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日期:2012/5/14 1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这是「善因善果」这章里头总说,整个篇章所讲的是让我们合乎道的就是世道,这个道是指天理、是指我们的良心,佛法里称作性德,合乎性德,合乎天道人心的,那就要去做;不合乎性德,不合乎天道人心的,就退避不做,这可以说是善恶总说。什么是『是道』?什么是『非道』?我们必定要以自性来做为衡量的标准,而古圣先贤所说的这些道理,都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所以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他们所教诲的,他们是圣人,见到本性的,他们所说的就是是非的标准。这个『则』字,「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两个「则」字给我们一个非常深的印象,它表明要我们要毫不犹豫,凡是合理的、合乎天道人心的就要去做,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合乎的这些非道就赶紧退避,以免恶报会现前。这里也是教我们念念当中都懂得省察自己,这修持根本的下手处就在自己的念头。

  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经过云谷禅师的点化之后,自己总结反省自己有哪些毛病、习气,才致使自己没有福报。孔先生给他算了命,说他没有儿子、没有功名,而且短命,只有五十三岁,自己反省确实有很多非道。那什么是非道?了凡先生自己省察,没有功名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能够积功累行,不能够耐烦做事,又不能够包容别人,时时还以自己的才智去盖人家,这里底下讲的「每好矜夸」。讲话、做事都非常莽撞、轻率,不思后果,所以就容易得罪人。这些都是叫薄福之相,怎么能够得科第?有科第的人、有功名的人,那都是有福相的。福相从哪里看?就从人的言语造作上面看。因为人的言语造作全都是自己心的流露,自己心上什么样的一种念头,身体就会有什么样的相貌,瞒不过人的。有智慧的人就从人的容貌、言语、动作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我们说看相,真正高人,他是直观看过去,就知道你这个人有没有吉凶祸福。

  他没有儿子的原因,自己反省,自己好洁癖,喜欢干净,一点脏的东西都容纳不下,不耐烦,不能够有包容这些肮脏、包容人家过失的这种雅量,而且容易发脾气,善怒。你要知道和气是先天,天地蕴育万物之本。没有和气的人,怎么会有儿子?所以天是一种仁爱之德,天好生,和气才能生;爱发怒的人,这就很难有后代。而且了凡先生反省自己,心地没有仁爱,见到有人值得怜悯的时候,也不加以怜悯,忍心去舍弃;看到人家需要帮忙,也不去救,也不去帮。自己矜惜名节,不肯去救人,这些都是无子的相。再加上自己生活习惯上也很多不好的,比如说他爱喝酒,爱一个晚上不睡觉,打坐,他是静坐,了凡先生爱静坐,有时候通宵达旦。现代人他们也是这样,他们爱通宵达旦,但是他不是静坐,静坐还比较好,现代人打麻将、看电视,这些都是毛病,不知道保存自己的精神。再加上他爱讲话,多言耗气,这些都是没有儿子的相。怎么能够怨天尤人?全都是自己造作,自己的感应。所以了凡先生悟出了自己的非道。难得的是他勇於改过,「非道则退」,这些过失毛病慢慢的改过来。然后在是道上面,该做的,他就去勇猛精进的做。所以他做起来,真正到了战战兢兢,不敢得罪天地鬼神,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他发誓行三千善事,善事十年圆满,又发愿三千件;第二个三千件善事圆满了,他又发愿做了一万件善事。第一个三千件善事,十年完成;第二个三千件善事,三年完成;第三次他发愿一万件善事,一念之间完成。那是他做了一个县官,为全县的百姓减粮、减税减了一半,使万民受福,所以一念就把万件善事圆满。他的果报现前,他求功名,考上了进士,这是命中没有的,孔先生给他算了命,最多是秀才,没有举人,更不可能有进士,但是他考中进士。他有一个儿子,本来命中无子,他有一个好儿子;本来五十三岁应该是寿终正寝,但是他活到了七十三岁,这《了凡四训》四篇是教训自己的儿子的家训,他六十九岁的时候写的。所以你看看「是道、非道」,你这是抉择果报就不一样。

  在佛法上讲,是道、非道跟世法所说的有不同。世法上讲的是道,那是指一般讲的伦理道德,包括一些礼仪规范、法律规章要遵守。佛法里讲的,那是讲完全符合性德,这里讲的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我们师父提出来的。净宗学人要修这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个科目,这就是是道,我们要勇猛精进。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大家如果要对这些名相要深一步了解,可以看我们师父上人的《三皈传授》,或者是《认识佛教》,这上面都有很清楚的说明。下面讲完总说以后,太上就给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讲,什么是是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感应篇)(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感应篇)  

 《感应篇直讲》:正己化人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感应篇直讲》:友悌 

 《感应篇直讲》:孝,是万善的头 

 《感应篇直讲》忠字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感应篇》:祸与福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奉行《感应篇》得到长寿的果报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