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电子禅修—互联网让人孤独


   日期:2012/2/17 11: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和菜头

    今天读了ohmymedia的《互联网让你孤独了吗?》和维舟的《群岛式的社会》,觉得都很有见地,尤其是对比着阅读之后。要我说,互联网的确让人孤独而且没有“吗”。承认这一点与我早年的观点已经发生了迁移。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发展变化的,而是在二十岁就有一系列人生定见且不会修订,那倒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早年间我本能地反感这种话题,因为我喜欢网络,喜欢它带来的一切,所以不大能容忍对网络世界进行批评。而今天的网络世界已经发生了很的改变,太多人参与了进来,甚至改变了网络的结构和游戏方式,因而有必要做一些观点上的修正。

    网络世界的孤岛化在今年6月23日梁文道先生已经做过一次讨论,当时我的回应是说互联网的自由和资源共享精神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后,我又想了很久,觉得现在网络世界的孤岛化和碎片化背后是信息组织和分配问题。在早期的网络上,网人彼此分享的内容没有今天那么多。由于自身的素质和经历趋同,所以关心的信息重合度很大。因此,当时有可能让一个帖子传遍整个网络,因为当时的网络也就那么大。但是今天的网络世界信息太过丰富,参与的人太多,可以成为公共部分的信息很少。所以,呈现出离散化的趋势也并不奇怪。以前可以靠一个单点让发布出来的信息就能渗透整个网络世界,从BBS扩散到其它BBS,而现在就很难做到了。2000年的时候上网的人个个都认识图雅,今天哪怕是宁财神也未必能作到。在一个平民时代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考虑平媒、电视和网络的三重覆盖,才能使得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即便在网络世界内部,信息在Twitter、IM、BBS、BLOG、SNS上的组织形式都不同,想覆盖全网络已经成为不可能了。网络世界由于急速扩张,形成了今天这种撕裂的状况,倒不全是因为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结果。

    对于个人来说,我的切身经历证明网络会使人孤独。从形式上看,一个人如果是独居,而且能够上网,那么他的状态相当于在某种闭关状态之中。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服务之丰富,可以长时间维持一个人和现实完全脱离的状态。从2000年以来的8年时间,我个人的现实社交生活基本上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而在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却占据了绝大部分。这就相当于在闭关中的冥想,它能产生不同的次第和境界,让人长久的沉浸于其中。8年前我的口才还算不错,社交生活中还算如鱼得水,但在8年后,我变得有些口吃,而且懒得说话,更会因为沉闷而冗长的社交活动而觉得恼火。相比之下,使用Baidu和Google迅速查找资讯,通过IM或者BBS、BLOG交换意见,比宴饮的效率高出不知道多少倍。在网络上呆的时间越久,你在信息占有上的权级也就越高。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饭桌上的段子和分析评论你都在网上见过,这时候一切都变得乏味可怕。也就是说,网络使你变得不大热爱现实中的活人和事件。

    同时,上网的本质其实就是独处。你能感觉有许多人的互动交流,于是你的心灵就开始逐渐渗透进入网络,彼此呼应。电脑屏幕就是你的心灵之墙,上面是心灵活动的映射。也就是说,你全然已经进入了自己内心的世界之中,而且可以在其中安住很久。许多和尚需要经过漫长的修行才能进入这种状态,但是网络却很轻易地做到了。在这种状态之中,你的CD播放器最后会没有任何声音,在你和屏幕、键盘、鼠标之外,不会存在任何其他的东西。到了最后,就像盲打,其实是彻底摆脱了对键盘的惦记一样,一个网人是在直面无数的信息流,而曾经的现实世界已经完全消失。在这一点上是与禅定里的静观有类似的地方,同样是抽离了现实世界的外相,而让心灵深入其中。

    一个人长期和自己呆在一起,呆在自己内心世界之中,当然会变得很孤独。这种孤独并不是一个人走在荒野里的那种孤独。事实上,一个网人应该根本感觉不到这一点。只有当网络和现实发生切换的时候,场景转换出现不适,才会偶尔发觉自己在比特世界里呆得太久,以至于对现实世界有一种疏离感,你没有办法在现实世界中同样高效地吸收信息而产生饥饿感。你会觉得现实世界的信息组织模式非常低能,人类居然会愚蠢到用固定货架去展示有限商品,电视节目居然是按照时间序列播放而不能进行控制,报纸用十几个版面罗列的信息不过是一种简单堆砌且需要24小时才更新一次。

    我对于这种孤独感不想做好或者不好的评判,因为当网络已经能完成如此之多事情的时候,讨论一种附带的情感好或者不好意义不大。我倾向于把网络看成是一种电子禅修,网络世界无非是无数信息流瞬间组合和心念的闪现,可以说它极大极丰富,也可以说它根本空无一物,只是一些电子流。它是一个庞大的超级电脑,你不能说它属于某个网站,某个个人,但又不能说它和某个网站,某个个人全无关系。它是“一”,是“元”,是“The one”,是“Matrix”。面对它,所有的人和事都可以扁平化处理,变成一系列数据,可以保存、对比、归纳和整合,达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整个现实世界都变成了信息流,拆解为0和1的组合,随时随地为你验证“色空不二”的道理,最低限度上能做到“看尽天下A片,心中自然无妈”(不需要精神依靠而空虚沉沦的意思)。所以,我时时猜想设计网络的最早那批人,多少都有点佛教思想色彩在他们的灵魂深处不停的涌动和冒泡。

    只是和尚大彻大悟之后,都会下山回到人间,普度众生,却不知道又有多少红尘中人在网络中会陷入内心的幻想(佛法修炼时称“掉举”)而不能自拔,被自己内心中异常凶险的部分所彻底征服,不能做到“佛来斩佛、魔来斩魔”的洒脱和空灵,不能游刃有余地出入两个世界之间,只有不断的下沉到无底的深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互联网       孤独)(五明学佛网:互联网       孤独)  

 卢志丹居士:耐孤独三昧:忍耐孤独与寂寞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读后序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后记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十章 杂阿含经中的譬喻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九章 无常这个事实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八章 「看见」无常—开启智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七章 无常的自由气息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六章 如何在无常中从容成长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五章 如何在无常中相爱?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四章 如何在无常中生活得更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三章 无常是苦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二章 无常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