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世尊的开示:报恩孝亲经典章句(佛经汇编)


   日期:2012/2/22 14: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尊的开示:报恩孝亲经典章句(佛经汇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 安世高 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护安隐处。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 诸 比 丘。当 学 所生子。口出法味。如 是诸比丘。当 作 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 竺法护 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

 

 

佛说报恩奉盆经 阙译附东晋录(亦云报像功德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揵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界。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相连柱。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告目连。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世父母在厄难中者。具糗饭五果汲灌盆器。香油庭烛床榻卧具。尽世甘美以供养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得六通飞行。教化声闻缘觉。菩萨大**示比丘在大众中。皆共同心受钵和罗。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之众。七世父母五种亲属。得出三涂应时解脱衣食自然。佛敕众僧。当为施主家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食此供。目连比丘及一切众欢喜奉行。
 ===========================================

佛说孝子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诸沙门曰。惟孝之大莫尚乎兹。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YIN劮外色。伪辞非道。酖愐荒乱。违背正真凶[薛/女]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瞢瞢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YIN。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臣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薜/女]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捡。软心祟仁。烝烝进德。潜意寂寞。学志睿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魃魅邪巧之乱。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
 01.
佛告王舍城内之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等言,长者!我今说妙义,欲利益未知未来世之恩德者,世间出世间之恩有四种:一者父母恩,二者众生恩,三者国王恩,四者三宝恩,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负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2.
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3.
母之悲恩,我一劫之间住世而说,亦说难尽。……悲母之念子,无物可比也。自入胎十个月间,行住坐卧,受诸苦恼,口不能宣之。所欲饮食衣服,虽得亦不喜之,忧心无时休息,但思惟将生产好儿。若产难时,如百千刀,竞来割之;若安产时,与诸眷属共喜乐,如贫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儿一声忘之矣。如听音乐之乐,子寝于母之胸臆,以左右膝,为游履处,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长养,其恩德,耸天山岳亦不及,大海亦犹浅。若随顺慈母之教而无违者,诸天护念之,福德无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4.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毋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5.
有福人,请百人净婆罗门,百人仙人,百人朋友,于七宝堂内,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满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顺心,以微少物,供养悲母,随从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6.
父母视子有五事:一令去恶就善,二教以书疏,三令持经戒,四使娶妇,五家中所有给与。《六方礼经》
07.
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当念治生,二早起令奴婢于时作饭时,三不增父母忧,四当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当恐惧求医治之。《六方礼经》

08.
父母生养,劬劳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长养教诲,艰忧备尽,冀其成立,才艺过人;又望出家,度脱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难报。《最胜佛顶尊胜陀罗尼净除业障经》

09.
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末罗王经》

10.
佛问弥勒:阎浮提儿生堕地,乃至三岁,母之怀抱,为饮几乳?弥勒答曰:饮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阴经》

11
、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脱免,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功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亦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一堕失人种,累劫不复。《分别经》

12.
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3.
普贤菩萨告德藏菩萨言:佛子若欲证得此三昧者,先应修福,集诸善根,谓常供养佛法僧众,及以父母,所有一切贫穷苦恼,无救无归,可悲愍者,摄取不舍。乃至身肉,无可吝惜。何以故?供养佛者,得大福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众生皆获安乐。供养法者增长智慧,证法自在,能正了知诸法实性。供养僧者,增长无量福智资粮,致成佛道。供养父母和尚尊师,及世间中曾致饶益,赖其恩者,应念倍增报恩供养。何以故?以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报断灭,作诸恶业。故诸如来称赞知恩,毁背恩者。《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4.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梵网经》

15.
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不孝也。《佛说未生冤经》

16.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经》

17.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经》

18.
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经》

19.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事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本事经》

20.
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南大般涅槃经》

21.
子视父母有五事:一念家事,二修负债,三解诫,四为供养,五令父母欢。《善生子经》

22.
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23.
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无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无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报恩。《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24.
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中阿含经》

25
、夫为人子者,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父母所为,正业不断。《长阿含经》

26.
乌答摩纳至佛问讯,而作是言:昙云,若众生如法乞财,供养父母,又以正理使得乐处,正理供给,当得福不?佛言:如是供养,实得大福。佛言:摩纳,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财,又以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获无量福。《杂阿含经》

27.
佛告比丘:坚持七行,必得帝释。何以故?昔者帝释为人之时,发初履行,孝顺父母;供养尊长;所言柔软;断于两舌;好施无悭;恒修实语,终不欺诳;不起嗔恚;设生嫌恨,寻思灭之。《杂阿含经》

28.
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报恩孝亲       佛经)(五明学佛网:报恩孝亲       佛经)  

 会性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 

 其它:读诵佛经的“出入法”(黄震铭)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杨曾文教授: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明证法师:我的学佛经历 

 陈星桥居士:佛经教学随想录 

 方广锠教授: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方广锠教授: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于凌波居士: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