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业力就是潜力


   日期:2011/12/18 13: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0月3日,今天听师父早斋开示,随感几笔,分享于众。

l        业力就是潜力

潜力是世间流行的一个词,业力是佛法中难以说清的一种状态,师父竟然将这二者结合到了一起,不可思议。

什么是潜力?师父说,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身心形成一种好的善的习惯,这种身心行为所积累的业力,就是潜力。佛陀三大阿僧祇劫来积聚福德智慧的资粮,这些都是一种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成身心一种善的、符合佛法的行为习惯。

想起《大智度论》中说:“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余气。”又说:“佛于无量阿僧祇劫来,持戒清净故,身、口业无失;余诸阿罗汉如舍利弗等,极多六十劫,不久习戒故有失。佛无量阿僧祇劫,集诸清净戒成就故,常行甚深禅定故,得一切微妙智慧故,善修大悲心故,无有失。”看来,要养成佛陀那样的好习惯,真是需要长期用功啊!

怎样培养潜力?师父说,通过佛法的修行,长期积累福德智慧资粮,就形成强大的良善的习惯,就能形成巨大的潜力。我体会,一个人长期乐行善,整个身心散发着乐观、光明、善良、祥和的气息,就是业力的展现,自然能够感召好缘乐果。一个人长期培福报,他到哪里,不用特别追求,想要的自然得到,这就是潜力;一个人长期修智慧,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他都知道怎么办,内心自在,这就是潜力。

原来,潜力是可以修出来的。

l        大乘根本在发心

师父又一次强调发心!同样的行为,动机不同,造成的结果就不同。《大智度论》中说,菩萨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智慧。有人疑惑:声闻、辟支佛有的都是证得圣果的圣人,为何一个初发心的菩萨,还在生死之中,就能胜声闻、辟支佛呢?论中解释道:“菩萨虽在诸结使烦恼欲缚三毒胎中,初发无上道意,未能有所作,而为诸佛所贵;以其渐渐当行六波罗蜜,得方便力,入菩萨位,乃至得一切种智,度无量众生,不断佛种、法种、僧种,不断天上世间净乐因缘故。”

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也更理解为何师父总是强调发心。因为菩萨的尊贵不在于立时得圣果,就在于发心!就算一时尚在生死之中,但为真佛子,终将住持三宝,利益人天。若对成佛之道明确了解,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发菩提心。真正明白了道理,又在大乘的师友环境下熏习,自然发大乘心,渐入菩萨数。其实也不觉得多难,这就是遇到大乘圆满教法,遇到大乘师友的殊胜!所谓,君子枉自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

静静思考,无量众生中能够遇到佛法者少,能够听闻大乘佛法者更少,能够得到大乘圆满教授者极少。不仅得到这样的理论,还有大乘的同行师友,在这个末法时代,真正是难能可贵,极为稀有的。若非宿世深缘,何乃至此?应自庆幸,并发心帮助更多的人进入团队,已在团队中者,助其安稳承担,这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财富。真正跟着大乘师长,做菩萨也不难。这就是依师的殊胜。

l        靠团体的力量来修行

大乘行人要依靠团体来修行,是师父带弟子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遵守团队的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身口,让自己的内心有序,就是在落实修行。在团队里一起修,就像一起干活儿一样,是有一种氛围的。在这种氛围里,自然就能够提策我们用功的心力。试想,一个人在家念经比几百人一起念诵的力量要微弱的多。而且,团队行为容易持续、长久、定量,个人行为容易情绪化。今天心情好,念一天,明天心情不好,一句不念。起起伏伏,难以持久用功。所以,依众靠众,就是善巧帮助自己修行。

在团队里,也是最好的磨合习气的办法。大家天南海北习性各异,因为共同的信仰而有了共同的行为标准,要一起遵守。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规矩就会跟个人的习气产生冲突。师父举例说,大家吃长条桌,习惯吃圆桌的就吃不惯,但吃不惯也要这样吃。在家里,七点、八点吃饭,在庙里六点早斋,做不到,就要慢慢克服。这就是修行。慢慢地,个人的习气就磨掉了。正所谓:“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

我们之所以排斥团队,因为内心的封闭、缺陷、我爱,我慢等等,习气很多。难以融入团队,因为内心没有团队,只有自己。

当今社会很多问题,也都是由于极端自私、个人主义,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对社会会有什么影响,完全自我中心。家里“精雕细刻”装修一年,这是我自家装修,跟邻居没关系;街头热吻,这是我自己的爱,跟社会风气没关系;借机捞你一把,我赚到钱了,你亏本跟我没关系;有人跳楼自杀,还有人借此机会给围观的人卖矿泉水,所以,你跳你的楼,我挣我的钱,咱们没关系……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越来越精明地追求快乐。实际上呢?其实只会越来越苦。

因为得失心越来越重,怕得不到,怕自己失去,也怕别人得到,恐惧越来越多,心就越来越苦。分享的心,同乐的心越来越少,人怎么能够快乐呢?远离团队,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个体如一叶叶扁舟,孑然孤立,孤独。

相反,强调集体,人就有了彼此的支撑,会有安全感,多了随喜心、分享心,有了生命的依靠。个人微弱的力量因为融入集体,而体会到强大的力量。执着自己利益的心轻了,自我慢慢弱化,心量渐渐扩大,快乐就会多起来。无我无畏,心自安。

因此,现代人丢弃团队而强调自我,去追求快乐,其实是缺少智慧的行为。正如《入行论》中说:“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求自乐,毁乐如灭仇。”集体主义、雷锋精神,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个人幸福的良方,应矢志不渝地推动下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