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动物有时间观念吗?


   日期:2012/3/30 13: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动物有时间观念吗?

作者:冯锋 

  

    我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都能感到时间在流逝,知道什么是回忆,什么是规划,这就是时间观念。那么,动物们有没有时间观念呢?一些动物行为专家根据最近的一些实验结果,认为不只是人类有这种能力,动物也可以具有前瞻后瞩的能力。

  动物的情景记忆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恩德• 塔文,将“情景记忆”定义为能够回忆人经历的细节的能力:比如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何时发生等。与其他没有个人经历的记忆相比,塔文博士认为情景记忆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比如说,人们每天可以到达地铁站,却不用次次都回忆第一次坐地铁的情景。塔文博士强调,情景记忆只是存在于人类中,其他的生物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情景记忆需要个人意识。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么何谈记住自己。他同时认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动物可以回忆它们的经历,即使这些经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可以验证以上观点,但是许多动物行为研究人员对此都持肯定意见。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的意见,剑桥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尼古拉• 克莱顿就是其中一位,她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克莱顿博士的实验对象是西部灌丛松鸦,目的是确认它们是否具备情景记忆的能力。松鸦每年都要贮藏成千上万的食物,并记得每一个贮藏地点的位置和存放在这里的食物。克莱顿博士希望通过实验来证明,灌丛松鸦具有关于贮藏位置,或者曾经藏过食物的记忆。

  实验主要涉及两种食物:蛾子幼虫和花生。当幼虫比较鲜嫩的时候,松鸦不会选择花生。如果幼虫死去了几个小时,那么松鸦会更喜欢花生。克莱顿博士根据鸟类选择食物的类别将其分笼。在4 个小时或者5 个小时之后,她将鸟类重新放回各自的贮藏地。研究发现,松鸦离开贮藏地的时间长短,对于寻找食物的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离开贮藏地4个小时的鸟类会挖掘幼虫,而5个小时的鸟类则对幼虫视而不见却选择花生。

  1998 年,克莱顿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表了其实验结果,表明灌丛松鸦的表现符合情景记忆的一些特点。此后,克莱顿博士更深一步地研究了松鸦的记忆。2005 年,她的研究小组发现,不论是否属于研究样本的松鸦,都能记忆何时何地贮藏食物。如果一只松鸦发现别的松鸦在寻找贮藏的食物,待其离开,它会挖掘了食物并重新寻找贮藏地。与克莱顿博士合作的其他科学家,通过实验在其他动物身上找到了情景记忆的标志。如老鼠,当它们发掘地下贮藏室时,沿途似乎可以凭借记忆寻找需要的食物;蜂鸟似乎可以记忆何时何地采过哪朵花的蜜;恒河猴不论多久之前存放食物,仍然会记得贮藏地点。

  反对的声音
  目前,仍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结论是不可信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托马斯• 萨德多弗认为,无需自身的记忆,一只灌丛松鸦就可以在贮藏地的周围找到所需要的食物。他认为,信息实际上并不是精神时空穿梭的特征;情景记忆也要依赖其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目前仅能在人类思想中找到。这种能力是在我们的祖先从猿分化出来之后进化而具有的,其优势不仅仅在于可以通晓过去,还包括“感知未来”。近期大脑扫描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萨德多弗博士关于过去与未来的论证。哈佛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沙克特及其研究组近期研究了人类大脑思考未来经历和想象未来的功能。人类大脑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不同的分区会有不同的活跃程度,从而引发“神经网活动”来产生情景记忆。当一个人回忆生活细节的时候,“神经网活动”就会发生改变,有些脑区会减弱,有些脑区会增加。而如果思考自身的未来,情景记忆的“神经网活动”就会变得更加活跃。

  萨德多弗博士认为,这种导致人类意识可以代代相传的“神经网活动”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开始,至少已经进化了1600 万年,而这种精神活动仅仅存在于人脑中。古人类学家发现,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距离打造地点有好几米的距离。这表明“如果你刚刚吃完,却仍然随身携带工具,那么就说明对未来有意识,预测到未来的需求”。

  联合其他的比较心理学家,如多伦多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萨拉• 谢特利沃斯,萨德多弗博士发起了一项研究—寻找动物也可以规划未来的证据,这项研究“就像逗引公牛的那块红布”一样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动物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比如,卷尾猴在吃饱了之后会将剩下的食物扔掉,尽管明天早晨它没有食物可吃。

  动物的未来意识
  与此相对应的一些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动物是有未来意识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威廉• 罗伯特博士对松鼠猴是否可以规划未来进行了测试,让我们惊讶的是,结果很有说服力。

   他的研究组通过食物对松鼠猴进行实验,主要包括提供1 粒枣子和4 粒枣子的选择。果然不出所料,所有的猴子都选择了4粒枣子。随后,科学家在猴子做选择之前,将饮用水拿走。如果猴子选择4粒,那么在3 个小时内禁止猴子饮水,如果选择1 粒,那么就可以在半个小时后饮水。

  在这种情况下,猴子开始选择1粒枣子,说明即使它们当时并不渴,但是已经意识到未来会渴。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科学家不再拿走饮用水,猴子们将选择4 粒枣子而不是1 粒。

  克莱顿博士最近测试了灌丛松鸦对未来的意识情况。其研究组将松鸦放在3 个相邻的房间中6 天。每个早晨松鸦要被关在两个不同的房间中各2 个小时。其中的一间房子,没有任何食物。另外的房子里,为鸟类提供松果粉(使用粉末的目的是保证松鸦不会隐藏食物)。在每剩下的时间里,松鸦可以在3个房间中任意穿行,并享用充足的松果粉。第7天,研究者将松果粉换成松果,并在早晨的两个特定实验室放几个冰柜,如果松鸦具有未来的“忧患意识”,就会把食物贮藏起来。克莱博士认为“如果我是松鸦,我就要藏起一些食物,那么第2 天早晨醒来,就可以吃到早餐了”。她还发现,与早餐室相比,在其他的房间里,松鸦多存放了3 倍的松果。显而易见,鸟类会了解未来的需求并采取行动,它们知道需要什么,哪里需要。

  这个结果很振奋人心,但是其他的动物行为学家认为,研究的过程具有强迫性,即使是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萨德多弗博士,也对克莱顿博士的研究结果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鸟类未雨绸缪的行为究竟能够提前多久,松鸡是否能够像人类,为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事情做准备呢?是否这些研究结果仅仅局限在食物的贮藏方面呢?而且,他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动物       时间观念)(五明学佛网:动物       时间观念)  

 单培根居士:从动物看生死根本我执 

 戒法法师: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 

 空海(惟传)法师:分享《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药师山·紫虚居士:要善待畜生道的动物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拒看马戏团动物表演 

 昭慧法师:动物保护法令,不应“一国两制” 

 昭慧法师:马戏团惨剧何时休?——呼吁官方禁演,民间拒看动 

 昭慧法师:“环境伦理与动物伦理”专题引言 

 昭慧法师:环境权与动物权——“人权”观念的延展与“护生” 

 性广法师:动物保护的本土问题 

 性广法师:医药用途的动物实验——儒家观点之伦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