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敏上师:佛教徒跟非佛教徒的分水岭


   日期:2012/6/10 9: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智敏上师:佛教徒跟非佛教徒的分水岭

 

节选自《俱舍大要讲记》
    再这里牵涉到一些问题。有的人,对密教有看法,好像婆罗门,有些形式像婆罗门一样的。我们就讲的,这个样子,有些形式上跟婆罗门相近的,还有点相似之处,不能就说这个就是婆罗门道,就是外道,发觉这个密教就是学了婆罗门来的,采取婆罗门的。这狠多的一个,现在研究学问的人就是这么说的,密教里边狠多采取婆罗门,湿婆,什么东西,这是英国一本印度哲学史,讲了一大套,印度哲学史里边讲这些。这个我们说,这是误会。我们说佛在世的外道,都是乞食的,那么我们也乞食,我们是不是外道?幷不是外道。外道里边也是授戒,戒行,做得很严,苦行,我们佛教里边,上次有人问,十二头陀。十二头陀也是属於苦行的范围的。那么我们修十二头陀,是不是就是外道?也不是。那么我们的密法里边有些形式跟婆罗门教,有一点点相近之处,是不是外道、婆罗门教?也不一定是。就是看,我们说是佛教、不是佛教,我们早就说了,法印来印,是不是符合佛的法印。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去印,符合的,佛教;不符合的,非佛教。再一个,大乘的,实相印,一切法无自性,没有自性,无相,实相就是无相,这个印去印,是不是符合的?符合的,佛教;不符合的,不是佛教。不能从形式上看,从形式上看,会搞错误。
    很多的人就是对密法,对大乘不理解的。南传的,对我们的大乘,北传的,有看法,以为不是佛教。他们没有,狠多东西,他们等於说供养、水果,他们经常反对得不得了,“你们造这些繁琐的仪式就是婆罗门”。我们说是不是婆罗门了?我们中国的佛教兴了一千几百年了,婆罗门的气味都没有知道,到底什么叫婆罗门教,我们还根本莫名其妙。那你说我们是婆罗门吗?不是。所以说不能从形式上看他。南传的对北传有大有看法的,他们认为“你们供养了,啥东西了,这一囉嗦的东西,都是婆罗门的繁琐的那些仪式里采过来的”。那么这个是不是呢?不是。我们普贤行愿品,《华严经》讲得狠多,普贤供海云了,那么这不是佛教?我们说《华严经》是后人写出来的?这个哪个敢说这个话呢?哪个说《华严经》不是佛说的,这个我们不敢说了,这是谤法了。
    所以说某些从痕迹上看问题,往往会搞错。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看,是佛教,不是佛教,从真正的理性上看,是不是符合法印是最……。佛在世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办法的,那就是说,我们佛教徒跟非佛教徒的分水岭,也是说你所信的是符合三法印的就是佛教徒,这是高层次的,在佛世的时候,就这样的,佛教徒是信三法印的,非佛教徒等於违背三法印的。那么后来的,因为这个三法印很深了,一般人看了本书,这是三法印,我搞不清楚,那么给你简单的一个好。你是不是皈依三宝的?你把一切的信仰,一切的皈投的心,寄托在三宝上的,你就是佛教徒,经过仪式了。你假使三心二意的,这个拜拜,那个拜拜的,非佛教徒。你对佛教的崇高的那个威德还没有认识到,那你不是佛教徒,根本佛教还认不到。所以说,这些都是我们一把尺了,衡量的。不要乱衡量,尺不要去乱量,你量了,“那个外道托鉢乞食的,我们也是外道,我们也托鉢的。”糟糕了,你这样去说。

说明:原文是繁体字,翻译程序换成简体,个别字体有误,请以原文为准

原文地址:http://www.duobaosi.com/gb/ziliao/dl/024/jsdy/jushedayao.html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徒       非佛教徒)(五明学佛网:佛教徒       非佛教徒)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下)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上)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成观法师:佛教徒:反叛命运的人 

 万行法师:佛教徒如何看待财权观 

 道坚法师: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周叔迦居士:论佛教徒的修养 

 温金柯博士:佛教徒参政之省思 

 道坚法师:假如时疫来临佛教徒应当做些什么 

 乐崇辉居士:佛教徒应持有的修养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1 真正的佛教