是有区别的。修净土法门有两条路,一条是凭自力,就相当于修禅宗的禅定。还有一条是凭他力,就是凭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往生。

师: 如果我不是修净土,念“阿弥陀佛”,而是修其他法门,阿弥陀佛会不会接引我呢?

答: 一样接引。

师: 为什么你说阿弥陀佛一样会接引呢?

答: 只要一心不乱都会接引。

答: 不管是修禅、净,还是密,都是修自己心中的净土。不管是阿弥陀佛的净土,还是自己心中的净土,都是修自性。

师: 刚才XX和XX点中了要害,但是答得不够圆满……(师未说完,一居士插入)

答: 师父在说话的时候你不要说,等师父说完了,你再说。

师: 这些都是容易“忘我”的人,支配不了自己的身口意。该进的时候,他不知道进;该退的时候,他不知道退,主宰不了自己。在这件事上如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亦复如是。既然“亦复如是”,就不可能再“他是”。“他是”就“是他”。现在我们都“是我”。你修行不就为了“是他”吗?你修他就像他。可是我们修来修去还是像“我”。

不管你信哪个教,修哪个法门,都逃不出古人所下的定义: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为归。你违背了这三条定律,皆为邪知邪见。为什么说最终以净土为归呢?并非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以净土为归。所谓的“以净土为归”,是先达到自性的清净,然后和万物融为一体,才叫“以净土为归”。

所谓的“心净则佛土净”,心若不净,你到哪里都是脏的。我有一个观点,你在这个娑婆世界满肚子贪嗔痴,你到极乐世界去也是满肚子贪嗔痴。如果你这种满肚子贪嗔痴的人都能到极乐世界,我第一个就不去极乐世界。我在这里和你们为伍,到极乐世界去还和你们为伍,那我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别说佛不会接引你,就是接引你,你也去不了。

为什么说以密为用呢?因为密讲的是身口意三业相应,三业同时起用,三业同消。修行人经常讲要有口德。何为口德呀?修行人有两种极端,但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极端。为什么说两种极端又是一种极端呢?听起来很矛盾。比如说有一种修行人,他永远都是赞叹对方,看到对方的缺点,看到对方做错了也不说,都说好的,不说坏的,他以为这就是有口德。还有一种修行人,他总是指出对方的缺点,无论看到哪里不好他都要指责。一个光说对方的好,一个光说对方的坏,大家普遍认为说对方好的人就是有口德。

实际上这两种人都没有口德。前一种人是对对方不负责任,明明看到对方做错了还赞叹他。即便不赞叹,也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走过去了。你看到对方犯错误,造业障,不去阻拦,不加以制止,以佛教的观点,你和对方犯的是同样的错。戒律上不是有“若自做,若叫他做,见做随喜”吗?你不去阻拦,就是“见做随喜”。第二种人看到对方做错,虽然去阻拦了,但他采用的是恶口的方式。一个修行人连口德都修不好,就不要说修“身”和“意”了。耍耍嘴皮子的功夫都做不好,再具体去做,去把握自己的心态,那就更难了。

口德具体包含哪几点呢?第一是口才。所谓的口才,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发现问题的时候,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进而说之,什么时候该退而不说,分寸尺度都要把握到位。但是,很多学佛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甚至说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第二个是口德。并不是光随喜赞叹别人就是有口德。我们对一个人好,爱护他,对他忠诚,首先要明白忠诚、爱护必须建立在负责任的基础上,不负责任的忠诚和爱护,就是变相地陷害他。

第三个是口福。要具备口福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修行人,对衣食住行应该超越。如果你达不到所谓的“吃什么,什么香”,你没办法透过物质世界进入灵性的世界。你修来修去还停留在衣食住行上,灵性怎么能起用呢?一个人之所以能把灵性的力量发挥出来,是因为他完全掌控了自己的身口意,对衣食住行等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已经超越了。

三个“口”字摞在一起就是一个“品”——人品的品。口才、口德、口福你修好了,你就像个修行人的样子了,接下来才谈得上修道。一个僧团之所以不和谐,就是因为我们的“三个口”没有修好。你的出发点、动机是为了对方好,但是你的口德不够,你采用了激烈的方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所谓的“方便有多门,归原无二路”就是这个道理。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你发的心对,你的念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哪怕千奇百怪的方法都可以。

佛教讲“方寸不乱胜过万法”,或者说“方寸不乱包含万法”。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虽然你修万法,但方寸没把握好,乱了方寸,又有何益?方寸指的就是这颗心。心一乱,什么法都没有用。哪一个法都是为了让你的心清净。不染为清,不乱为净。何谓“染”?染即住,不住则不被染。任何事物,哪怕是好的事物你住在上面,你也会被染。既被染,接下来就会乱。

“禅定、清净、相应”这六个字是所有法的灵魂。你修任何一个法都必须有禅定、清净和相应。所谓的法门有八万四千个,收到的实质功效只有一个。所谓的这个法门、那个法门,都是人为的,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根器、不同环境而创立的。

修净土法门,你的觉照提不起来,那能叫修净土吗?你修不出个禅定,没有定力,就是阿弥陀佛把你接引走了,你仍然会迷失方向。修净土首先要能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靠什么把握呢?就是靠觉照。修禅定,净念不能相续,觉照提不起来,那能叫修禅定吗?修密宗身口意相应,你靠什么力量让身口意相应呢?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让身口意相应,都是靠心去支配,靠觉照去支配。你丢掉了觉照,就丢掉了一切。身口意不相应,就没办法产生禅定功夫。没有禅定功夫,当然也就没办法净念相续。净念不相续,你也就不可能和万物融为一体。当你和万物融为一体了,你还需要去极乐世界吗?你还需要阿弥陀佛接引你吗?阿弥陀佛在你心中还有来有去吗?换一句话讲,你没有和万物融为一体,阿弥陀佛把你接到极乐世界去了,你和谁融为一体呀?还是和你的“贪嗔痴”融为一体。!

一个修行人生不起菩提心,不能回小向大,不能回私为公,你吃斋念佛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一个人什么教都不信,什么法都没有修,但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有奉献的精神和行为,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有一种雷锋的精神,那跟你修行人说的“行菩萨道”有什么区别呢?别看我们信教,吃斋念佛,我们死了以后和雷锋相比,等级未必有雷锋的高啊!雷锋心中只有众生,没有自己。我们学佛的倒好,心中只有自己,一心一意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成佛,要做祖!你的心中除了自己要成佛做祖,要往生极乐世界以外,还有谁呀?!你们可以问问自己,你们的心目中还有谁?

一个修行人要心存众生,心包太虚才能成就。我们倒好,谁也不容,谁也不包,心中只有自己!那好啊,你有自己,那你就永远是自己一个人!你就是一天坐十个小时,吃一辈子的素,也没有用!你连福报都培不上,连成佛的因都种不上。你种的不是成佛的因,很难给你下定义你种的是什么因。如果说你是种人的因,人的因你也种不上。种人的因,你也要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包容心,还要有谦恭心。这些你都没有,更不要说种成佛的因了。

学佛的人不是经常说:“你的量有多大,果位就有多高”吗?量是什么呀?就是菩提心。你不发菩提心,怎么会有量呢?你想成佛,为什么你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修佛的标准,不符合走这条道路的要求呢?你所做和你所想的都是不一致的。从我们的所作所为,做事的方式方法,就可以看出我们内在的境界,就可以确定我们临终的果位、临终的结局。

既然大家知道成佛要修无量劫的福报和功德,那么我问大家,功德福报是怎么修来的?就以我们这种方式修功德福报吗?你想开悟,想成佛做祖,佛经里面不是有一句对菩萨的描绘吗?要达到菩萨的境界,其中有一个标准你们是否记得?——做众生的“不请之友”啊!这句话是《圆觉经》上讲的。

为什么说“修道先发心”呢?什么叫做“发心”?一天坐十个小时,念一百万遍“阿弥陀佛”,诵一百部《地藏经》《金刚经》,就叫发心?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发心。这是不是发心呢?是发心,但不是佛法讲的发心。这发的是自私自利的心,是断灭慧根的心,是断灭佛性的心。别看你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诵《地藏经》,你发的都是断灭慧根的心,都是焦芽败种的心,你所做的一切都与道相违背!你这种发心是把自己从佛位上降下来,把自己从佛这个队伍里面踢出去!

你们对这个观点如果有看法,可以提出来呀。如果你们认为我这个观点是错的,你们可以把它记住,去问一问别人。

如果你了解密宗、禅宗和净土宗,你就能真正领悟为什么祖师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为归。否则,你就不了解八万四千法门,就不了解禅、净、密的涵义。但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理解”,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净,盘个腿就是修禅,念个咒语就是修密。什么是真正的咒语啊?“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咒语,“本师释迦牟尼佛”才是真正的咒语。什么是真正的密,什么是真正的净呀?无明突破才是真正的密,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净。

为什么你每天要住在一句“阿弥陀佛”上呢?因为你的心太散乱了。真正有功夫的人不需要住在这句话上。住在这句话上,你更染更乱,所谓的“弃火又入水”就是这个道理。

学佛经常讲到“起用”,起什么用啊?拿什么来用啊?离开了身口意,离开了人事物,还有什么用?到哪里去用?你的身口意不针对人事物,怎么修福报?怎么修功德?怎么消业障?怎么认清自己?怎么改造自己?怎么超越自己?

凡夫是“除境不修心”。圣人是“修心不除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万行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万行法师)  

 万行法师:行脚参学 

 万行法师:拿来即是 拿来就用 一切现成圆满 不需要修证 

 万行法师:圣人有妄想吗 

 万行法师: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 

 万行法师:如何净化身、心、识? 

 万行法师:“心动不如行动”在宗教中如何运用?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万行法师:如何才能活得轻松自在、超越洒脱 

 万行法师:心灯点燃即是见道 

 万行法师:当下承担就是修行 

 万行法师:万物同体息息相关 

 万行法师:本来面目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