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落实父母责须顺承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日期:2012/3/14 20: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钟茂森博士

  
    “父母责,须顺承。”字面上的解释,就是父母对我责备,我要能够忍受,能够好好的反省自己,承认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用这种态度对待父母的批评、责备,那就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假如说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心里有不服,甚至还要对父母有怀恨之心,这就跟孝完全是背道而驰了。我们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假如是对的,当然更应该顺承,应该自己反省改过。因为父母年长我们几十年,人生阅历非常多,他们的责备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一定要虚心的接受。如果说父母的责备有偏差,不正确,我们还是要顺承。因为如果是父母讲得不对,我们知道父母讲错了,我们心里明白就行了,以后要注意防范,不能够犯这种过失。既然我自己没有错误,怎么能够反倒对父母不服,甚至怨恨父母?

  我母亲常常跟我讲,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这样真心的来对你批评、指正,真的父母爱儿女之心,才会对你严厉的要求。所以我的母亲非常有智慧,她就知道教导我不可以用溺爱。不仅她对我严格要求,而且大凡有老师,甚至是外人对我有批评,有严格的要求,我母亲不但是心里不会有任何的不服气,反而会随顺,赞成他们的意见。我长大以后我母亲就告诉我说,当我小的时候在幼儿园里,我在幼儿园是全托的,一个礼拜在幼儿园住六天,礼拜天才回家住。每个周末我妈妈去幼儿园接我回家的时候,我的老师往往会跟我母亲抱怨,说你这个小孩很调皮、捣蛋,经常不守纪律。因为我小时候是爱玩、好动,所以老师们都非常伤脑筋。我妈妈就对这位老师说,如果是茂森违反纪律,请您就对他认真、严厉的要求,你甚至骂他、打他都没有关系。你看我妈妈已经授予老师的这分权力,以后老师严格的要求,我也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后路已给我妈妈断绝了。

  不像现在有些家长,自己的子弟在学校如果不听话,老师稍微严厉批评一下,这个学生回到家里跟他父母一讲,父母甚至会到学校里去跟老师论理,还甚至说要告老师,还听说有威胁老师。这样子老师怎么可能认真教这个学生?所以我母亲对我的这种教导就很有智慧,尽管我是独生子,但是她却从来不会溺爱我。因此我有今天,一般同辈人看来好像还颇有成绩,在大学里面当教授,三十多岁好像看起来是很不错了。之所以有今天,确实离不开父母那种智慧的教育。要知道,人即使是受了冤枉,受了错误的批评,如果能够顺承,能够接受,还能够心平气和,这种人我们说能够消业障,能够增福报。我母亲常常告诉我一句话,“福是逆着加的”,当我们遇到批评、责难,遇到这些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是遇到一些人对我们非常严厉,很不客气,我们如果能够逆来顺受,这样子福报就能够增加。

  我妈妈经常提醒我,她告诉我,每个人一生中难免会有些磨难,不可能一生都会一帆风顺。她说“你想想你的祖辈”,像我母亲的父母,外公外婆,“他们就经历过土改”,因为他们解放前是资本家,当时因为土改,受了不少苦难。我母亲这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本来我母亲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是不能够读书,被逼着上山下乡,这些都是前辈在这一生中经历的坎坷。所以我母亲告诫我说,你这一生到现在,三十年来都是一帆风顺,要常常想到你能不能够经历挫折?假如有困境、坎坷的时候,你还能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还能够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所以,我们常常要反思,我们年轻这一代很大的福报,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一切都好像一帆风顺,而且像我母亲说的,我们的努力都会有结果。像我们读书努力刻苦,你就能够拿到博士学位,你所追求的目标都能够通过你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但是像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我们的前辈,即使是你努力,也未必能够达到你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经常要反思,我们到底享的福多还是修的福多?

  怎么样修福?能够有人给我们逆境,给我们责备,给我们苦吃,这是我们修福的时候,因为福是逆着来的,顺着来的那不是福。正如了凡先生,这是明朝的一位进士袁了凡,他对他的儿子写了一篇训子文,《了凡四训》。他教导孩子说,“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实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常常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即使你现在很荣显、很富贵,要想想万一我贫困的时候怎么办?即使今天做事事事顺心如意,也要想想万一我事事不如意的时候,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不如意面前,我会不会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会不会自暴自弃?即使现在吃得饱穿得暖,也要想想我如果遇到了贫穷,甚至吃不上饭的时候,还能够挨下去吗?即使是人家对我们尊敬、很爱护,别人恭敬,要想到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德行,能不能值得人家恭敬?应该谦卑、卑下。

  常常这么样想就是生福,这种思惟往往是在“父母责,须顺承”当中养成的心态。所以不要怕吃亏,不要怕被人家责备,甚至打骂,要知道吃亏是福,要学会恒顺。在一切的境缘当中都懂得顺承,这种人就有福了,因为他有德,有德者就有福。
 
恭摘自 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 二集 52-197-00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父母)(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父母)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信仰天地父母 

 道坚法师:父母亲的信念——苦谛思维修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