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家弟子的首要条件—三皈依,尤其要皈依僧(善知识)


   日期:2012/4/19 15: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家弟子的首要条件——三皈依,尤其要皈依僧(善知识)

修学佛法,起步必须三皈依,没有三皈依,就犹如一粒种子没有种进土壤里,只在土壤表面,到秋天收获时,别的种子都经过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成熟,而这粒种子没有任何收获,还容易被风吹的别的地方!

皈依佛,就是确定自己在佛法的教育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归依法,就是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必须遵循佛的教法;皈依僧,就是必须是佛教的善知识引领;而且自己想成就,必须有善知识引领,否则不可能成就。三皈依圆满,才是佛弟子。

在现实中,很多人皈依佛,皈依法没有确立,表面上好像是“佛家弟子”,但是一会学习心灵成长,一会学习奥修,一会学其他外道,这样的人不反对佛法,但是“最终目标没有确立”,只是“佛学爱好者”。

还有一些人,自认为已皈依佛,归依法,但是没有皈依僧(善知识),并且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如:末法时期,魔会披着袈裟蒙骗佛弟子;自己修行净土宗,只要一心念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不用僧宝(善知识)。持此种见地者,三皈依没有圆满。在三皈依没有圆满之前,还不是佛弟子,和上述的“佛学爱好者”一样,更恐怖的是,有的由于“忙修瞎练”,果报比“上述佛学爱好者”还坏。有位大德曾经说过,“善法若不如法行持,倒成堕落之因。”而“如法行持”,没有善知识引领,自己绝对是做不到的。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根基好,悟性好,自己能弄懂。我们是否有六祖大师的根基?六祖大师也需要五祖的引领啊!

所以,这点若不弄清楚的话,“自认为已经入学了,但是校方档案没给你登记,到临终时候想要去自己的目标,对方不录取”——起点决定终点

有些初学者对皈依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一些“老修行人”会有体会:自己念佛十几年了,定力没有增加多少,名闻利养,贪嗔痴慢还是很多,还在干扰者自己;更有甚者,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减弱,产生怀疑;有的学佛人,修行很长时间,自己的智慧增长很慢,对现实中的教育孩子,夫妻关系还是没有方法等等。有的人说我学佛是“学的出世间的智慧”,教育孩子,夫妻关系我不愿一顾,不愿和不拥有是两码回事;如果是大智慧,不仅仅让我们出世,入世的一些问题同样可以帮助到我们,并且是“小菜一碟”。

如果您是“老修行人”,出现了上述状况,就要问自己了,修行过程中是否有善知识指引?是否把“净土宗”想的太简单了?是否违背了佛陀的教法,成为佛家弟子,首要三皈依?难道净土宗不是佛法吗?

果您是初学者,看到这里,有何感想?“末法时期,有的魔会披着袈裟冒充善知识”不是我们“不寻找善知识的理由”!世间法中,学习普通的一门技能还需要师傅呢?何况我们修学这么高深的佛法呢?我们是否尊重以往的普通老师?是否认为要和老师“平等”?平等不等于不尊重!我们如果尊重老师,上课的注意力是否会提高(和自己比)?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效率是否会提高?尊师重道就会提高学习效果!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不懂的太多了!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认清平等,平等的真正含义是“人格(人性)平等,分工不同”,详见本博客《关于平等的思考)博文。

由于我们以往几十年对老师的“平等认识”习惯,造成我们对学佛中“皈依善知识不够重视”,由于我们学习世间法时“可以自学”,造成我们错误的认为“学习佛法也可以自学”。现代学佛人这点尤其普遍。

古人对老师的称呼“恩师”,对老师的态度是“礼貌和感恩”,对更深的智慧,技能学习方面尊称为“师傅”;而现代人对老师的理解就是“平等的老师”,因此少了一些“尊重”,就少了一分收获!

您现在有学佛的老师吗?有学佛的师傅吗?当你称呼其“老师”“师傅”时,是什么样的态度?是平等还是尊敬?尊敬程度如何?

学佛人对“老师”“师傅”的称呼还有一种“上师”,这不仅仅是密宗的称呼。笔者认为即使不是密宗学人,对待老师,师傅也可称之为“上师”。一个“上”字,增加更多的“崇敬”;因为“善知识”的恩德不亚于“父母的恩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善知识”给予我们慧命,生命是一世,慧命是永世!让我们感恩善知识,以感恩上师之心,感恩我们的老师,师傅(师父)!我们的学佛才有希望,我们的解脱才有希望!

关于皈依僧(善知识)的问题,很多修行者认为:我现在没有缘分遇到善知识(出家人)啊!没有缘分皈依他啊!或者有的修行人认为,我已经参加过皈依仪式了,是出家人主持的,已经三皈依了,也已经皈依僧了。

是否真正的皈依僧(善知识)的衡量标准:心皈依善知识,以师傅,师父,上师(崇敬)的态度皈依善知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更重要,时常亲近善知识,时常求教师傅给予指引。这才是这正意义的皈依僧(善知识)。

所以,皈依善知识,不一定是皈依出家人;形式上皈依善知识,内心没有皈依善知识不算真皈依;内心皈依善知识,但没有亲近善知识,时常请教,求教,属于皈依不到位。

只有善知识才能观照到你的根基,当下的修学次第,当下的修学状况,及时调整,纠正。所以需要真正的皈依善知识,真正的亲近善知识,才是学佛人今生成就的根本。

我们在亲近善知识时,询问问题的态度决定我们收获的大小——探讨,请教,求教。

如果以探讨之心亲近,那你的谦卑之心,信心有问题,没有真正皈依;如果是请教,谦卑之心,信心拥有,还有差距;如果是求教的态度,谦卑之心,信心到位;收获巨大。信一分,收获一分,信十分收获十分。以十分的信心听过善知识的开示,之后的行动力远比信一分的行动力高;所得到的效果是信一分的十倍。所以“信是道元功德母,能养一切诸善法”。各位同修,您信您的师父吗?信的程度如何?到十分了吗?您的修行精进度如何?什么原因?与此有关系吗?

关于找不到善知识的说法。首先问自己找善知识的心是否谦卑。如果有谦卑之心,即可达到儒家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没有谦卑心,善知识即使在身边,你也看不到。

所有的善知识都知道,他不会求你问他问题,拜他为善知识,因为你不具备受教育的态度,与学佛无益!

让我们真正认识三皈依的重要性,真正认识皈依僧(善知识)的重要性,真正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以谦卑之心,求教之心,感恩之心苦寻善知识,获得指引,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起点决定终点!(全文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