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今日感慨:报应真的有


   日期:2012/2/18 2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日感慨:报应真的有

  很多宗教里面讲报应。很多人感受到报应律的存在。但是基督徒一般不去说报应,尽管在大家的思维逻辑里面还是认可报应的,否则就不去强调很多应然的行为了。我对于报应是从社会行为层面来看待的。村庄里要修条路,村里有群众希望我能提供一些赞助,我老妈对我说,你真赞助了他们下次就是见了我也一定很喜笑颜开。我当然知道这样的事情,大家也会有这样的体会。你如果帮了某人的忙,下次某人对你的家人或者其他熟人都会非常客气甚至帮忙。前一阵,我在广州与我们最早期的黑苹果青年梁新先生与余一爱女士一起吃饭,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是只要与我们有关的事情,他们总是大力帮助。以前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具体的谁谁帮啥忙,但这样的忙自然有一些人会帮的,尽管不一定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在社会资本理论中,我把这个效应称为先行投入以后的转移支付现象,也就是你先对某人做了点好的事情,那么某人对你的情分既可能是用帮你做其他事情的方法来转移支持,也可能是针对与你相关的其他人来实施转移支付。这是一种正面报应模式,也称为报答。 

    我有一位亲友,对待老人不太好,我的老妈教导我说,别与他们家来往,他们家的事情也别去掺和。我想,如果有人被我骗过,吃过我的亏,将来他可能也会对孩子说,袁某人不是个东西,他找你可不许理他。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代表个体,也不只是在一个场景中——再风光的人也有没落的一天,再牛的个人你的亲友一生总有需要一点帮忙的地方,我们总让人家吃亏,总要人家付出,总是欺负人家,那么我们不仅不能为自己在其他场景里的困境提供一个预付的缓解机会,也不能让与你相关的人受益于你的德行。这是一种负面报应模式。 

    我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出大家关注报应律的8项提醒:一是大凡自己宽裕别人紧缺的资源,能帮助人的就帮人一点;二是答应人的事情要做到;三是帮助别人的事情不要老挂在自己的嘴上;四是在自己的事情之外关注一点看起来与自己不相关的其他的事情;五是不是所有帮助人的事情都一定要期望得到回报,要做些看起来没回报的事情;六是接受帮助不是耻辱,但受人恩惠不感念是可耻的,在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回报他人;七是得人的好处成就的事要经常念叨称颂别人的好处;八是偶尔帮助人一回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帮助人,而且让帮助人成为一种自己的行为习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报应       回报)(五明学佛网:报应       回报)  

 开愿法师:打蛇遭报应 念佛得安宁 

 周齐教授: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 

 悟妙法师:应如何看待因果报应? 

 其它:《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刘立夫) 

 业露华:略论中国佛教的轮回报应说 

 宽运法师:因果报应 如影随形──宽运法师西方寺盂兰法会过 

 付出不求回报 

 其它法师:化世导俗——从《明报应论》看东晋 慧远的报应理 

 传喜法师: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 

 传喜法师:因果报应 丝毫不爽 

 邪YIN缺大德了,这个故事告诉你,什么叫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