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


   日期:2009/4/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

  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

  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

  胡适之曾写了一篇文章阻止吾人读经,题为‘我们不配读经’。他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自己终身研究典籍,都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是何许人,你懂多少?居然胆敢说要‘读经’!

  这篇文章的杀伤力很大,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甚至连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于是他就不敢尝试了。

  其实,胡适之混淆了学术规格。王国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于文字训诂的斤斤计较,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为什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再进一步说,胡适之的逻辑是不通的,如果按照他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那么我们应该问他:如不去读,何时才会懂?也就是要问他,到底我要懂了才读,还是读了才懂?如不懂就不要读,刚好一辈子不能懂,于是就一辈子不可以读,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愈不读愈不懂,致使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这正是胡适之的希望,他的希望在今日完全实现了!

  五四,不只要使中国人不敢‘读经’。胡适之等人过分提倡白话文的结果,甚至使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齐丧失。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文言、白话兼擅的。正式书面文章用文言,游戏之作用白话。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所以不仅文言文写得好,要写白话文更是得心应手。举例而言,胡适之所特别推崇的白话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们本来就是饱读诗书的古文高手!再如胡适之本人,他自以为他的白话文写得好,学问广博,好像是天生的,其实,他忘了他是从四岁开始就读文言文了,他十一岁就读资治通鉴,十三岁就读左传了!其他那些五四时代自以为白话文写得好的人,无不是个个经典满腹的。

  但是,胡适之等人并不管文言白话本来可以并存的事实,也忘了文言是白话的基础,他更没考虑到千古以来,经史子集,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文言文。本来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时间学会读文言文,则上下三千年的一切书籍,皆可优游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使文化承继可大可久的设计。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读古典书籍,就永远得不到传统文化的薰习。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断层,甚至消亡。而丧失其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而这种效应已明显见于今日。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只凭短短的白话文历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凭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矮化,从此中国将永远培养不出大人才来。

  须知,五四一贯的文化心态,就是‘偏狭’两字。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而过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于是喊著要‘现代’,就必须打倒‘传统’;喊著要‘西化’,就必须打倒‘中国’;喊著要‘科学’,就必须打倒‘玄学’。这些都和喊著要‘白话’,就必须打倒‘文言’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这种必须‘打倒’而后甘心的心态,就成为近五六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君不见到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一片互相‘打倒’之声!

  现在,我们在此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狭心态。我们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而广之,文化素养与科学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是人类理性中的价值,一个有理性者,都该加以尊重,加以学习,加以发扬,加以融会。

  而经典的研读正是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他的古文书籍就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写作必多有帮助。‘经典’也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广阔的心胸和互敬互重的美德。我们深信一个有自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中国的作家、律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而更富有创造的心灵。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也是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胡适之所崇拜的罗素,也是自小背古诗长大的。

  (佛经中的文言文相对的简单一些,初学者可以参照此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和古人沟通,四库全书、大藏经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