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七)脚踏实地践行六度


   日期:2012/2/28 21: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观音法会的最后一天。我们前几天讲的是六波罗蜜,这些是我们必须要修的。每一个波罗蜜都非常的重要,都是大乘修行人必须要学修的法。六波罗蜜也是有次第的,最好按次第来学,按次第来修,这样才能成就,要不然的话很难。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非常不容易。

    布施波罗蜜,主要是舍掉贪心。布施主要是对治贪的心,要有施舍心,舍掉对身体与受用、对善法、善事的贪着与贪念。不能贪着于自己的身体与受用,也不能贪着于自己所积累的善法。若是对这些没有贪念,就是布施。

    持戒主要是心里清净。如果心里不清净的话,很难!心里清净了,这就是持戒。如果,虽然在表面上受了很多戒,但是心里如果没有变清净,持戒还是不会圆满。要想心里清净,首先就要舍下,舍掉对身体、对受用,对自己所积累的善法、善业的贪着与贪念,这样心里才会清净。

    忍辱主要是在一切逆境当中心不乱、心不动。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坎坷、磨难、逆境,心没有随着动、心没有乱、没有生起嗔恨心等烦恼,能够保持稳定,保持不动,这就是忍辱。这也是和前面的戒律有关系。心里清净了,才不会动摇,若是心里不清净的话,仍然会动摇,再怎么压制也压不住,控制不了,自然就会动。

    禅定是在一切善缘当中,心能够专注,不散乱,也可以说是自在了。自己要想一种善法,要观一种善缘,心让它怎么想就怎么想,让它怎么定就怎么定,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心自在了,不散乱了,不随便跑,不随便动了,这就是禅定。

    禅定和前面讲的忍辱也有关系,若是你的心没有在逆境当中磨练过,若是不能经过这些考验,心无法能够得到自在,也无法让它不散乱。首先要在逆境中磨练、锻炼这颗心,要去超越逆境,遇到再大的逆境、再大的违缘障碍,心也能够如如不动,禅定的功夫自然就能圆满。要不然的话很难!没有超越,心怎么能得到自在?如果心不自在,怎么能不散乱?怎么能达到如如不动呢?

    然后是智慧度。不管是属于世俗谛的法,还是属于胜义谛的法,都在掌握之下,都是了了分明,一点都不迷惑,这就是智慧。不管从相上还是从体上,都很明了。相上的这些所有缘起法也了了分明,体上的事实、真相、真理也了了分明。

    对诸法了了分明,这就是智慧,这个和禅定有关系,这种智慧是从禅定中产生的。如如不动就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当下即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当下即是如如不动。这都是不动而动,动而不动,这些都是究竟的、圆满的。

    我们作为修行人,这些初学者,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很难做到这些,这是很自然的。这都是佛菩萨的境界,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修布施,最后就是要达到刚才讲的那种境界。我们通过修炼最后都能达到,但是有过程,一下子谁也达不到,这得一步步来。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是一步步修来的,需要一点一滴地修。通过这样修炼,我们也能达到那种境界。那个时候我们也超越了,也解脱了,也成就了。不要觉得太难了,然后就泄气了。

    现在对我们来说也不难。为什么呢?我们现在有方法了,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很快就能达到这种境界。虽然那些境界都很高,很伟大,很了不起,但是我们现在也有佛法了,也有办法了,我们也快成就了。尤其是我们遇到这么殊胜的法,大家若是有信心、有决心的话,很快就能达到。

    现在我们一讲、一看、一对照,自己与这些境界相比是天与地的差别,很难做到,很难达到那种境界。但是佛法不可思议,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有信心、有决心,很快就能成就那种境界。

    大家好好学,好好修,学啊、学啊,修啊、修啊,有一天会茅塞顿开,会豁然开朗。有这种可能啊!一睁开眼睛,就到达佛菩萨的境界了,真的。大圆满的立断法,顿超法,顿时超越三界,立即断掉妄念,极有可能!主要是你有没有这个信心,有没有这个决心。

    对大圆满法要有信心,要有决心,但是心里也不要太着急。在修法的过程中也是,要好好学,好好修,不要太自卑。真的,不管你的文化有多高,不管你的福报有多大,这和成就没有关系。文化高也行、低也行。福报有也行、没有也行。

    大家要好好念、好好修,不要老着急,想开悟,想证悟啊,然后自己去研究空性、无我这些高深的法。用不着,你就稳稳当当地去修加行,好好努力。相续成熟了,因缘具足了,立即就会成就。

    如果相续没有成熟的话,你再研究那些空性,也不会开悟的。相续成熟了,你不去研究,到时候也会开悟。瓜熟蒂落嘛,瓜成熟了,自然就落蒂了,不用特意去摘。一样,稳稳当当地修,依教奉行,听佛的话,听佛的教导,听上师的话,听上师的教导。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让你修什么就修什么,不要多想。

    磨练相续很重要。听佛的话、听上师的话,就是在磨练你的相续,磨练你的心性,不能自以为是。佛教你依教奉行,上师让你听话,这就是磨练你的心性,不让你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这个念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若是你当下能够放下,去掉,那你当下就能圆满。什么时候把这个习性去掉了,什么时候你就成就了。

    很多人都没有听明白,还要给自己安排一个功课,“我还得多学一学,还得多念一念啊。”这种人很难成就。为什么呢?习气没有改,自我没有放下啊!不用说别的,连佛的话,连上师的话都不听。你依止上师的时候,皈依佛门的时候就有问题,你发心不正,不是发自内心的。

    皈依佛的真实意义,我给大家不止一次地讲过。发自内心地,从今以后把佛陀作为究竟的导师,听他的引导,依教奉行。但是你没听佛的话,你没依教奉行。依止上师也是,依止上师就是发自内心地,“我要依止,我要跟随,我要听话”。你皈依佛、皈依上师的真实含义是什么?我以后就听佛的,就听上师的。就是这个意思。

    你当时所发的这个愿,所说的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你说话就要算数。你一定要付出,要依教奉行,要听佛的话,要听上师的话,不能自以为是,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上师三宝。

    如果你没有放下自我,自以为是,没有去掉无始劫以来不好的习气,相续无法成熟。这样不能开悟。在表面上你学得再精进,在字面上懂得再多,也没有用。当时的善星比丘,三藏十二部都能背下来,但是他对佛陀没有信心,相续没有成熟,然后生起邪见了,离开佛陀了,最终堕落恶趣了。

    当时的提婆达多也是,也很聪明,也很有智慧,经常和佛比。一般人没有这个本事,他也很了不起。佛在世的时候,破和合僧那些事情都是他搞的。若是没有一定的能力,也是不可能做到这些事的。他也很有能力,很有本事。但是相续没有成熟,造业了,后来下地狱了。

    当时印度大成就者那诺巴也是,在没有遇到帝洛巴上师之前,他已经是班智达了。那是在印度佛法最兴盛的时候,那烂陀寺有五百多个班智达,一个比一个超群,其中那诺巴是最最伟大的一位上师,精通了三藏十二部,以及所有的佛法。若是要辩论的话,谁也辩不过他。后来经过选举,他成为了守护南门的班智达。一般的班智达做不了这个事情。

    班智达是什么意思?班智达是梵语,是以前古印度的一种语言。“班”是“五”的意思,“智达”是“精通、通达”的意思。他不光是精通佛法,他精通的是五明,佛学只是其中的一个。他精通了所有世间与出世间的这些学问,非常了不起,他还有世间的好多小神通,可以直接与这些善神护法说话、聊天。然后有位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现在精通的只是词句,不是真正的含义,你还需要依止上师。缘分到了,快走吧。

    智慧空行母说他还需要依止上师,其实就是说他还没有开悟证悟。在字面上,他没有不明白的,要讲,也是滔滔不绝、出口成章,都没有问题,三藏十二部都能背下来。但是却没有开悟。后来他去依止帝洛巴。帝洛巴主要是为了专门调服他,示现的是一个渔夫。那诺巴是个大法师,是个大人物,有成千上万的弟子,但是却依止了一个渔夫,表面上也非常不好。

    为什么要给他示现这么一个相?为了调服他的习性,让他放下自我。你若是真心想依止,就别看这个人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好的威仪,有多大的名气,别看这些,就实实在在地依止。现在好多人依止上师就是,就看他的名气有多大,势力有多大,而不看他真正的修行有多高,对众生的利益有多大,有什么样的慈悲与智慧,这些都不观察。谁的名气大就依止谁。这是依止上师的方法吗?什么“我的上师是某个法王”。如果你光靠名气去依止,你就不用依止上师了,直接依止佛就行了。因为佛的名气最大,三界众生都知道。佛最庄严,佛最帅啊!如果你光看表象,你就直接依止佛。

    人就是虚伪吗,这叫虚伪!为什么给那诺巴示现这么一个形象呢?第一个是为了磨练他的习性,第二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就给你示现这么一个人,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心的,你还能不能依止,还能不能跟随。如果还能依止,还能跟随,那你肯定是真心的,肯定是真心实意的。

    也没有什么别的可图的啊,他也没有名气,也不庄严,也没有财富、势力,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渔夫。这也是对我们这些后学者的一种教育。意思是不要去看名气,不要看表象。那诺巴依止帝洛巴的过程中也是,帝洛巴也没有天天给那诺巴讲什么,就是专门磨练他的习性。那诺巴是个法师,是个非常伟大的一个人物,让他干那些下等的事,他是干不了的。为什么呢?他放不下啊,自我放不下,面子放不下。但是他上师专门让他钓鱼、烤鱼,让他去偷东西,让他去干这些坏事。他不能不听啊。这样磨练他的习性,让他放下自我,让他放下面子。那个时候他的相续已经成熟了。

    我们都要面子,这个面子放不下啊!我不能依止一个乞丐,一个下等人,一个残疾人,多没有面子啊,怕别人嘲笑。现在你看,谁皈依了乞丐,谁皈依了残疾人?没有!残疾人当中就没有具德的上师啊?乞丐里就没有具德的上师啊?谁皈依了,谁依止了?就是分别。

    现在很多人皈依上师,也是为了自己有面子,不是真正为了修行。“他皈依佛门了,他依止了什么法王”,“他又去见什么法王,什么活佛了”。就这些,没有真正的依止上师。

    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最好的教育,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都是学处。就是听话。米勒日巴依止马尔巴上师的时候也是,就是听话。没给他传法,也是考验他,主要是磨练他的习气。就是面子放不下,自我放不下。如果你把面子放下了,自我放下了,你自然就轻松了,开悟了,自然就解脱了。既然你皈依佛门了,依止上师了,你就听佛的话,听上师的话就行了。属于佛门的人了,佛自有安排,佛自有方法,还用你操心吗?如果你还自己操心,那你对佛还没有完全相信,还没有完全皈投于佛。

    皈是皈投,依是依靠,还是没有完全皈投,没有完全依靠,还是自以为是,到时候还是自己说了算。遇到什么事情了,自己一想,我得怎么办呢,是送送礼,还是怎么办啊,我得去算一算。遇到点灾难什么的,然后自己跑这跑那,想这想那,手忙脚乱的。采取这个、那个方法。你看,那个时候把佛忘了,把佛说的话都忘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佛了。自己在这瞎想、瞎忙、瞎指导,把佛、上师放一边了,把佛法放一边了。

    佛给你讲的这些方法、上师教给你的这些方法都不好使了,都没有利用起来,都放一边了。还说“我怎么还不好呢?”你能好吗?你所采取的这些方法,你所想的这些方案,都不是正确的方法。佛讲了,众生愚痴颠倒。你这是颠倒的,相反的,背道而驰的。是佛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否定的了,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就否定的了,还想这些干什么?还去依止这些干什么?所有具德的善知识,都不可能不讲这是错误的,是愚痴颠倒的,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佛说的。在佛的面前,我们都是佛的眷属,做佛法的辅导员,没有资格再去说什么,再去编什么。这些都不离佛的教导,这都是佛定的。你不是皈依佛陀了吗?你不是皈依上师、善知识了吗?还要问那些干什么?

    一到关键的时候,你为什么还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你为什么还要采取那些没有用的手段?不去消业?不去忏悔?不去修行?

    佛讲: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讲的多清楚啊!问题都出在自己的身上,都要由你自己来解决。这些束缚是谁给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是你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现在要解开,要放开,要你自己来解开,来放开!都不听话,还东学西学,东跑西颠的,我看你们怎么成就,什么时候能成就。

    我们都是修行人,好好学佛,好好修行。学佛修行一定要按次第来,按传承来,按仪轨来。有没有按传承?有没有按仪轨?有没有按次第?有没有按上师的要求学修?自己好好想一想,好好观察观察。你到底在干什么?你到底在搞什么?真的,学佛不能虚伪。若是这样违心地学修,还不如不学,不如不修。

    佛度有缘人,佛门不勉强谁,也勉强不了。佛不是不愿意度化众生,佛愿意度化众生,佛非常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得到佛果,能够解脱。但是没办法。对有缘的众生来说佛是万能的,但是对无缘的众生来说佛也是无能的,佛也没有办法。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佛不度众生,佛也想度众生,也愿意度众生,但是度不了。佛只能度有缘的众生。不是佛有分别心,在佛面前,众生平等。他是开悟者,在他眼里所有的众生都是宿世的父母,都是宿世的儿女,都是他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是佛只能度化有缘的众生,无缘的众生佛也度化不了。

    所以佛门不勉强任何人,都是自由的。国家也讲信仰自由,佛家也讲信仰自由,这是不得不这么讲的,这也是必须的。佛讲众生的根器意乐,你没有这个根器与意乐,勉强也不好使,也不管用啊,所以不勉强。自己应该深心考虑、再三考虑,应该再重新做个决定。

    自己到底要不要学佛,要不要修行。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世间的利益,还是为了解脱,还是为了成就佛果?如果你发现自己必须要学佛,必须要修行,而且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一定要解脱要成佛,那就要如理如法地学,如理如法的修,这样才能解脱,这样才能成就。否则的话,不可能成就。而且你会越学越难,越修越难。

    别糊里糊涂地、盲目地学修。你是为了世间的这些福报,还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而学修的?先把目标确定下来,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拼了命也要实现它!

    但是这个有方法,一定要把这个方法搞清楚,不能乱来。如果乱来,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我们是为了解脱,为了成就佛果而学佛修行的,如果不如法的话,会离解脱越来越远。为什么呢?你应该往前走,但你没有往前走,而是往后走了,或者往这边走了,或者往那边走了。你的目标在东边,你却往西走,或者往南走,或者往北走,这样你越走离目标越远。所以我的意思是,你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学修,这都是佛讲的。

    佛讲了三种根基的人,然后根据三种根基讲了三种方法,这叫三乘法。人天乘,小乘,大乘。你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定要采用佛给你讲的这些方法,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才能实现你的愿望。要不然的话,你修行会越来越难,离目标会越来越远,最后一定会倒霉,一定会堕落的。这都非常重要。

    大家一定要脚踏实地好好修,把加行修好,基础打好。我们这几天讲的,以后还会讲好多,根都在加行里,尤其是在四外加行里。若是没有弄明白无常、轮回、因果这些道理,对这些道理没有甚深的感受和体会,你无法能够往下学,无法能够成就其他的。

    包括这几天我们学的六波罗蜜多。每一个都是,根都在四外加行里。若是没有无常、轮回、因果这些基础,无法能够成就啊!真的。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越来越觉得,如果没有基础,尤其是没有这些四外加行的基础,无法能够成就,很难啊。所以,真的,大家学佛不要虚伪,一定要好好修。如果你不想学,那就不说了,若是你想学,就要这样学。

    我们学修加行,已经三年了,但是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相续,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层次,别人不用评价你,包括我也不能评价你。主要是你自己评价自己,自己给自己定位。你心里最清楚,你现在需要修加行还是需要修正行。我们大圆满次第里讲的很清楚,很明了,你以这个做为标准,可以观察自己,自己有没有成就这些四外加行的内容。若是你真正成就了,可以再进一步地修五内加行。五内加行成就了,你再进一步地修其他加行。这些加行都修好了,你可以再进一步修正行。

    大圆满正行很容易,我们随时都可以讲,现在很多时候也讲。但是你没有一定的基础,讲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不搞这些虚伪的事情,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来,扎扎实实地修,到时候自然就都有了。不要着急。传承,灌顶,窍诀,这都没有用的,机缘成熟了都有,机缘没有成熟很难,给你再多的窍诀你也不会开悟。给你灌再多的顶,我在这里拿着宝瓶灌,灌满满的甘露水,天天给你灌,也不一定灌得进去,真的。所以这都是虚伪的,没有必要的。

    有的大德高僧经常搞灌顶法会,也是为了调服这些众生,他们不是在真正灌顶,是为了众生能够过来学修。现在人都虚伪嘛,都喜欢这种仪式,这种做法。很多时候灌完顶了,他们什么也没有给大家讲,只是让人们念几个咒语,这就说明了,他没有真正给大家灌顶,因为给你灌顶你也得不到。这是一种善巧方便,通过这种仪式,这种方法,让大家过来念咒学法,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结个善缘,种个善根。

    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给大家结个善缘,不可能那么多人聚到一块灌顶,就都成就了。这是一种善巧方便,不一定都能得到灌顶。上师也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他知道,但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众生。

    所以不要这样虚伪地修,要脚踏实地地好好修。今年肯定也讲一些特加行的内容,但是你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加行里,尤其是四外加行里,别着急去学修那些。如果有时间学一学也行,但是不要以那些为主。自己看看自己相续,四外加行修好了,还要修五内加行,然后其他的顺便学一学,四外加行、五内加行都修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修其他一些特殊的加行了。

    然后再去修正行,就是大圆满法。法是不会缺的,法有很多,但主要是你自己,好好地依教奉行、听话。对法也不能太贪。就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2010年观音法会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2010年观音法会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