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赖永海教授:僧团如何办好佛学研讨会?


   日期:2024/3/4 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僧团如何办好佛学研讨会?
  赖永海 - 南京大学
  惠空法师要我就“僧团如何办好佛学会议”等问题谈点看法,这对我可是个难题,因平时很少往这方面去想,故提起笔后颇觉费劲。不过,既已冒然应允,只好硬著头皮往下写,写成什么就算什么吧!
  一、举凡办学术会议,学术含量当是第一位的,每次会议,都应力求在特定的范围或对某个特定问题的研讨有所深入或突破;会议的主题应尽可能集中,切忌流于空泛,倘若每次会议能就某一两个具体的学术问题进行具有一定前瞻性和较为深入的研讨,能够不同程度地推动该领域或范围的学术研究,就是一项不小的成果。就这一点而言,僧俗两界所举办的学术会议不应有什么差别。
  当然,学界与教界之举办学术研讨会,因为所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故所要设定的会议主题自然会有所不同。例如,学界之举办佛学会议,所要讨论的问题多围绕他们平时所进行的研究,诸如佛教义理中所蕴涵和体现的哲学思想,佛学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文化的相互关系、佛学与西方学术思想文化之异同及相互融摄之可能性等等;而教界更为关注的,则是一些与佛教之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诸如佛教与人生的相互关系问题、佛教如何融入现代社会问题,佛教今后的发展趋势及佛教要不要现代化、如何现代化等问题。这里所列举的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藉此指出学界与教界因所关注重心的不同而在设定会议主题方面的差异而已。
  二、佛学研讨会既然是一种学术会议,就有学术见解的不同,难免会有是非之争或见仁见智的情况,这与一般弘法活动很不同。弘法活动的对象是信徒,其基础是“信仰”, “信仰”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能讨论,也无法讨论的。例如,作为一种学术观点,人们可以去探讨历史上到底是真有释迦牟尼其人,抑或是神话的传说,但在弘法活动中去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有点离经叛道,亵渎佛祖了。又如学术研讨会可以就佛教义理中哪种思想体现或背离了现代哲学中办证思维,但在弘法活动中绝不宜去讨论佛中哪段话是对的,哪段话是值得商榷的。凡此种种,都是佛学研讨会与一般弘法活动的殊异处。
  当然,佛学研讨会与一般弘法活动亦不是毫无相契合之处,特别是作为注重“智慧”的佛学更是如此。例如,如果人们能够从学术层面理解并把握佛教的思想和义理,对于理解和接受佛教是很有助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学研讨会与弘法活动是有其相一致的地方。
  近十几年来,海峡两岸的学术界在佛教研究面做了不少工作,出版了不少学术专著和丛书,也举办过不少佛学研讨会,尽管他们出发点是为了推进学术研究,而不是弘法,但客观上对于佛教知识的普及,佛教文化的传播,乃至于佛教义理的日渐为广大民众所理解,都是很有助益的。
  三、近几年来所举办的不少佛学研讨会,常是僧俗二界都有代表参加,这对于学界与教界之间的增加了解,促进交流,建立和扩大合作是很有好处的。
  就学术层面说,学界与教界的研究者能够有机会坐在一起交流、切磋,这对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很有助益。如同世界上其它宗教一样,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值得研究的方面和层次很多,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出于不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立场,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对它进行研究。例如,僧团学者往往对佛的教义和仪轨比较熟悉,在佛教的修持方面较有体会,因此他们往往在这些方面拥有优势,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学界的研究者则更多地致力于佛教义理中所蕴涵的学术思想的探讨,因此,常常在诸如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佛教艺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僧俗二界的学者能聚集在一起进行切磋与交流,这对于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佛教的思想,从而推动佛教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是很有助益的。就同一个问题而言,由于立场、研究方法及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教界与学界学者往往也会有不尽相同的看法,此中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因为很多的学术问题往往不是是非悬隔.非此即彼,而是像庄子所说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又如佛教所说的:“非是非非,亦是亦非”。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只有从更多方面、层次、解度去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才能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它。正因为如此,学界所举的佛学研讨会适当邀请一些教界的学者参加,教界所举办的佛学研讨会适当邀请一些学界的朋友参加,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四、近几年来,笔者参加过一些国内和国际的佛学研讨会,既有学界举办的,也有教界主持的,就总体感觉言,气氛相对较轻松,讨论也比较自由,有些探讨还比较深入。但是,就会议形式而言,有些研讨会的作法似可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例如,不少研讨会的学术论文质量不高,有为了参加会议而“临时抱佛脚”,匆匆草就的感觉;有些研讨会则把十分宝贵的几天会议时间,用于让与会者轮流在大小研讨会上宣读论文,且多属照本宣科。这种做法达不到研讨会的目的,因为研讨会著重点应在研讨上,如果大部份时间用来宣读论文,编一本论文集就行了,又何必耗费巨资,花那么多时间与精力把那么多学者请到一起来!既然是研讨会,首先主题应该集中、明确;其次应该根据大多数与会者所提供的论文,提炼、概括出一两个中心议题和若干个重要议题,重要议题可进行分组讨论,中心议题则进行大会讨论。大会的主题讲演也不一定都得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尤其应该那些讨论上“冒尖”的,确实有真知灼见的年轻学者做大会的主题讲,这不但能保证会议主题讲演的学术质量,而且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