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浮云法师: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日期:2012/5/1 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浮云法师: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因为它是文殊菩萨的净土。

老法师时常提醒我们,要善于观察诸法实相。观察即是思维修。思维修就是分析某一个所缘境。通过教、理、喻、因,进行观察,思维,直至内心产生定解。

老法师从一开始讲《华严经》就说:“你要相信你自己就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所证得的真如之智,和你本具的性体无二无别。”我常常想,既然我是毗卢遮那,不什么还会有烦恼呢?为什么样不能像佛那样来去自如呢?为什么没有佛的功用,常被无明所缚呢?当自己烦恼起来时,就不敢说我是毗卢遮那佛。因为佛是没有烦恼的。《华严经》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那是从理上说的,但事上还是有差别的。

在普寿寺紧张的修学中,我喜欢独自一人看蓝天、白云,用心去感受五台山的清凉和法喜。当看到白云在空中的变化,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彩霞满天。想起古德所说的一句话“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是什么意思呢?把它跟《华严经》结合起来看,噢!“虚空本不动”不就好比我们本具的清净法身毗卢遮那的体性吗?之所以未能起妙用,是因为被如云的无明烦恼所覆盖。尽管我们心常生热恼,迷失本性,但法身是常寂,如虚空一样,任凭云起、云落,而虚空并没有动摇。

当我们烦恼生起时,你只要善于观察,觉知它的生、住、异、灭。烦恼并不能损害我们的法身。平时多加思维分析,训练自己的这颗心,不要让它散乱放逸。要平静而不懈怠,兴氛而不散乱,戒骄、戒躁。把心安住于善法中,内心自然远离空虚茫然。沉浸在宁静、愉悦祥和的气氛中。如风和日丽、晴朗天空般的宁静。

老法师说成佛是用心来成的,并非离此心外,更有余佛可成。把握自己现前的这颗心是最重要的。修行不就是为了去妄求真吗?我们本具毗卢遮那的体性。为什么不能显现,就如蓝天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看不见一样。然虚空依旧如故。我们的真如被无明所覆,心海潮起潮落,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未能起妙用。当你拔云见月,湛蓝的天空依然是那么湛蓝。无明烦恼亦复如是。当你拔开烦恼的乌云,自性显现,内心顿感清凉平静,智慧大开,一切事物影现其中,便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去执着它的现相。因为一切诸法实相,如梦、如影、如响、如声,多多观察思维,对于生活中所遭遇的任何事都得到缓解。什么人我是非,善恶好丑,都是因缘和合的相续相,并非实有。所以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亦失诸善行。”

我们应该像虚空那样,含容一切,任云自往来,而不坏其性。训练我们的心,遇境逢缘你才能作到不动声色,坐观云起时,烦恼自然渐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浮云法师       虚空)(五明学佛网:浮云法师       虚空)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三、“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慧光法师:虚空普入一切而无边际 

 真圆法师:五大虚空藏菩萨瑜伽观行法浅识 

 传喜法师:向上走自有湛蓝之虚空——传喜法师金门岛开示 

 传喜法师:佛法功德胜虚空 

 传喜法师:向上走自有湛蓝之虚空 

 济群法师:处世间,如虚空 

 传喜法师:皈依福德胜虚空 

 星云法师:大如虚空,小如极微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 

 超然法师:虚空最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