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 |
||
|
||
器世间 既论身 须论土 土为依 身为主 上面已经讲了以根身为主的正报,也就是有情世间;下面还要讲根身所依住的器界依报,也就是器世间。 四大洲 共铁围 七金山 绕须弥 四大洲者:1、南赡部洲:旧译为南阎浮提,此洲呈三角形,北广南狭,尖点向南,圆周约六千由旬,因有赡部林,故得是名。2、东胜身洲:音译毗提诃,此洲地形东狭西广,犹如半月,面积为三面各长二千由旬,一面长三百五十由旬,以其身形殊胜,故得是名。3、西牛货洲:音译西瞿陀尼,此洲形如满月,其量七千五百由旬,因以牛为货,故得是名。4、 北俱(拘)卢洲:此洲形为四方,四周量等,各长二千由旬,因国土最为妙胜,故得是名。 《瑜伽师地论》卷二云:“其赡部洲,形如车箱;毗提诃洲,形如半月;瞿陀尼洲,其形圆满;北拘卢洲,其形四方。赡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缮那(古译由旬);毗提诃洲量,七千踰缮那;瞿陀尼洲量,七千五百踰缮那;拘卢洲量,八千踰缮那。”《俱舍论》卷十一中所说的四洲形量,也与《瑜伽》所说的基本相同。 由大地 风力持 水火金 不相离 水轮含 十方界 性流动 如何载 地、水、火、风名为四大,地以坚为性,水以湿为性,火以燥为性,风以动为性。《五蕴论》云:“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 业力持 得自在 风金摩 火现彩 十方世界,宇宙万有,都在流动的水性之中而不散坏,这是因为地球不实,金木水火亦如幻化,它全是由众生业作增上,共同招感变现的此一世界,如同梦境一样,当人正在梦中同样也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若一觉醒来,种种梦境,顿然消失。所以永嘉玄觉禅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正说明境界不实,唯心所现的道理。佛典中说:风与金相摩击,即有火光,火光是变化性,如阴阳之气相撞,即能发出金光闪闪的火花以及巨大的声音。这也说明诸法无有实体,全随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条件变化,而原有之法也就随之变化或者谢灭。所以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缘散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咸作如是说。”而所谓的条件,也主要就是指众生的业力。 庵摩果 比阎浮 果体圆 圆如球 彼上下 与四周 人与物 如何留 “庵摩”者,植物名,形如槟榔。“阎浮”者,在前〈释迦诞生〉一章中已解。《维摩诘经·弟子品》中记载:有佛弟子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观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意译吉祥果,状似鸡蛋),当然南阎浮提其状亦如果体,形圆如球。既然如球,彼上下四周的六方,人与万物怎样才能留住呢?这更说明整个虚空、整个宇宙,皆是随众生业力由阿赖耶识之所变现的,如梦中境,镜中像,如幻如化,都无实体,不可执为心外之实有。 楞严经 秘密说 善会通 不可执 在佛典中对地球的起源形成很少谈论,即使有所谈论,也是大多沿用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旧说,而佛没有专门的论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地球不实,是一切众生共业所感,犹如梦境,如幻如化。所以《维摩诘经·观阿閦佛品》中说维摩诘以右手断取无动如来妙喜世界,旋转自如, 置于阎浮提,而阎浮提不增大,无动佛土不减小。这又进一步说明了外境不实,唯心所现的道理。以故《楞严经》中对地球也只是隐说而不显说,学佛之人对此应当善于理解,不可固执。 日与月 绕虚空 不堕落 谁之动 有过去 有现在 有未来 三世改 若依现在科学的观点看:日月能绕虚空而不堕者,是因为天有吸力,地有引力,互相吸引,所以日月而不堕落。再从时间上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的三世。但是过去世已过去、了不可得,现在世不住、亦不可得,未来世未至、更不可得,时时迁流变化,刹那生灭不住,而不可分别执著。一切众生不达此理,一一执为真实,取相分别,颠倒妄执。若能了知一切不实,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来认识诸法,这样就能在世间现实生活的见闻觉知上,远离诸著,而获得自在与解脱。 南与北 西与东 并四围 上下通 东南西北谓之四方,若加四围(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合称四维),则成八方,再加上下,是为十方。此十方世界,皆通畅无阻。 观十方 人在中 人居地 地居空 十方世界无一定中心,也无一定方所。人所居住的地方,也可以说就是十方的中心。如经中提道:佛坐道场,地神作证,说我此处是金刚脐,余方悉转,此地不动。但是人所居住的地球在虚空中如一尘沙,人呢?当然则显得更微小了。因为宇宙之大,无有边际,地球之多,亦如恒沙。故以人为中心观左右上下,所以说“观十方,人在中”。但人不离地而居,地又依虚空而住。业力无尽,故人趣长存;心能生法,故地球恒转(地球虽有成住坏空,但空后又成,并非永恒皆空,故说“恒转”)。 数此地 至大千 凡圣居 各有缘 佛教认为一太阳所照临的范围称为一世界,一千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中具备了小、中、大三个千字,所以又称三千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又称一佛土,也就是世尊教化众生的一大国土,当然我们这一小小的世界(南阎浮提)也是佛土当中的一分子,虚空无量,佛土无量,而人趣小世界更是如微尘沙数无量。在这无量的世界中,有凡夫,有圣者,有大乘,有小乘。凡夫所居的土,有庄严美妙的天世界,也有清山绿水的人世界,更有丑陋污秽、甚或狞恶可畏的三涂世界。他们各各皆由不同的业力随缘招感变现,自无主宰,漂泊流转。圣者所居的土,从佛言:有随类化土,有他受用土,更有自报土及法性土,此等诸土,前二依大悲愿力及在因位中修利他功德作缘变现,后二依大智大愿及在因位中修自利功德作缘成就。凡圣所居,各各皆随自具的因缘所招感。所以说“凡圣居,各有缘”。 同居土 方便土 实报土 寂光土 分四土 自台教 前二粗 后二妙 天台宗对佛土分为四种:1、同居土:谓凡圣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