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开智慧


   日期:2011/9/24 1: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开智慧

 

前几天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高素质》,知道了现代教育方式与古代教育方式的差别之处。知道了现代教育方式可以很快地提高人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还不利于开发大众的智慧,不容易激发出大家的灵光。这对于要随顺世缘的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

因为从书本上来的知识,很容易老化或者说是陈旧,固守旧的生产方式或者是社会活动可以。但是,要想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是会形成障碍的。甚至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也会形成阻碍力量。所以,社会上急需新的知识或者说是智慧,利用这些智慧来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我们往往“黔驴技穷”或者说是缺乏灵感了,或者说智慧找不到了。尤其是对处于创作行业的人来说,找不到灵感就等于找不到饭碗了。这样下去不但个人会失去工作机会,没有饭吃;整个社会也会因为知识老化而停滞不前,没有生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个人都在努力。

国家在投入所谓的基础理论研究,让一些人开发他们的智慧。希望利用他们激发出来的智慧,解决知识老化的问题。个人则选择很多不同的课程,以希望把自己快要耗尽的灵感,重新挖掘出来。使自己快用尽(黔驴技穷)的智慧或者叫创造力有所恢复,创造新的学科或者行业,以便有新的知识可学、可应用。

这就是知识存在的问题,因为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需要不断地重新学习,这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佛教叫做不究竟)原因。这是社会上的人们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知识存在过时问题,或者说是存在要重新学习、或者叫回炉、或者加油等问题。

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这个问题,就像我们人人都会死一样不可避免。我们只能顺从这个规律去不断地学习;去不断地加油;去不断地更新;去不断地……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就会失去工作机会;就会失去一切;就会……这不光是在社会上如此,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样。

所以,社会上有句话非常经典,叫做“活到老,学到老”。意思大家都很清楚,而且绝大部分老人是这么过来的,绝大部分的新人也将这么一生过下去。从他们的知识过时需要加油的情况来说,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要这么辛苦,这么累,要“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上,你不“活到老,学到老”就会没有用了;就会被淘汰;就会……能不能有个办法能不用这么辛苦呢?哪怕是可以很快就学会,减少点回炉的时间也好啊!我想这一定是大家的希望,也是大家所追求的。当然有,这就是后面说的通过禅修,通过去禅堂这个圣地修行来激发你的智慧。

这在佛教上来说叫做“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因为知识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或者说是学到的,不是从自己的自性或者说是个性、智慧、灵感、创造力那里得到。所以,就会有它的局限性。智慧或者叫创造力等等是从自己的自性来的,是你的个性的突显。所以,智慧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而要想激发你的智慧或者叫创造力,则需要禅修等特殊训练方式。禅堂就是提供你禅修的场所,就是你摆脱旧知识限制的地方;是你跳出旧知识框框的踏板;是你激发智慧的处所;是你刺激灵感的宝地;是你突显个性的天堂;是你培养创造力的摇篮……

因为只有通过禅修才能得定,乃至最后的发慧。这样我们才能突破自我封闭起来形成的障碍,激发出我们的智慧。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去设计新的思维模式,去设计新的生产力方式,去设计新的生活方式,去设计新的世界,去设计……这样我们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后面敬请关注后面的《随顺世缘发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开智慧)(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开智慧)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八章 止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八章 止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八章 止观双运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十 观心用功待考证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九 观心偏差实可惜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八 观心容易堕无记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七 观心容易住境界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六 观心功夫难清明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五 观心用功难深入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四 观心用功有比喻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三 观察缘虑心粗细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二 五种心性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